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Netty核心之ByteBuf结构-netty学习笔记(4)-20210729

    一、ByteBuf类的结构

    ByteBuf类继承关系图如下:

     

    ReferenceCounted:对象引用计数器,初始化ReferenceCounted对象时,引用数量refCnt为1,调用retain()可增加refCnt,release()用于减少refCnt。refCnt为1时,说明对象实际不可达,release()方法将立即调用deallocate()释放对象。如果refCnt为0,说明对象被错误的引用。在AbstractReferenceCountedByteBuf源码分析小节将详细介绍ReferenceCounted的原理。

    ByteBuf:实现接口ReferenceCounted和Comparable,实现ReferenceCounted使得ByteBuf具备引用计数的能力,方便跟踪ByteBuf对象分配和释放。

    • ByteBuf直接子类

    EmptyByteBuf:用于构建空ByteBuf对象,capacity和maxCapacity均为0。

    ReplayingDecoderBuffer:用于构建在IO阻塞条件下实现无阻塞解码的特殊ByteBuf对象,当要读取的数据还未接收完全时,抛出异常,交由ReplayingDecoder处理。

    SwappedByteBuf:用于构建具有切换字节顺序功能的ByteBuf对象,默认ByteBuf对象使用BIG_ENDIAN(大字节序)存储数据,SwappedByteBuf可以在BIG_ENDIAN和LITTLE_ENDIAN之间自由切换。TCP/IP各层协议均采用网络字节序(BIG_ENDIAN),关于字节序的更多内容不详细介绍。

    WrappedByteBuf:用于装饰ByteBuf对象,主要有AdvancedLeakAwareByteBuf、SimpleLeakAwareByteBuf和UnreleasableByteBuf三个子类。这里WrappedByteBuf使用装饰者模式装饰ByteBuf对象,AdvancedLeakAwareByteBuf用于对所有操作记录堆栈信息,方便监控内存泄漏;SimpleLeakAwareByteBuf只记录order(ByteOrder endianness)的堆栈信息;UnreleasableByteBuf用于阻止修改对象引用计数器refCnt的值。

    AbstractByteBuf:提供ByteBuf的默认实现,同时组合ResourceLeakDetector和SwappedByteBuf的能力,ResourceLeakDetector是内存泄漏检测工具,SwappedByteBuf用于字节序不同时转换字节序。

    • AbstractByteBuf直接子类

    AbstractDerivedByteBuf:提供派生ByteBuf的默认实现,主要有DuplicatedByteBuf、ReadOnlyByteBuf和SlicedByteBuf。

    DuplicatedByteBuf使用装饰者模式创建ByteBuf的复制对象,使得复制后的对象与原对象共享缓冲区的内容,但是独立维护自己的readerIndex和writerIndex。

    ReadOnlyByteBuf使用装饰者模式创建ByteBuf的只读对象,该只读对象与原对象共享缓冲区的内容,但是独立维护自己的readerIndex和writerIndex,之后所有的写操作都被限制;

    SlicedByteBuf使用装饰者模式创建ByteBuf的一个子区域ByteBuf对象,返回的ByteBuf对象与当前ByteBuf对象共享缓冲区的内容,但是维护自己独立的readerIndex和writerIndex,允许写操作。

    AbstractReferenceCountedByteBuf:提供修改对象引用计数器相关操作的默认实现。

    • AbstractReferenceCountedByteBuf直接子类

    CompositeByteBuf:用于将多个ByteBuf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ByteBuf对象,支持读写和动态扩展。内部使用List<Component>组合多个ByteBuf。推荐使用ByteBufAllocator的compositeBuffer()方法,Unpooled的工厂方法compositeBuffer()或wrappedBuffer(ByteBuf... buffers)创建CompositeByteBuf对象。

    FixedCompositeByteBuf:用于将多个ByteBuf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只读ByteBuf对象,不允许写入和动态扩展。内部使用Object[]将多个ByteBuf组合在一起,一旦FixedCompositeByteBuf对象构建完成,则不会被更改。

