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跟着华为,学数字化转型(3):模式创新

    第4 讲模式创新:数字化会为企业带去怎样的结构性变化?

     

     

    交易模式

     

    通常所说的交易模式创新,就是从线上到线下,将原来人工的交易处理活动变成自动的,甚至人工智能驱动的。这将带来体验和效率的双重飞跃。

    课程中举了一个例子,在数字化转型之前,华为提供给客户的都是纸质版验收报告,所以验收的工作量非常大。后来,华为实现了产品数字化和标准化的呈现,所有报告、文档、发票都全部数字化。客户下单都是线上选配,一个订单只需要5分钟。

    这里引申出另一个问题,线上化了就实现了完全的数字化吗?答案是否定的。举个例子。某个审批流程,过去是纸质的线下审批过程。现在,建立了一个网站,用户可以在网站中提交待审批材料的扫描版本,然后等待审核人员的审批。


    这个业务场景例子中,流程从线下变成了线上,但依然不是完全数字化的。数字化的核心是基于数据做预测、监控、告警、分析等更高级的事情。而这个例子中,扫描版本的文件并没有做结构化处理,因此那些基于数据的高级操作都无法实现。实际上只是将原来的流程从线下搬到了网上。要实现数字化,需要将待审核文件进行结构化,这就是后文所提到的“列式变革”。文档结构化后,就可以进行数字化处理了。

    实际上,上面的例子中,其实还是实现了部分数字化。比如通过对审批流程中的部分数据收集,比如单个用户提交次数、每天处理条数、单个审批时长等,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对流程进行改进。因此,在线化,对数字化还是很有必要的。

    后面的课程有一个类似的例子。华为的某个数字化平台,把合同分解成不同模块,包括合同号、合同金额、合同期限等等,然后提供自动生成客户合同功能;基于完整准确的合同数据,平台可以提供一个风险预警的服务。什么场景下什么样的合同不能签,华为现在已经梳理出了5 万多种合同风险,一旦风险出现,系统会自动提醒业务人员和审核人员。

    运作模式

    运作模式指的是人工智能辅助甚至主导的模式。华为把运作模式分为三种:

    • l机器辅助人机器辅助人,主体是人,人做大量的工作,机器的作用很少
    • l人辅助机器人辅助机器,主体是机器,机器做大量的工作,人的投入很少
    • l机器自动化全部由机器干活,人几乎没有投入

    还是以华为合同为例。

    在合同没有数字化的年代,客户在合同里修改了一个数字,就得靠人工检查,不只是比对这一个地方,还要找到与这个数字相关联的其他部分,确保无误。这可能就需要一个人审查好几个小时,而且依然有很大概率会出错。

    在合同数字化后的年代,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合同比对,几分钟就能完成。不光能快速找到修改处,还能判断关联部分都有哪些需要人工确认处理。负责合同的同事只需要在人工智能标注出的地方去做处理,效率大幅度提升。 

    组织模式

    在传统组织中存在一个悖论:想要效率高,风险就高,安全运行得不到保证;想要安全运行,就得在效率上有所损失。应该说,这种现象在传统企业中广泛存在。各个后台部门就像一个个衙门,成天发布各种流程和规章制度,前台部门办个事情,需要一个一个部门走各种流程,效率低、时间长、成本高。

    华为数字化之后,公司组织模式变成了平台式,建立了多个平台,比如供应平台、研发平台、销售平台、财经平台、交付服务平台、人力资源平台、办公和IT平台等。华为公司的各项能力拆解成一个个能力模块,沉淀在平台之上,共享给所有员工和业务。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华为组织中台模式吧。 

    在华为“精兵+平台”的组织模式之下,前方团队要代表华为到非洲某国家开一家公司,就可以在完全零基础的情况下,瞬间调集业务、法务、财务、税务、政府关系等等各种资源,完成业务拓展的目标。

    企业治理

     

    课程中提到两种公司治理模式,一种是以事业部制或者集团制为代表的“诸侯制”,另一种是以平台支撑的分布式经营管理模式。

    根据百度百科,事业部制,就是按照企业所经营的事业,包括按产品、按地区、按顾客(市场)等来划分部门,设立若干事业部。事业部是在企业宏观领导下,拥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部门,既是受公司控制利润中心,具有利润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职能,同时也是产品责任单位或市场责任单位,对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及销售活动负有统一领导的职能。

    而在分布式经营管理模式中,技术研发、设计制造、人力资源、财经账务都是共享共通的。这种治理模式创新,让业务质量标准和业务能力能够在华为公司各个产业、各个团队间无障碍地流动。对外,就能让整个业务体系高效匹配客户的需求,对内,就会让新业务快速生长孕育。

    我们从华为的组织结构变迁中还能看到企业治理模式的转变。下面2019年华为业务与组织架构图中,我们能看到平台式的集团职能平台。

      

    图中的集团职能平台,甚至能追溯到2009年。只不过那时候的平台和现在相比还比较单薄。而且,有意思的是,集团职能平台从下面翻到了上面,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总结下来,交易模式是“皮肤”,运作模式是“血肉”,组织模式是“骨骼”,治理模式是“灵魂”。这四个模式有机整合在一起,企业的模式创新才足够完整,才能成为一个鲜活的生命体。

    但很多实际案例中,企业一谈到模式创新,往往只谈交易模式的创新,基本上都是将线下交易模式简单地搬到线上,连完整的业务模式的数字化都做不到,但没有后三种模式的创新,业务模式创新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还是我曾经一篇文章的标题,搞不定思想和组织转变,何谈数字化转型 ?!


    商业模式? 

    据百度百科,商业模式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的部门之间、乃至与顾客之间、与渠道之间都存在各种各样的交易关系和连结方式。

    据MBA百科,商业模式是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盈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

    看本节课程的时候,有个疑问,为什么华为没谈商业模式?商业模式跟数字化转型的关系是什么?课程中提到的四个模式转变,组织模式和治理模式是企业内部的,交易模式和运作模式是业务的,而商业模式,则应该是企业的。

    2020年8月21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转型,将推动国有企业的生产方式、业务形态、商业模式等产生颠覆式重构,有机会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换道超车,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积极培育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国有企业积极开展以用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变革,形成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模式和新型业态”。

    《通知》提到,商业模式要通过数字化实现颠覆式重构。对比之下,华为课程中的交易模式的颠覆性还不够,还是在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的优化层面。

    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商业模式创新,路很长很长,先还是从业务模式改进起步吧。

    给企业的启示:

    • 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模式创新,包括业务交易模式、运作模式、组织模式和治理模式。只有这四个模式创新成为一个整体,撑起一个完整的“智能体”,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 在数字化时代的业务模式上,企业要建立全线上的、人工智能辅助乃至驱动的交易模式。

    • 在数字化时代的企业的内部运作模式上,也要数字化、智能化。

    • ​在数字化时代的组织模式上,企业要建立平台式组织结构。

    • 通过数字化转型,从业务创新起步,最后实现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 相关阅读:
    Struts2SpringHibernate整合示例,一个HelloWorld版的在线书店(项目源码+详尽注释+单元测试)
    Java实现蓝桥杯勇者斗恶龙
    Java实现 LeetCode 226 翻转二叉树
    Java实现 LeetCode 226 翻转二叉树
    Java实现 LeetCode 226 翻转二叉树
    Java实现 LeetCode 225 用队列实现栈
    Java实现 LeetCode 225 用队列实现栈
    Java实现 LeetCode 225 用队列实现栈
    Java实现 LeetCode 224 基本计算器
    Java实现 LeetCode 224 基本计算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ammyliu/p/1510355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