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语言的发展史
1.机器语言(直接用二进制跟计算机直接沟通交流,直接操作硬件):
优点:计算机能够直接读取,速度快
缺点:开发效率极低
2.汇编语言(用简单的英文标签来表示二进制数,直接操作硬件):
优点:开发效率高于机器语言
缺点:执行效率低
3.高级语言(php,c,c++,java,c#,python,go)
1.编译型 C
一次翻译之后,就可以拿着翻译之后的结果已多次运行编译的过程需要用到编译器
优点:执行效率高
缺点:开发效率低
2.解释型(类似于同声传译) python
一行一行的翻译(读一行翻译一行)解释的过程需要用到解释器
优点:开发效率高
缺点:执行效率低
学习难度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执行效率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开发效率
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机器语言
第一个python程序
两种运行python程序的方式
1.交互式
优点:输入内容立刻就有对应的返回结果
缺点:无法永久保存数据
2.命令行(文件的形式)
优点:可以永久保存数据
缺点:暂时来看运行该文件有点麻烦
运行一个py文件需要走的步骤(*****)
1.将python解释器代码从硬盘读到内存(就等价于双击了word图标)
2.将你写好的py文件有硬盘读到内存(就等价于你双击了一个word文档)
3.解释器解释读取py文件中的内容,解释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语句
print('hello world!!!')
变量
1.变量故名思意就是可变的量。
2.变量的定义:变量必须先定义后调用,变量名不需要加引号
3.变量的三要素:
1.id():返回的是一串数字,这一串数字你可以直接理解为内存地址
2.type():返回的是该变量对应的数据的类型
3.value:该变量指向的内存当中数据的值
4.常量(不可变的量)
python里面压根没有常量。通常将全大写的变量名看作常量(python程序员约定俗成的)
5.小整数池:
#1、在交互式模式下 Python实现int的时候有个小整数池。为了避免因创建相同的值而重复申请内存空间所带来的效率问题, Python解释器会在启动时创建出小整数池,范围是[-5,256],该范围内的小整数对象是全局解释器范围内被重复使用,永远不会被GC回收 每创建一个-5到256之间的整数,都是直接从这个池里直接拿走一个值,例如 >>> y=4 >>> id(y) 4297641184 >>> >>> x=3 >>> x+=1 >>> id(x) 4297641184 #在pycharm中 但在pycharm中运行python程序,pycharm出于对性能的考虑,会扩大小整数池的范围,其他的字符串等不可变类型也都包含在内一便采用相同的方式处理了,我们只需要记住这是一种优化机制,至于范围到底多大,无需细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