    PooledByteBuf<T>:基于内存池的ByteBuf,主要为了重用ByteBuf对象,提升内存的使用效率;适用于高负载,高并发的应用中。主要有PooledDirectByteBuf,PooledHeapByteBuf,PooledUnsafeDirectByteBuf三个子类,PooledDirectByteBuf是在堆外进行内存分配的内存池ByteBuf,PooledHeapByteBuf是基于堆内存分配内存池ByteBuf,PooledUnsafeDirectByteBuf也是在堆外进行内存分配的内存池ByteBuf,区别在于PooledUnsafeDirectByteBuf内部使用基于PlatformDependent相关操作实现ByteBuf,具有平台相关性。

    ReadOnlyByteBufferBuf:只读ByteBuf,内部持有ByteBuffer对象,相关操作委托给ByteBuffer实现,该ByteBuf限内部使用,ReadOnlyByteBufferBuf还有一个子类ReadOnlyUnsafeDirectByteBuf。

    UnpooledDirectByteBuf:在堆外进行内存分配的非内存池ByteBuf,内部持有ByteBuffer对象,相关操作委托给ByteBuffer实现。

    UnpooledHeapByteBuf:基于堆内存分配非内存池ByteBuf,即内部持有byte数组。

    UnpooledUnsafeDirectByteBuf:与UnpooledDirectByteBuf相同,区别在于UnpooledUnsafeDirectByteBuf内部使用基于PlatformDependent相关操作实现ByteBuf,具有平台相关性。

    总结:

    从内存分配角度看,ByteBuf主要分为两类:

    • 堆内存(HeapByteBuf)字节缓冲区:特点是内存的分配和回收速度快,可以被JVM自动回收;缺点是进行Socket的I/O读写需要额外进行一次内存复制,即将内存对应的缓冲区复制到内核Channel中,性能会有一定程度下降。
    • 直接内存(DirectByteBuf)字节缓冲区:在堆外进行内存分配,相比堆内存,分配和回收速度稍慢。但用于Socket的I/O读写时,少一次内存复制,速度比堆内存字节缓冲区快。

    经验表明,在I/O通信线程的读写缓冲区使用DirectByteBuf,后端业务消息的编解码模块使用HeapByteBuf,这样组合可以达到性能最优。

    从内存回收角度看,ByteBuf也分为两类:

    • 基于内存池的ByteBuf:优点是可以重用ByteBuf对象,通过自己维护一个内存池,可以循环利用创建的ByteBuf,提升内存的使用效率,降低由于高负载导致的频繁GC。适用于高负载,高并发的应用中。推荐使用基于内存池的ByteBuf。
    • 非内存池的ByteBuf:优点是管理和维护相对简单。

    二、图解ByteBuf

    1.ByteBuf的逻辑

    ByteBuf 是一个字节容器,内部是一个字节数组。从逻辑上来分,字节容器内部,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已经丢弃的字节,这部分数据是无效的;

    第二部分是可读字节,这部分数据是 ByteBuf 的主体数据, 从 ByteBuf 里面读取的数据都来自这一部分;

    第三部分的数据是可写字节,所有写到 ByteBuf 的数据都会写到这一段。

    第四部分的字节,表示的是该 ByteBuf 最多还能扩容的大小。

    四个部分的逻辑功能,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yteBuf 通过三个整型的指针(index),有效地区分可读数据和可写数据,使得读写之间相互没有冲突。

    这个三个指针,分别是:

    readerIndex(读指针)
    writerIndex(写指针)
    maxCapacity(最大容量)

