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1,Spark参数调优

    Spark调优

    一、代码规范

    • 调优顺序:spark任务的调优顺序依次是代码规范、资源参数(并行度)、数据倾斜、shuffle调优、业务层面

    1.1 避免创建重复RDD

    • 对于新手,或者一些较为复杂的spark任务,可能会忘记之前对于某一份数据已经创建过一个RDD,而重复创建,造成不必要的计算;

    1.2 尽量复用同一个RDD

    • 下游需要使用key-value类型和key类型的两个RDD,这两个RDD的数据完全相同,只是格式不同,那么就只需要创建key-value这一个RDD就行,而使用key类型的RDD直接复用key-value类型的RDD就行了;因此,对于需要使用数据相同,格式不同的数据源时,最好复用字段较多的RDD;

    1.3 多次使用的RDD要持久化

    • 当一个RDD被使用了多次,比如上面的复用同一个RDD,那么这个RDD就要做持久化,否则这个RDD就会被计算多次;例如,a = rdd1.map(); b = rdd1.map(); 那么就需要对 rdd1做持久化rdd1.persist(),否则rdd1就会被计算两次;

    1.4 使用高性能算子

    • 用reduceByKey替代groupByKey求聚合:前者是map-side预聚合算子,会在map端预聚合,类似于Combiner;
    • 用combineByKey代替groupByKey求topN:前者可以自定义分区内合并和分区间合并的计算逻辑,也是预聚合;
    • mapPartition替代map:一次调用处理一个分区的数据,对于需要在map中创建很多重复对象的场景,最好使用mapPartition,同时注意OOM问题;
    • foreachPartition替代foreach:道理同mapPartition一样;在需要将rdd的数据写入MySQL时,后者是一条一条数据插入,并且每条数据都会创建一次数据库连接;而前者则是一个分区操作一次,性能有很高的提升;

    1.5 好习惯

    • 广播大变量:当需要在算子中使用大变量(1g以内)时,最好将大变量广播到Executor中,例如:rdd1.filter(x=>slant.contains(x)),如果slant在20M~1G之间,就可以将slant广播;

    • filter后coalesce:由于filter后,各个分区中的数据不再均衡,使用coalesce再平衡一下分区数据;

    • 优化数据结构:对于算子中的数据结构,能用数组就不要用集合类型,最好使用字符串代替对象,用基本类型代替字符串;

    • 使用Kryo序列化:spark中的三个场景会涉及到序列化,算子中使用外部变量、将自定义对象作为RDD中的类型、可序列化的持久化策略(如MEMORY_ONLY_SER),使用kryo的性能会高很多;使用Kryo序列化时,最好注册所有的自定义类;conf.set("spark.serializer", "org.apache.spark.serializer.KryoSerializer") conf.registerKryoClasses(Array(classOf[MyClass1], classOf[MyClass2]));

    • persist后unpersist:unpersist是立即释放缓存,对复用的RDD使用persist缓存后,需要使用行动算子提交job后,才会真正的缓存,然后再使用unpersist释放缓存;所以当persist缓存的RDD不会再使用时,最好是手动unpersist释放缓存;

    二、参数调优

    资源参数


    1.1 --num-executors 100

    • 参数解释:任务可以申请的Excutor最大数量,并不是一次性分配100个Excutor;Excutor数量会在任务的运行过程中动态调整,有 job处于pending状态则申请Excutor,一个Excutor空闲时间过长则将其移除;Excutor的数量决定了任务的并行度;

    • 申请Excutor:当有任务处于pending状态(积压)超过一定时间,就认为资源不足,需要申请Excutor;

      何时申请:当pending积压的任务超过spark.dynamicAllocation.schedulerBacklogTimeout(1秒)就申请
      申请多少:申请数量 = 正在运行和pending的任务数量 * spark.dynamicAllocation.executorAllocationRatio(1)/ 并行度
      
    • 移除Excutor:

      spark.dynamicAllocation.enabled(false)决定是否使用资源动态分配;必须开启外部shuffle;
      spark.dynamicAllocation.executorIdleTimeout (60s)空闲60s就会被回收(并且没有缓存);
      
