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Java多线程编程经验谈

    多线程同步技巧
    http://www.yesky.com/461/1746961.shtml

    JAVA专题技术综述之线程篇
    http://info.shangdu.com/new/2003-5-8/200358110837.htm

    从实际开发角度讲,Java的多线程确实没有C++好使。

    表现在:
    1.Java没有全局变量;
    2.Java 的线程之间的通信比较差,C++提供了多种通信方式;
    3.Java的数据同步是通过synchronized来实现,但是基本上等于交给了虚拟机来完成,而C++有很多种:临界区、互斥体等。
    4. Java的多线程run方法没有返回值,因此如何能得到子线程的反馈信息,确实令人头疼。
    5.Java的多线程是协作式,这样等于操作系统放弃了对线程的控制;

    这里谈谈我在java多线程中的编写经验:

    1.创建thread时,将主控类或者叫做调用类传入构造函数中,例如:Class A调用Class B,Class A作为Class B构造函数的参数。这样再创建一个子线程时,用同样的方式实现,这样主控类的实例变量就可以作为全局变量,当然要注意同步。

    2. 类同步中wait(),notify()一定要考虑好逻辑,不然有可能造成阻塞。

    3. 如果多个线程调用或者目前不是很清楚有多少个线程进行通信,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实现一个listener,然后调用类调用Listener的一个实例方法进行通信。

    工作原理:

    1) Listener接口提供同步方法 例如SynData();
    2) 同步线程提供添加和删除Listener的方法,同时在线程中对注册Listener的类进行轮流通知;
    3) 使用给同步数据的线程类,继承Listener接口,实现其方法,将本线程即将结束的数据发送到同步线程中;

    其实这个原理来自于Java Swing技术。

    深入浅出Java多线程程序设计
     
    天极网
       多线程是这样一种机制,它允许在程序中并发执行多个指令流,每个指令流都称为一个线程,彼此间互相独立。

        一:理解多线程

        多线程是这样一种机制,它允许在程序中并发执行多个指令流,每个指令流都称为一个线程,彼此间互相独立。 线程又称为轻量级进程,它和进程一样拥有独立的执行控制,由操作系统负责调度,区别在于线程没有独立的存储空间,而是和所属进程中的其它线程共享一个存储空间,这使得线程间的通信远较进程简单。

        多个线程的执行是并发的,也就是在逻辑上“同时”,而不管是否是物理上的“同时”。如果系统只有一个CPU,那么真正的“同时”是不可能的,但是由于CPU的速度非常快,用户感觉不到其中的区别,因此我们也不用关心它,只需要设想各个线程是同时执行即可。

        多线程和传统的单线程在程序设计上最大的区别在于,由于各个线程的控制流彼此独立,使得各个线程之间的代码是乱序执行的,由此带来的线程调度,同步等问题,将在以后探讨。

        二:在Java中实现多线程

        我们不妨设想,为了创建一个新的线程,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很显然,我们必须指明这个线程所要执行的代码,而这就是在Java中实现多线程我们所需要做的一切!

        真是神奇!Java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通过类!作为一个完全面向对象的语言,Java提供了类 java.lang.Thread 来方便多线程编程,这个类提供了大量的方法来方便我们控制自己的各个线程,我们以后的讨论都将围绕这个类进行。

        那么如何提供给 Java 我们要线程执行的代码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Thread 类。Thread 类最重要的方法是 run() ,它为Thread 类的方法 start() 所调用,提供我们的线程所要执行的代码。为了指定我们自己的代码,只需要覆盖它!

        方法一:继承 Thread 类,覆盖方法 run(),我们在创建的 Thread 类的子类中重写 run() ,加入线程所要执行的代码即可。下面是一个例子:

        publ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int count= 1, number;
        public MyThread(int num) {
        number = num;
        System.out.println("创建线程 " + number);
        }
        public void run() {
        while(true) {
        System.out.println("线程 " + number + ":计数 " + count);
        if(++count== 6) return;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int i = 0; i < 5; i++) new MyThread(i+1).start();
       }
        }

        这种方法简单明了,符合大家的习惯,但是,它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如果我们的类已经从一个类继承(如小程序必须继承自 Applet 类),则无法再继承 Thread 类,这时如果我们又不想建立一个新的类,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不妨来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我们不创建 Thread 类的子类,而是直接使用它,那么我们只能将我们的方法作为参数传递给 Thread 类的实例,有点类似回调函数。但是 Java 没有指针,我们只能传递一个包含这个方法的类的实例。那么如何限制这个类必须包含这一方法呢?当然是使用接口!(虽然抽象类也可满足,但是需要继承,而我们之所以要采用这种新方法,不就是为了避免继承带来的限制吗?)

