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Spark RDD ---有用

    Spark计算模型

    1. 课程目标

    1.1. 熟练使用RDD的算子完成计算

    1.2. 掌握RDD的原理

    2. 弹性分布式数据集RDD

    2.1. RDD概述

    2.1.1. 什么是RDD

    RDD(Resilient Distributed Dataset)叫做分布式数据集,是Spark中最基本的数据抽象,它代表一个不可变、可分区、里面的元素可并行计算的集合。RDD具有数据流模型的特点自动容错、位置感知性调度和可伸缩性。RDD允许用户在执行多个查询时显式地将工作集缓存在内存中后续的查询能够重用工作集,这极大地提升了查询速度

    2.1.2. RDD的属性

     

    1)一组分片(Partition),即数据集的基本组成单位。对于RDD来说,每个分片都会被一个计算任务处理,并决定并行计算的粒度。用户可以在创建RDD时指定RDD的分片个数,如果没有指定,那么就会采用默认值。默认值就是程序所分配到的CPU Core的数目。

     

    2)一个计算每个分区的函数。Spark中RDD的计算是以分片为单位的,每个RDD都会实现compute函数以达到这个目的。compute函数会对迭代器进行复合,不需要保存每次计算的结果。

     

    3)RDD之间的依赖关系。RDD的每次转换都会生成一个新的RDD,所以RDD之间就会形成类似于流水线一样的前后依赖关系。在部分分区数据丢失时,Spark可以通过这个依赖关系重新计算丢失的分区数据而不是对RDD的所有分区进行重新计算。

     

    4)一个Partitioner,即RDD的分片函数。当前Spark中实现了两种类型的分片函数,一个是基于哈希的HashPartitioner,另外一个是基于范围的RangePartitioner。只有对于于key-value的RDD,才会有Partitioner,非key-value的RDD的Parititioner的值是None。Partitioner函数不但决定了RDD本身的分片数量,也决定了parent RDD Shuffle输出时的分片数量。

     

    5)一个列表,存储存取每个Partition的优先位置(preferred location)。对于一个HDFS文件来说,这个列表保存的就是每个Partition所在的块的位置。按照“移动数据不如移动计算”的理念,Spark在进行任务调度的时候,会尽可能地将计算任务分配到其所要处理数据块的存储位置

    2.2. 创建RDD

    1)由一个已经存在的Scala集合创建。

    val rdd1 = sc.parallelize(Array(1,2,3,4,5,6,7,8))

     

    2)由外部存储系统的数据集创建,包括本地的文件系统,还有所有Hadoop支持的数据集,比如HDFS、Cassandra、HBase等

    val rdd2 = sc.textFile("hdfs://node1.itcast.cn:9000/words.txt")

    2.3. RDD编程API

    2.3.1. Transformation

    RDD中的所有转换都是延迟加载的,也就是说,它们并不会直接计算结果。相反的,它们只是记住这些应用到基础数据集(例如一个文件)上的转换动作。只有当发生一个要求返回结果给Driver的动作时,这些转换才会真正运行。这种设计让Spark更加有效率地运行。

     

    常用的Transformation:

    转换

    含义

    map(func)

    返回一个新的RDD,该RDD由每一个输入元素经过func函数转换后组成

    filter(func)

    返回一个新的RDD,该RDD由经过func函数计算后返回值为true的输入元素组成

    flatMap(func)

    类似于map,但是每一个输入元素可以被映射为0或多个输出元素(所以func应该返回一个序列,而不是单一元素)

    mapPartitions(func)

    类似于map,但独立地在RDD的每一个分片上运行,因此在类型为T的RDD上运行时,func的函数类型必须是Iterator[T] => Iterator[U]

    mapPartitionsWithIndex(func)

    类似于mapPartitions,但func带有一个整数参数表示分片的索引值,因此在类型为T的RDD上运行时,func的函数类型必须是

    (Int, Interator[T]) => Iterator[U]

    sample(withReplacement, fraction, seed)

    根据fraction指定的比例对数据进行采样,可以选择是否使用随机数进行替换,seed用于指定随机数生成器种子

    union(otherDataset)

    对源RDD和参数RDD求并集后返回一个新的RDD

    intersection(otherDataset)

    对源RDD和参数RDD求交集后返回一个新的RDD

    distinct([numTasks]))

    对源RDD进行去重后返回一个新的RDD

    groupByKey([numTasks])