    这三个指针,是三个int 型的成员属性,定义在 AbstractByteBuf 抽象基类中。

    ​ 三个指针的代码如下: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ByteBuf extends ByteBuf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ernalLogger logger = InternalLoggerFactory.getInstance(AbstractByteBuf.class);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LEGACY_PROP_CHECK_ACCESSIBLE = "io.netty.buffer.bytebuf.checkAccessible";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PROP_CHECK_ACCESSIBLE = "io.netty.buffer.checkAccessible";
        static final boolean checkAccessible; // accessed from CompositeByteBuf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PROP_CHECK_BOUNDS = "io.netty.buffer.checkBounds";
        private static final boolean checkBounds;int readerIndex;   //1)读指针
        int writerIndex;   //2)写指针
        private int markedReaderIndex;
        private int markedWriterIndex;
        private int maxCapacity;   //3)最大容量

    readerIndex 读指针

        指示读取的起始位置。每读取一个字节,readerIndex 自增1 。一旦 readerIndex 与 writerIndex 相等,ByteBuf 不可读 。

    writerIndex 写指针

        指示写入的起始位置。每写一个字节,writerIndex 自增1。一旦增加到 writerIndex 与 capacity() 容量相等,表示 ByteBuf 已经不可写了 。

        capacity()容量不是一个成员属性,是一个成员方法。表示 ByteBuf 内部的总容量。 注意,这个不是最大容量。

    maxCapacity 最大容量

        指示可以 ByteBuf 扩容的最大容量。当向 ByteBuf 写数据的时候,如果容量不足,可以进行扩容。

        扩容的最大限度,直到 capacity() 扩容到 maxCapacity为止,超过 maxCapacity 就会报错。capacity()扩容的操作,是底层自动进行的。

    2、ByteBuf 的三组方法

    从三个维度三大系列,介绍ByteBuf 的常用 API 方法。

     

    第一组:容量系列
    方法 一:capacity()

      表示 ByteBuf 的容量,包括丢弃的字节数、可读字节数、可写字节数。

    方法二:maxCapacity()

      表示 ByteBuf 底层最大能够占用的最大字节数。当向 ByteBuf 中写数据的时候,如果发现容量不足,则进行扩容,直到扩容到 maxCapacity。

    第二组:写入系列
    方法一:isWritable()

      表示 ByteBuf 是否可写。如果 capacity() 容量大于 writerIndex 指针的位置 ,则表示可写。否则为不可写。

      isWritable()的源码,也是很简单的。具体如下:

    public boolean isWritable() {
            return capacity() > writerIndex;
        }

      注意:如果 isWritable() 返回 false,并不代表不能往 ByteBuf 中写数据了。 如果Netty发现往 ByteBuf 中写数据写不进去的话,会自动扩容 ByteBuf。

    方法二:writableBytes()

      返回表示 ByteBuf 当前可写入的字节数,它的值等于 capacity()- writerIndex。

      如下图所示:

    方法三:maxWritableBytes()

      返回可写的最大字节数,它的值等于 maxCapacity-writerIndex 。

    方法四:**writeBytes(byte[] src) **

      把字节数组 src 里面的数据全部写到 ByteBuf。

      这个是最为常用的一个方法。

    方法五:writeTYPE(TYPE value) 基础类型写入方法

      基础数据类型的写入,包含了 8大基础类型的写入。

      具体如下:writeByte()、 writeBoolean()、writeChar()、writeShort()、writeInt()、writeLong()、writeFloat()、writeDouble() ,向 ByteBuf写入基础类型的数据。

    方法六:setTYPE(TYPE value)基础类型写入,不改变指针值

      基础数据类型的写入,包含了 8大基础类型的写入。

      具体如下:setByte()、 setBoolean()、setChar()、setShort()、setInt()、setLong()、setFloat()、setDouble() ,向 ByteBuf 写入基础类型的数据。

      setType 系列与writeTYPE系列的不同:

      setType 系列 不会 改变写指针 writerIndex ;

      writeTYPE系列 改变写指针 writerIndex 的值。

    方法七:markWriterIndex() 与 resetWriterIndex()  这里两个方法一起介绍。

      前一个方法,表示把当前的写指针writerIndex 保存在 markedWriterIndex 属性中;