        Java 提供了接口 java.lang.Runnable 来支持这种方法。

        方法二:实现 Runnable 接口

        Runnable 接口只有一个方法 run(),我们声明自己的类实现 Runnable 接口并提供这一方法,将我们的线程代码写入其中,就完成了这一部分的任务。但是 Runnable 接口并没有任何对线程的支持,我们还必须创建 Thread 类的实例,这一点通过 Thread 类的构造函数public Thread(Runnable target);来实现。下面是一个例子:

        public class My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
        int count= 1, number;
        public MyThread(int num) {
        number = num;
        System.out.println("创建线程 " + number);
        }
        public void run() {
        while(true) {
        System.out.println("线程 " + number + ":计数 " + count);
        if(++count== 6) return;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int i = 0; i < 5; i++) new Thread(new MyThread(i+1)).start();
       }
        }

        严格地说,创建 Thread 子类的实例也是可行的,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该子类必须没有覆盖 Thread 类的 run 方法,否则该线程执行的将是子类的 run 方法,而不是我们用以实现Runnable 接口的类的 run 方法,对此大家不妨试验一下。

        使用 Runnable 接口来实现多线程使得我们能够在一个类中包容所有的代码,有利于封装,它的缺点在于,我们只能使用一套代码,若想创建多个线程并使各个线程执行不同的代码,则仍必须额外创建类,如果这样的话,在大多数情况下也许还不如直接用多个类分别继承 Thread 来得紧凑。

        综上所述,两种方法各有千秋,大家可以灵活运用。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多线程使用中的一些问题。

        三:线程的四种状态

        1. 新状态:线程已被创建但尚未执行(start() 尚未被调用)。

        2. 可执行状态:线程可以执行,虽然不一定正在执行。CPU 时间随时可能被分配给该线程,从而使得它执行。

        3. 死亡状态:正常情况下 run() 返回使得线程死亡。调用 stop()或 destroy() 亦有同样效果,但是不被推荐,前者会产生异常,后者是强制终止,不会释放锁。

        4. 阻塞状态:线程不会被分配 CPU 时间,无法执行。

        四:线程的优先级

        线程的优先级代表该线程的重要程度,当有多个线程同时处于可执行状态并等待获得 CPU 时间时,线程调度系统根据各个线程的优先级来决定给谁分配 CPU 时间,优先级高的线程有更大的机会获得 CPU 时间,优先级低的线程也不是没有机会,只是机会要小一些罢了。

        你可以调用 Thread 类的方法 getPriority() 和 setPriority()来存取线程的优先级,线程的优先级界于1(MIN_PRIORITY)和10(MAX_PRIORITY)之间,缺省是5(NORM_PRIORITY)。

        五:线程的同步

        由于同一进程的多个线程共享同一片存储空间,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访问冲突这个严重的问题。Java语言提供了专门机制以解决这种冲突,有效避免了同一个数据对象被多个线程同时访问。

        由于我们可以通过 private 关键字来保证数据对象只能被方法访问,所以我们只需针对方法提出一套机制,这套机制就是 synchronized 关键字,它包括两种用法:synchronized 方法和 synchronized 块。

        1. synchronized 方法:通过在方法声明中加入 synchronized关键字来声明 synchronized 方法。如: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accessVal(int newVal);

        synchronized 方法控制对类成员变量的访问:每个类实例对应一把锁,每个 synchronized 方法都必须获得调用该方法的类实例的锁方能执行,否则所属线程阻塞,方法一旦执行,就独占该锁,直到从该方法返回时才将锁释放,此后被阻塞的线程方能获得该锁,重新进入可执行状态。这种机制确保了同一时刻对于每一个类实例,其所有声明为 synchronized 的成员函数中至多只有一个处于可执行状态(因为至多只有一个能够获得该类实例对应的锁),从而有效避免了类成员变量的访问冲突(只要所有可能访问类成员变量的方法均被声明为 synchronized)。

        在 Java 中,不光是类实例,每一个类也对应一把锁,这样我们也可将类的静态成员函数声明为 synchronized ,以控制其对类的静态成员变量的访问。

        synchronized 方法的缺陷:若将一个大的方法声明为synchronized 将会大大影响效率,典型地,若将线程类的方法 run() 声明为 synchronized ,由于在线程的整个生命期内它一直在运行,因此将导致它对本类任何 synchronized 方法的调用都永远不会成功。当然我们可以通过将访问类成员变量的代码放到专门的方法中,将其声明为 synchronized ,并在主方法中调用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 Java 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解决办法,那就是 synchronized 块。

