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关于WEB项目的一点想法

           有点失落、迷茫,差点在上班的时候发了火。原因是之前离职的一位同事,在代码里不加注释,而且百般偷懒,致使很多应该的验证没有验证,很多应该考虑到的情况没有考虑。因为是老员工,我相比他来说是新员工。气势上总是差那么一点点的,不敢去质疑前辈们的代码。但是这样下去,项目的质量一直提升不上去,讲他还不能讲,对于整个项目管理来说这样的员工就是一颗定时炸弹。虽然是写了代码,恭喜还能跑,但是这是在浪费公司的资源,也是在浪费同事的时间。这样的代码以后维护起来,是要花费很大的代价的,是非常大的代价。然而现在已经是这种情况了,没有办法,只有错上加错,在慌乱的代码里东凑西补,使得项目更加难以维护。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项目的设计。从公司的管理层面上来讲,管理是基于两种前提的:信任,不信任。在信任的前提下,企业会给足员工的发展空间,让员工去发展。但是就我所在公司与管理层的领导风格来看,是基于后者的。无论是基于信任还是不信任,其实都不是最主要的。就如同人性本恶与人性本善的悖论。关键的点在于,我们公司的产品设计人员是从程序员出身的,这一点就十分有必要说说了。

       一个好的产品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消费者,其产品的设计应该是为用户服务的。技术干烦了,就转管理或者转产品设计人员。优势是有的,例如对产品的技术上可能了解的更为透彻,在产品的一些逻辑难点能够给予关键帮助。但是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程序员做久了,其审美能力的严重缺失,在乎数据、逻辑的正确性程度要远远大于界面的美观度页面的加载速度,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讲的用户体验。其设计产品的时候过分关注与逻辑层面,而忽视用户层面。作为一名用户来说,我是不管你的这个数据是连接多少张表去查询出来的,也不管你攻克了什么难题,使用了什么牛逼的技术,你只需要在我需要的时候,将页面以我察觉不到的速度展示在我面前就行了,一切要以用户的角度去思考程序。其管理与设计要从大处着手,不能太过关注与某部分细节。

         产品与程序分工不同,薪酬不同。所以如果做产品就不要再有程序的思维,以人的思维去考虑。程序思维可能让你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也限制了你设计产品的能力。

         产品设计人员的沟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程序员整日埋头敲代码,言语表达能力交际能力都不如专业的产品设计。你有一个牛逼哄哄的设计,你自己很清楚它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能够带来多少的利润。但是你表达不清楚,一切都是扯淡。跟你干活的程序员不知道,不知道你想要表达什么。以我做的产品为例,是关于大数据的整理加工。多表联查,数据之间逻辑异常复杂。我做的时候虽然明白数据与数据之间的逻辑,但是仅仅是明白,但是这些数据有什么意义呢,我是不清楚呢。就如同我荒废的大学时光,虽然每天都在上课,但是却浑浑噩噩度日。显而易见是非常低效率的。

         好的产品设计一定要表达出来。你用不了声情并茂的讲演表达出来,那总可以用翔实的设计文档来描述吧。口述是万万不可的,人在说话的时候,逻辑的严密性是非常差的,而却不具备整理性。基本上是想到哪,说到哪。其中会遗漏很多的产品逻辑细节,这些设计人员是心知肚明的,就是忘记告诉你了。但是产品设计认为你们之间很有默契,你懂他。事实上,人与人之间言语的交流是非常低效的,据说不到50%。因此凡是产品设计一定要有文档,这是确定的必须执行的。

         产品设计人员要将产品设计给程序人员讲解一遍,然后程序人员整理产品设计稿件给产品。再开一次会议来共同确认讨论结果,一定要确认好,程序做的产品是否是设计人员想要的产品。一流的设计,三流的执行,会做的不入流。三流的设计,一流的执行,做出来至少要比三流强。

      最后一些话是想对自己说的。低头干活,抬头看路。做程序员的时候,要先把本职工作做好,但是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程序上,程序只是实现一种服务的方法。生活中有很多的乐趣需要去体验,我们还年轻,还要玩耍还要疯狂。所以写程序的时候,站在产品设计的角度去写程序,往往会有一种畅快的感觉。至于那些名词花哨的技术,身边牛逼哄哄的大牛,我们要学会视而不见,因为这些我们都终将学会,这些大牛我们终将超越。所谓大牛,无谓庖丁解牛,无它,惟手熟尔。

      

  • 相关阅读:
    安装配置ZooKeeper及基本用法
    关于SqlServer数据库数据备份失败的问题
    input 框自动检测输入是否为数字
    nginx配置负载均衡
    nginx日志文件的配置
    nginx的proxy模块详解以及参数
    nginx配置反向代理
    正向代理和反向代理
    Linux建立虚拟ip的方法
    nginx基于ip的虚拟主机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roverliang/p/522700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