    在一个(K,V)的RDD上调用,返回一个(K, Iterator[V])的RDD

    reduceByKey(func, [numTasks])

    在一个(K,V)的RDD上调用,返回一个(K,V)的RDD,使用指定的reduce函数,将相同key的值聚合到一起,与groupByKey类似,reduce任务的个数可以通过第二个可选的参数来设置

    aggregateByKey(zeroValue)(seqOp, combOp, [numTasks])

     

    sortByKey([ascending], [numTasks])

    在一个(K,V)的RDD上调用,K必须实现Ordered接口,返回一个按照key进行排序的(K,V)的RDD

    sortBy(func,[ascending], [numTasks])

    与sortByKey类似,但是更灵活

    join(otherDataset, [numTasks])

    在类型为(K,V)和(K,W)的RDD上调用,返回一个相同key对应的所有元素对在一起的(K,(V,W))的RDD

    cogroup(otherDataset, [numTasks])

    在类型为(K,V)和(K,W)的RDD上调用,返回一个(K,(Iterable<V>,Iterable<W>))类型的RDD

    cartesian(otherDataset)

    笛卡尔积

    pipe(command, [envVars])

     

    coalesce(numPartitions)

     

    repartition(numPartitions)

     

    repartitionAndSortWithinPartitions(partitioner)

     

    2.3.2. Action

    动作

    含义

    reduce(func)

    通过func函数聚集RDD中的所有元素,这个功能必须是课交换且可并联的

    collect()

    在驱动程序中,以数组的形式返回数据集的所有元素

    count()

    返回RDD的元素个数

    first()

    返回RDD的第一个元素(类似于take(1))

    take(n)

    返回一个由数据集的前n个元素组成的数组

    takeSample(withReplacement,num, [seed])

    返回一个数组,该数组由从数据集中随机采样的num个元素组成,可以选择是否用随机数替换不足的部分,seed用于指定随机数生成器种子

    takeOrdered(n[ordering])

     

    saveAsTextFile(path)

    将数据集的元素以textfile的形式保存到HDFS文件系统或者其他支持的文件系统,对于每个元素,Spark将会调用toString方法,将它装换为文件中的文本

    saveAsSequenceFile(path

    将数据集中的元素以Hadoop sequencefile的格式保存到指定的目录下,可以使HDFS或者其他Hadoop支持的文件系统。

    saveAsObjectFile(path

     

    countByKey()

    针对(K,V)类型的RDD,返回一个(K,Int)的map,表示每一个key对应的元素个数。

    foreach(func)

    在数据集的每一个元素上,运行函数func进行更新。

    2.3.3. WordCount中的RDD

     

    2.3.4. 练习

    启动spark-shell

    /usr/local/spark-1.5.2-bin-hadoop2.6/bin/spark-shell --master spark://node1.itcast.cn:7077

     

    练习1:

    //通过并行化生成rdd

    val rdd1 = sc.parallelize(List(5, 6, 4, 7, 3, 8, 2, 9, 1, 10))

    //对rdd1里的每一个元素乘2然后排序

    val rdd2 = rdd1.map(_ * 2).sortBy(x => x, true)

    //过滤出大于等于十的元素

    val rdd3 = rdd2.filter(_ >= 10)

    //将元素以数组的方式在客户端显示

    rdd3.collect

     

    练习2:

    val rdd1 = sc.parallelize(Array("a b c", "d e f", "h i j"))

    //将rdd1里面的每一个元素先切分在压平

    val rdd2 = rdd1.flatMap(_.split(' '))

    rdd2.collect

     

    练习3:

    val rdd1 = sc.parallelize(List(5, 6, 4, 3))

    val rdd2 = sc.parallelize(List(1, 2, 3, 4))

    //求并集

    val rdd3 = rdd1.union(rdd2)

    //求交集

    val rdd4 = rdd1.intersection(rdd2)

    //去重

    rdd3.distinct.collect

    rdd4.collect

     

    练习4:

    val rdd1 = sc.parallelize(List(("tom", 1), ("jerry", 3), ("kitty", 2)))

    val rdd2 = sc.parallelize(List(("jerry", 2), ("tom", 1), ("shuke", 2)))

    //求jion

    val rdd3 = rdd1.join(rdd2)

    rdd3.collect

    //求并集

    val rdd4 = rdd1 union rdd2

    //按key进行分组

    rdd4.groupByKey

    rdd4.collect

     