        2. synchronized 块:通过 synchronized关键字来声明synchronized 块。语法如下:

        synchronized(syncObject) {
        //允许访问控制的代码
        }

        synchronized 块是这样一个代码块,其中的代码必须获得对象 syncObject (如前所述,可以是类实例或类)的锁方能执行,具体机制同前所述。由于可以针对任意代码块,且可任意指定上锁的对象,故灵活性较高。

        六:线程的阻塞

        为了解决对共享存储区的访问冲突,Java 引入了同步机制,现在让我们来考察多个线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显然同步机制已经不够了,因为在任意时刻所要求的资源不一定已经准备好了被访问,反过来,同一时刻准备好了的资源也可能不止一个。为了解决这种情况下的访问控制问题,Java 引入了对阻塞机制的支持。

        阻塞指的是暂停一个线程的执行以等待某个条件发生(如某资源就绪),学过操作系统的同学对它一定已经很熟悉了。Java 提供了大量方法来支持阻塞,下面让我们逐一分析。

        1. sleep() 方法:sleep() 允许 指定以毫秒为单位的一段时间作为参数,它使得线程在指定的时间内进入阻塞状态,不能得到CPU 时间,指定的时间一过,线程重新进入可执行状态。

        典型地,sleep() 被用在等待某个资源就绪的情形:测试发现条件不满足后,让线程阻塞一段时间后重新测试,直到条件满足为止。

        2. suspend() 和 resume() 方法:两个方法配套使用,suspend()使得线程进入阻塞状态,并且不会自动恢复,必须其对应的resume() 被调用,才能使得线程重新进入可执行状态。典型地,suspend() 和 resume() 被用在等待另一个线程产生的结果的情形:测试发现结果还没有产生后,让线程阻塞,另一个线程产生了结果后,调用 resume() 使其恢复。

        3. yield() 方法:yield() 使得线程放弃当前分得的 CPU 时间,但是不使线程阻塞,即线程仍处于可执行状态,随时可能再次分得 CPU 时间。调用 yield() 的效果等价于调度程序认为该线程已执行了足够的时间从而转到另一个线程。

        4. wait() 和 notify() 方法:两个方法配套使用,wait() 使得线程进入阻塞状态,它有两种形式,一种允许 指定以毫秒为单位的一段时间作为参数,另一种没有参数,前者当对应的 notify() 被调用或者超出指定时间时线程重新进入可执行状态,后者则必须对应的 notify() 被调用。

        初看起来它们与 suspend() 和 resume() 方法对没有什么分别,但是事实上它们是截然不同的。区别的核心在于,前面叙述的所有方法,阻塞时都不会释放占用的锁(如果占用了的话),而这一对方法则相反。

        上述的核心区别导致了一系列的细节上的区别。

        首先,前面叙述的所有方法都隶属于 Thread 类,但是这一对却直接隶属于 Object 类,也就是说,所有对象都拥有这一对方法。初看起来这十分不可思议,但是实际上却是很自然的,因为这一对方法阻塞时要释放占用的锁,而锁是任何对象都具有的,调用任意对象的 wait() 方法导致线程阻塞,并且该对象上的锁被释放。而调用 任意对象的notify()方法则导致因调用该对象的 wait() 方法而阻塞的线程中随机选择的一个解除阻塞(但要等到获得锁后才真正可执行)。

        其次,前面叙述的所有方法都可在任何位置调用,但是这一对方法却必须在 synchronized 方法或块中调用,理由也很简单,只有在synchronized 方法或块中当前线程才占有锁,才有锁可以释放。同样的道理,调用这一对方法的对象上的锁必须为当前线程所拥有,这样才有锁可以释放。因此,这一对方法调用必须放置在这样的 synchronized 方法或块中,该方法或块的上锁对象就是调用这一对方法的对象。若不满足这一条件,则程序虽然仍能编译,但在运行时会出现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异常。

        wait() 和 notify() 方法的上述特性决定了它们经常和synchronized 方法或块一起使用,将它们和操作系统的进程间通信机制作一个比较就会发现它们的相似性:synchronized方法或块提供了类似于操作系统原语的功能,它们的执行不会受到多线程机制的干扰,而这一对方法则相当于 block 和wakeup 原语(这一对方法均声明为 synchronized)。它们的结合使得我们可以实现操作系统上一系列精妙的进程间通信的算法(如信号量算法),并用于解决各种复杂的线程间通信问题。