      后一个方法,表示把当前的写指针 writerIndex 恢复到之前保存的 markedWriterIndex 值 。

      标记 markedWriterIndex 属性, 定义在 AbstractByteBuf 抽象基类中。

      代码如下: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ByteBuf extends ByteBuf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ernalLogger logger = InternalLoggerFactory.getInstance(AbstractByteBuf.class);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LEGACY_PROP_CHECK_ACCESSIBLE = "io.netty.buffer.bytebuf.checkAccessible";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PROP_CHECK_ACCESSIBLE = "io.netty.buffer.checkAccessible";
        static final boolean checkAccessible; // accessed from CompositeByteBuf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PROP_CHECK_BOUNDS = "io.netty.buffer.checkBounds";
        private static final boolean checkBounds;
    
        int readerIndex;
        int writerIndex; 
        private int markedReaderIndex; //1)把当前的读指针readerIndex 保存在 markedReaderIndex 属性中
    private int markedWriterIndex; //2)把当前的写指针writerIndex 保存在 markedWriterIndex 属性中
    private int maxCapacity;

    第三组:读取系列

    方法一:isReadable()
      表示 ByteBuf 是否可读。如果 writerIndex 指针的值大于 readerIndex 指针的值 ,则表示可读。否则为不可写。
      isReadable()的源码,也是很简单的。具体如下: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isReadable() {
            return writerIndex > readerIndex;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isReadable(int numBytes) {
            return writerIndex - readerIndex >= numBytes;
        }

    方法二:readableBytes()

      返回表示 ByteBuf 当前可读取的字节数,它的值等于 writerIndex - readerIndex 。

      如下图所示:

    方法三: readBytes(byte[] dst)

      把 ByteBuf 里面的数据全部读取到 dst 字节数组中,这里 dst 字节数组的大小通常等于 readableBytes() 。 这个方法,也是最为常用的一个方法。

    方法四:readType() 基础类型读取

      基础数据类型的读取,可以读取 8大基础类型。

      具体如下:readByte()、readBoolean()、readChar()、readShort()、readInt()、readLong()、readFloat()、readDouble() ,从 ByteBuf读取对应的基础类型的数据。

    方法五:getTYPE(TYPE value)基础类型读取,不改变指针值

      基础数据类型的读取,可以读取 8大基础类型。

      具体如下:getByte()、 getBoolean()、getChar()、getShort()、getInt()、getLong()、getFloat()、getDouble() ,从 ByteBuf读取对应的基础类型的数据。

      getType 系列与readTYPE系列的不同:

      getType 系列 不会 改变读指针 readerIndex ;

      readTYPE系列 会 改变读指针 readerIndex 的值。

    方法六:markReaderIndex() 与 resetReaderIndex() 这里两个方法一起介绍。

      前一个方法,表示把当前的读指针ReaderIndex 保存在 markedReaderIndex 属性中。

      后一个方法,表示把当前的读指针 ReaderIndex 恢复到之前保存的 markedReaderIndex 值 。

      标记 markedReaderIndex 属性, 定义在 AbstractByteBuf 抽象基类中。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ByteBuf extends ByteBuf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ernalLogger logger = InternalLoggerFactory.getInstance(AbstractByteBuf.class);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LEGACY_PROP_CHECK_ACCESSIBLE = "io.netty.buffer.bytebuf.checkAccessible";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PROP_CHECK_ACCESSIBLE = "io.netty.buffer.checkAccessible";
        static final boolean checkAccessible; // accessed from CompositeByteBuf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PROP_CHECK_BOUNDS = "io.netty.buffer.checkBounds";
        private static final boolean checkBounds;
    
        int readerIndex;
        int writerIndex; 
        private int markedReaderIndex; //1)把当前的读指针readerIndex 保存在 markedReaderIndex 属性中
        private int markedWriterIndex; //2)把当前的写指针writerIndex 保存在 markedWriterIndex 属性中
        private int maxCapacity;

    3、ByteBuf 的引用计数

    Netty 的 ByteBuf 的内存回收工作,是通过引用计数的方式管理的。

    大致的引用计数的规则如下:

    默认情况下,当创建完一个 ByteBuf 时,它的引用为1。

    每次调用 retain()方法, 它的引用就加 1 ;

