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计算机网络学习之概述篇

    1. 21世纪是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其具有的重要特征有: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2. 网络是指“三网”,即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3. 网络融合是指电信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融入了计算机网络。
    4. 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定义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5. 计算机网路向用户提供的两个最重要功能是:连通性和共享。连通性是指计算机网络上的用户之间都可以交换信息。而共享是指资源共享,涵盖信息、软件和硬件共享。
    6. 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7. 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泛指有多个计算机网络构成的网络,不同的网络间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构成更大的网路。
    8. 主机是指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
    9. 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因特网是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10. 因特网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11.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12. 第二阶段的因特网,是一个三级计算机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13. 所谓“上网”就是指通过某个ISP获得的IP地址,接入到因特网。

    14. IP地址管理机构不会把单个的IP地址分配给单个用户,而是把一批IP地址有偿租赁给经审查合格的ISP。因此,现代因特网已不是某个单个组织所拥有的而是全世界大大小小的ISP所共同拥有的。

    15. 根据提供服务所覆盖的面积大小以及所拥有的IP地址数目不同,ISP也分为不同层次:主干ISP、地区ISP以及本地ISP。

    16. 主干ISP有几个专门的公司创建和维持,服务面积最大(一般涵盖国家范围),并且还拥有高速主干网;地区ISP是一些较小的ISP,位于等级中的第二层,数据率也低一些;本地ISP给端用户提供直接的服务。

    17. 因特网交换点IXP诞生的目的是为了更快的转发分组以及如何更加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以应对因特网上数据流量的急剧增长。其主要作用是允许两个网络直接相连并交换分组,而不需要再通过第三个网络来转发分组。其主要由一个或多个网络交换机组成。

    18. 国际性组织因特网协会的组织结构:因特网协会下辖一称为因特网体系结构委员会IAB的技术组织,其又分为因特网工程部IETF和因特网研究部IRTF。IETF的具体工作由因特网工程指导小组IESG管理;IRTF是由一些研究组RG组成的论坛,具体工作由因特网研究指导小组IRSG管理。

    19. 所有的因特网标准都是以RFC的形式在因特网上发表的。每个正式标准的发布都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因特网草案(非RFC文档)、建议标准(开始形成RFC文档)、草案标准(RFC文档)以及因特网标准(RFC文档)。除以上三个标准文档以外还包括三种RFC,即历史的、实验的以及提供信息的。

    20. 因特网的组成: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端系统)组成,这部分用户直接使用的,用于通信和资源共享;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21. 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其实质是主机A的某个进程与主机B的另一个进程进行通信。

    22. 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和对等方式(P2P方式)。

    1. 客户和服务器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程序,其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客户是服务请求方,而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2. 客户程序:受用户调用而运行,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在通信时主动向远地服务器发起通信。
    3. 服务器程序:专门用于提供某种服务的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运行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请求,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一般需要强大的硬件和高级操作系统的支持。
    4. 对等连接方式或称P2P文件共享是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还是服务提供方,只需要两个主机都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双方都可以下载对方已经存储在硬盘中的共享文档。其本质仍未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事服务器。
    5. 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是一种专用计算机,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主要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28. 交换是指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29. 电路交换经过一下三个流程:建立连接、通话和释放连接。

    30. 电路交换的重要特点: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

    31.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分组是在因特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其首部包含了诸如目的地址、源地址等重要控制信息。

    32.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一般采用高速链路来连接,而边缘部分则采用较低速率的链路来连接。个人见解:其实这也能理解,主机部分属于网络的第三层所下辖的部分,也就是直接与本地ISP相连的部分,故速率肯定较低。

    33. 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路由器则是用于转发分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34. 路由器的工作流程:对收到的分组进行短暂存储,检查其首部,查找转发表,按照首部中的地址,找到合适的接口转发出去,把分组交给下一个路由器或主机。

    35. 分组交换的优点:高效、灵活、迅速和可靠。缺点:分组的存储转发所造成的时延以及各分组所携带的控制信息所造成的开销。

    36. 三种交换方式的特点: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分组交换:单个分组(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37. 计算机通信:强调通信的主体是计算机中运行的程序;数据通信:强调通信的内容是数据。

    38. 计算机网络按照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和个人区域网。

    39. 按照使用者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

    40. 接入网是用于把用户接入到因特网的网络,又称为本地接入网或居民接入网。其作用仅起到让用户能够与因特网连接的桥梁作用。

    41.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带宽)、往返时间RTT以及利用率。

    42. 链路的时延带宽积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43. 时延分为发送时延(报文长度以及发送速率大小)、传播时延(传播距离以及传播速率)、处理时延以及排队时延(取决于网络当前的通信量)。

    44. 利用率分为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信道利用率是指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网络利用率是指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45. 信道或网络利用率过高会造成非常大的时延。

    46. 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费用、质量、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以及易于管理和维护。

    47. 网络协议主要有语法、语义和同步三要素组成。

    48. 通信协议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使用便于人来阅读和理解的文字描述;另一种是使用让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代码。

    49. 分层带来的好处有:各层之间相互独立、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割开、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50. 各层所要完成的功能: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分段和重装、复用和分用、连接建立和释放。

    51. 网络的体系结构即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换言之为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构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52. 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五层的体系结构,分别为: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或称网络层)(IP)、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53. 应用层: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运输层: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主要有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以及提供合适的路由;数据链路层: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是在链路上进行的,专门的链路层协议;物理层:传输数据的层。

    54. 协议数据单元PDU: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位(同一层而言)。

    55. 实体: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56. 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57.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58. 使用本层服务的实体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也就是说,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实体是透明的(不是很理解这句话)。

    59.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60. 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即交换信息)的地方。

    服务数据单元SDU即层与层之间交换的数据的单位。

  • 相关阅读:
    2016-06-06:X264码率控制
    2016-04-12:图像差异查找算法
    2016-03-24:Windows内存泄露分析工具
    2016-03-15:关于VS中模块定义文件
    2016-03-10:libx265源码解析
    MSSQL字符串取相应的第几个数组值
    MSSQL字符串分割
    list 属性字段直接转成字符串数组
    WebApiTestClient
    获取文件路径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gatbl/p/848160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