        关于 wait() 和 notify() 方法最后再说明两点:

        第一:调用 notify() 方法导致解除阻塞的线程是从因调用该对象的 wait() 方法而阻塞的线程中随机选取的,我们无法预料哪一个线程将会被选择,所以编程时要特别小心,避免因这种不确定性而产生问题。

        第二:除了 notify(),还有一个方法 notifyAll() 也可起到类似作用,唯一的区别在于,调用 notifyAll() 方法将把因调用该对象的 wait() 方法而阻塞的所有线程一次性全部解除阻塞。当然,只有获得锁的那一个线程才能进入可执行状态。

        谈到阻塞,就不能不谈一谈死锁,略一分析就能发现,suspend() 方法和不指定超时期限的 wait() 方法的调用都可能产生死锁。遗憾的是,Java 并不在语言级别上支持死锁的避免,我们在编程中必须小心地避免死锁。

        以上我们对 Java 中实现线程阻塞的各种方法作了一番分析,我们重点分析了 wait() 和 notify() 方法,因为它们的功能最强大,使用也最灵活,但是这也导致了它们的效率较低,较容易出错。实际使用中我们应该灵活使用各种方法,以便更好地达到我们的目的。

        七:守护线程

        守护线程是一类特殊的线程,它和普通线程的区别在于它并不是应用程序的核心部分,当一个应用程序的所有非守护线程终止运行时,即使仍然有守护线程在运行,应用程序也将终止,反之,只要有一个非守护线程在运行,应用程序就不会终止。守护线程一般被用于在后台为其它线程提供服务。

        可以通过调用方法 isDaemon() 来判断一个线程是否是守护线程,也可以调用方法 setDaemon() 来将一个线程设为守护线程。

        八:线程组

        线程组是一个 Java 特有的概念,在 Java 中,线程组是类ThreadGroup 的对象,每个线程都隶属于唯一一个线程组,这个线程组在线程创建时指定并在线程的整个生命期内都不能更改。你可以通过调用包含 ThreadGroup 类型参数的 Thread 类构造函数来指定线程属的线程组,若没有指定,则线程缺省地隶属于名为 system 的系统线程组。

        在 Java 中,除了预建的系统线程组外,所有线程组都必须显式创建。在 Java 中,除系统线程组外的每个线程组又隶属于另一个线程组,你可以在创建线程组时指定其所隶属的线程组,若没有指定,则缺省地隶属于系统线程组。这样,所有线程组组成了一棵以系统线程组为根的树。

        Java 允许我们对一个线程组中的所有线程同时进行操作,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调用线程组的相应方法来设置其中所有线程的优先级,也可以启动或阻塞其中的所有线程。

        Java 的线程组机制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线程安全。线程组机制允许我们通过分组来区分有不同安全特性的线程,对不同组的线程进行不同的处理,还可以通过线程组的分层结构来支持不对等安全措施的采用。Java 的 ThreadGroup 类提供了大量的方法来方便我们对线程组树中的每一个线程组以及线程组中的每一个线程进行操作。

      编写具有多线程能力的程序经常会用到的方法有: 

      run(),start(),wait(),notify(),notifyAll(),sleep(),yield(),join()

      还有一个重要的关键字:synchronized 

      本文将对以上内容进行讲解。 

      一:run()和start() 

      示例1: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extends Thread 

    public void run() 

    for(int i=0;i<10;i++) 

    System.out.print(" " + i);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new ThreadTest().start(); 
    new ThreadTest().start(); 

    }  

      这是个简单的多线程程序。run()和start()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两个方法。把希望并行处理的代码都放在run()中;stat()用于自动调用run(),这是JAVA的内在机制规定的。并且run()的访问控制符必须是public,返回值必须是void(这种说法不准确,run()没有返回值),run()不带参数。 

      这些规定想必大家都早已知道了,但你是否清楚为什么run方法必须声明成这样的形式?这涉及到JAVA的方法覆盖和重载的规定。这些内容很重要,请读者参考相关资料。 

      二:关键字synchronized 

      有了synchronized关键字,多线程程序的运行结果将变得可以控制。synchronized关键字用于保护共享数据。请大家注意"共享数据",你一定要分清哪些数据是共享数据,JAVA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所以初学者在编写多线程程序时,容易分不清哪些数据是共享数据。请看下面的例子: 

      示例2: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implements Runnable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run() 

    for(int i=0;i<10;i++) 

    System.out.print(" " + i);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Runnable r1 = new ThreadTest(); 
    Runnable r2 = new ThreadTest(); 
    Thread t1 = new Thread(r1); 
    Thread t2 = new Thread(r2); 
    t1.start(); 
    t2.start(); 