    每次调用 release() 方法,是将引用计数减 1。

    如果引用为0,再次访问这个 ByteBuf 对象,将会抛出异常。

    如果引用为0,表示这个 ByteBuf 没有地方被引用到,需要回收内存。

    Netty的内存回收分为两种情况:

    Pooled 池化的内存,放入可以重新分配的 ByteBuf 池子,等待下一次分配。

    Unpooled 未池化的 ByteBuf 内存,确保GC 可达,确保 能被 JVM 的 GC 回收器回收到。

    4、ByteBuf 的浅层复制

    ByteBuf 的浅层复制分为两种,有切片slice 浅层复制,和duplicate 浅层复制。

    slice 切片浅层复制
    ​ 首先说明一下,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操作。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内存拷贝。这一点,对于大规模消息通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 slice 操作可以获取到一个 ByteBuf 的一个切片。一个ByteBuf,可以进行多次的切片操作,多个切片可以共享一个存储区域的 ByteBuf 对象。

    ​ slice 操作方法有两个重载版本:

      public ByteBuf slice();

      public ByteBuf slice(int index, int length);

      两个版本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不带参数的 slice 方法,等同于 buf.slice(buf.readerIndex(), buf.readableBytes()) 调用, 即返回 ByteBuf 实例中可读部分的切片。

      而带参数 slice(int index, int length) 方法,可以通过灵活的设置不同的参数,来获取到 buf 的不同区域的切片。

    调用slice()方法后,返回的 ByteBuf 的切片,大致如下图:

    调用slice()方法后,返回的ByteBuf 切片的属性,大致如下:

      slice 的 readerIndex(读指针)的值为 0

      slice 的 writerIndex(写指针) 的 值为源Bytebuf的 readableBytes() 可读字节数。

      slice 的 maxCapacity(最大容量) 的值为源Bytebuf的 readableBytes() 可读字节数。maxCapacity 与 writerIndex 值相同,切片不可以写。

      切片的可读字节数,为自己的 writerIndex - readerIndex。所有,切片和源Bytebuf的 readableBytes() 可读字节数相同。

      也就是说,切片可读,不可写。

    slice()切片和原ByteBuf的联系:

      切片不会拷贝原ByteBuf底层数据,底层数组和原ByteBuf的底层数组是同一个

      切片不会改变原 ByteBuf 的引用计数。

    根本上,调用slice()方法生成的切片,是 源Bytebuf 可读部分的浅层复制。

    duplicate() 浅层复制
    duplicate() 返回的是源ByteBuf 的整个对象的一个浅层复制,包括如下内容:

      duplicate() 会创建自己的读写指针,但是值与源ByteBuf 的读写指针相同;

      duplicate() 不会改变源 ByteBuf 的引用计数

      duplicate() 不会拷贝 源ByteBuf 的底层数据

    duplicate() 和slice() 方法,都是浅层复制。不同的是,slice() 方法是切取一段的浅层复制,duplicate() 是整个的浅层复制。

    浅层复制的问题
    ​ 浅层复制方法不会拷贝数据,也不会改变 ByteBuf 的引用计数,这就会导致一个问题。

    ​ 在源 ByteBuf 调用 release() 之后,引用计数为零,变得不能访问。这个时候,源 ByteBuf 的浅层复制实例,也不能进行读写。如果再对浅层复制实例进行读写,就会报错。

    ​ 因此,在调用浅层复制实例时,可以通过调用一次 retain() 方法 来增加引用,表示它们对应的底层的内存多了一次引用,引用计数为2,在浅层复制实例用完后,需要调用两次 release() 方法,将引用计数减一,不影响源ByteBuf的内存释放。

    参考:

    https://blog.csdn.net/sigh667/article/details/78021940

    https://blog.csdn.net/crazymakercircle/article/details/84205697

  • 相关阅读:
    get与post区别
    移动应用专项测试的思路和方法
    一个完整的http请求响应过程
    Linux基础
    浏览器输入url按回车背后经历了哪些?
    三大浏览器(火狐-谷歌-IE浏览器)驱动版本下载
    boost-序列化
    HTTP 2.0
    http首部字段
    与http协作的web服务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fnz/p/15074424.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