    练习5:

    val rdd1 = sc.parallelize(List(("tom", 1), ("tom", 2), ("jerry", 3), ("kitty", 2)))

    val rdd2 = sc.parallelize(List(("jerry", 2), ("tom", 1), ("shuke", 2)))

    //cogroup

    val rdd3 = rdd1.cogroup(rdd2)

    //注意cogroup与groupByKey的区别

    rdd3.collect

     

    练习6:

    val rdd1 = sc.parallelize(List(1, 2, 3, 4, 5))

    //reduce聚合

    val rdd2 = rdd1.reduce(_ + _)

    rdd2.collect

     

    练习7:

    val rdd1 = sc.parallelize(List(("tom", 1), ("jerry", 3), ("kitty", 2),  ("shuke", 1)))

    val rdd2 = sc.parallelize(List(("jerry", 2), ("tom", 3), ("shuke", 2), ("kitty", 5)))

    val rdd3 = rdd1.union(rdd2)

    //按key进行聚合

    val rdd4 = rdd3.reduceByKey(_ + _)

    rdd4.collect

    //按value的降序排序

    val rdd5 = rdd4.map(t => (t._2, t._1)).sortByKey(false).map(t => (t._2, t._1))

    rdd5.collect

     

    //想要了解更多,访问下面的地址

    http://homepage.cs.latrobe.edu.au/zhe/ZhenHeSparkRDDAPIExamples.html

    2.4. RDD的依赖关系

    RDD和它依赖的父RDD(s)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即窄依赖(narrow dependency)和宽依赖(wide dependency)。

     

    2.4.1. 窄依赖

    窄依赖指的是每一个父RDD的Partition最多被子RDD的一个Partition使用

    总结:窄依赖我们形象的比喻为独生子女

    2.4.2. 宽依赖

    宽依赖指的是多个子RDD的Partition会依赖同一个父RDD的Partition

    总结:窄依赖我们形象的比喻为超生

    2.4.3. Lineage

    RDD只支持粗粒度转换,即在大量记录上执行的单个操作。将创建RDD的一系列Lineage(即血统)记录下来,以便恢复丢失的分区。RDD的Lineage会记录RDD的元数据信息和转换行为,当该RDD的部分分区数据丢失时,它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重新运算和恢复丢失的数据分区。

     

    2.5. RDD的缓存

    Spark速度非常快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不同操作中可以在内存中持久化或缓存个数据集。当持久化某个RDD后,每一个节点都将把计算的分片结果保存在内存中,并在对此RDD或衍生出的RDD进行的其他动作中重用。这使得后续的动作变得更加迅速。RDD相关的持久化和缓存,是Spark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可以说,缓存是Spark构建迭代式算法和快速交互式查询的关键。

    2.5.1. RDD缓存方式

    RDD通过persist方法或cache方法可以将前面的计算结果缓存,但是并不是这两个方法被调用时立即缓存,而是触发后面的action时,该RDD将会被缓存在计算节点的内存中,并供后面重用

     

    通过查看源码发现cache最终也是调用了persist方法,默认的存储级别都是仅在内存存储一份,Spark的存储级别还有好多种,存储级别在object StorageLevel中定义的。

     

    缓存有可能丢失,或者存储存储于内存的数据由于内存不足而被删除,RDD的缓存容错机制保证了即使缓存丢失也能保证计算的正确执行。通过基于RDD的一系列转换,丢失的数据会被重算,由于RDD的各个Partition是相对独立的,因此只需要计算丢失的部分即可,并不需要重算全部Partition。

     

    2.6. DAG的生成

    DAG(Directed Acyclic Graph)叫做有向无环图,原始的RDD通过一系列的转换就就形成了DAG,根据RDD之间的依赖关系的不同将DAG划分成不同的Stage,对于窄依赖,partition的转换处理在Stage中完成计算。对于宽依赖,由于有Shuffle的存在,只能在parent RDD处理完成后,才能开始接下来的计算,因此宽依赖是划分Stage的依据。

     

     

  • 相关阅读:
    使用QOAuth来进行新浪/腾讯微博验证(二)
    很不错的Utility库,C#4扩展 各种功能齐全,两行代码搞定图片转字符
    使用QOAuth来进行新浪/腾讯微博验证(一)
    可怜的小猪&香农熵
    消息队列MQ如何保证消息不丢失
    40 亿个 QQ 号码如何去重,bitmap去重
    参数的设置
    自动化测试的十个要点
    LR学习中的一个低级错误
    Windows下用CMake编译libuv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han13936/p/1383909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