    }  

      在这个程序中,run()被加上了synchronized关键字。在main方法中创建了两个线程。你可能会认为此程序的运行结果一定为: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但你错了!这个程序中synchronized关键字保护的不是共享数据(其实在这个程序中synchronized关键字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此程序的运行结果是不可预先确定的)。这个程序中的t1,t2是两个对象(r1,r2)的线程。JAVA是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不同的对象的数据是不同的,r1,r2有各自的run()方法,而synchronized使同一个对象的多个线程,在某个时刻只有其中的一个线程可以访问这个对象的synchronized数据。每个对象都有一个"锁标志",当这个对象的一个线程访问这个对象的某个synchronized数据时,这个对象的所有被synchronized修饰的数据将被上锁(因为"锁标志"被当前线程拿走了),只有当前线程访问完它要访问的synchronized数据时,当前线程才会释放"锁标志",这样同一个对象的其它线程才有机会访问synchronized数据。 

      示例3: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implements Runnable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run() 

    for(int i=0;i<10;i++) 

    System.out.print(" " + i);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Runnable r = new ThreadTest(); 
    Thread t1 = new Thread(r); 
    Thread t2 = new Thread(r); 
    t1.start(); 

    t2.start(); 

    }  

      如果你运行1000次这个程序,它的输出结果也一定每次都是: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因为这里的synchronized保护的是共享数据。t1,t2是同一个对象(r)的两个线程,当其中的一个线程(例如:t1)开始执行run()方法时,由于run()受synchronized保护,所以同一个对象的其他线程(t2)无法访问synchronized方法(run方法)。只有当t1执行完后t2才有机会执行。 

      示例4: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implements Runnable 

    public void run() 

    synchronized(this) 

    for(int i=0;i<10;i++) 

    System.out.print(" " + i);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Runnable r = new ThreadTest(); 
    Thread t1 = new Thread(r); 
    Thread t2 = new Thread(r); 
    t1.start(); 
    t2.start(); 

    }  

      这个程序与示例3的运行结果一样。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把保护范围缩到最小,可以用示例4的形式,this代表"这个对象"。没有必要把整个run()保护起来,run()中的代码只有一个for循环,所以只要保护for循环就可以了。 

      示例5: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implements Runnable 

    public void run() 

    for(int k=0;k<5;k++)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for loop : " + k); 


    synchronized(this) 

    for(int k=0;k<5;k++)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synchronized for loop : " + k);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Runnable r = new ThreadTest(); 
    Thread t1 = new Thread(r,"t1_name"); 
    Thread t2 = new Thread(r,"t2_name"); 
    t1.start(); 
    t2.start(); 


    运行结果: t1_name : for loop : 0 
    t1_name : for loop : 1 
    t1_name : for loop : 2 
    t2_name : for loop : 0 
    t1_name : for loop : 3 
    t2_name : for loop : 1 
    t1_name : for loop : 4 
    t2_name : for loop : 2 
    t1_name : synchronized for loop : 0 
    t2_name : for loop : 3 
    t1_name : synchronized for loop : 1 
    t2_name : for loop : 4 
    t1_name : synchronized for loop : 2 
    t1_name : synchronized for loop : 3 
    t1_name : synchronized for loop : 4 
    t2_name : synchronized for loop : 0 
    t2_name : synchronized for loop : 1 
    t2_name : synchronized for loop : 2 
    t2_name : synchronized for loop : 3 
    t2_name : synchronized for loop : 4  

      第一个for循环没有受synchronized保护。对于第一个for循环,t1,t2可以同时访问。运行结果表明t1执行到了k=2时,t2开始执行了。t1首先执行完了第一个for循环,此时还没有执行完第一个for循环(t2刚执行到k=2)。t1开始执行第二个for循环,当t1的第二个for循环执行到k=1时,t2的第一个for循环执行完了。t2想开始执行第二个for循环,但由于t1首先执行了第二个for循环,这个对象的锁标志自然在t1手中(synchronized方法的执行权也就落到了t1手中),在t1没执行完第二个for循环的时候,它是不会释放锁标志的。所以t2必须等到t1执行完第二个for循环后,它才可以执行第二个for循环。 

  • 相关阅读:
    实验四 决策树
    实验三 朴素贝叶斯算法及应用
    实验二 k邻近算法及应用
    实验一 感知器及其应用
    实验三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个人作业三---ATM管理系统
    流程图与活动图的区别于联系
    个人作业---四则运算生成程序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runfeng/p/19171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