    • 决定任务的并行度:executor的数量就是工作节点的数量,直接决定了任务的并行度;准确的说是由executor*core决定的;这只是物理上提供的最大并行度,而任务实际的并行度还是由程序中设置的并行度决定,也就是RDD的分区数;

    1.2 --executor-memory 5g

    • 参数解释:每个executor的内存大小;对于spark调优和OOM异常,通常都是对executor的内存做调整,spark内存模型也是指executor的内存分配,所以executor的内存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 内存分配:该参数是总的内存分配,而在任务运行中,会根据spark内存模型对这个总内存再次细分;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需要根据程序中使用的缓存内存和计算内存,来划分不同的比例,从而合理的利用内存,避免OOM,提高性能;

    1.3 --executor-cores 4

    • 参数解释:每个executor的核数;是每个executor内部的并行度,即一个executor中可同时执行的task数量;
    • 并行度:core的数量决定了一个executor同时执行的task数量,如果task数量越多,则意味着占用的executor内存也越多;所以,在executor内存固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加executor数量,减少core数量,使任务总并行度不变的前提下,降低OOM风险;如果任务需要广播大变量,可以增大core数,使更多的task共用广播变量;

    1.4 --driver-memory

    • 参数解释:driver端的内存大小;如果要collect大量数据到driver端,或者要广播大变量时,就需要调大driver端的内存;一般给个3G、4G就够了;

    内存参数


    spark.storage.memoryFraction、spark.shuffle.memoryFraction(spark1.6之前静态内存管理)

    • 参数解释:在spark1.6之前,使用的是静态内存管理,而这两个参数就是用来决定缓存内存和执行内存大小的;在spark1.6及之后,采用的是统一内存管理(也叫动态内存管理),这两个参数就废弃了(但也可以让它生效)

    spark.memory.fraction(spark1.6及之后,统一内存管理)

    • 参数解释:spark1.6及之后采用的是统一内存管理,也叫动态内存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缓存内存和执行内存统一管理,并且是动态的;首先解释“统一”:spark.memory.fraction是堆内内存中用于执行、shuffle、缓存的内存比例;这个值越低,则执行时溢出到磁盘更频繁、同时缓存被逐出内存也更频繁;一般使用默认值就好了,spark2.2默认是0.6,那么剩下的0.4就是用于存储用户的数据结构(比如map算子中定义的中间数据)以及spark内部的元数据;

    spark.memory.storageFraction

    • 参数解释:存储内存不会被逐出内存的总量,这个是基于spark.memory.fraction的占比;这个值越高,则执行、shuffle的内存就越少,从而溢写到磁盘就越频繁;一般使用默认值就好了,spark2.2默认是0.5;

    spark.kryoserializer.buffer.max

    • 参数解释:kryo序列化时使用的缓存大小;如果collect大量数据到driver端,可能会抛buffer limit exceeded异常,这个时候就要调大该参数;默认是64m,挂了就设置为1024m;如果序列化的一个对象很大,那么就需要增大改参数的值spark.kryoserializer.buffer(默认64k);

    dfs.client.block.write.locateFollowingBlock.retries

    • 参数解释:写入块后尝试关闭的次数;Unable to close file because the last block does not have enough number of replicas异常的原因;2.7.4已修复;默认是5,挂了就设置为6;

    spark.driver.maxResultSize

    • 参数解释:一次collect到driver端的最大内存大小,Total size of serialized results of 16 tasks (1048.5 MB) is bigger than spark.driver.maxResultSize (1024.0 MB)异常时需要调大该值;默认1g,挂了就设置为2g,0表示不限制;

    shuffle参数


    spark.shuffle.file.buffer

    • 参数解释:shuffle write时,会先写到BufferedOutputStream缓冲区中,然后再溢写到磁盘;该参数就是缓存区大小,默认32k,建议设置为64k;

    spark.shuffle.spill.batchSize

    • 参数解释:shuffle在spill溢写过程中需要将数据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这个是一个批次处理的条数;默认是10000,可以调大该值,2万5万都可以;

    spark.shuffle.io.maxRetries

    • 参数解释:shuffle read拉取数据时,由于网络异常或者gc导致拉取失败,会自动重试,改参数就是配置重试次数,在数据量达到十亿、百亿级别的时候,最好调大该参数以增加稳定性;默认是3次,建议设置为10到20;

    spark.shuffle.io.retryWait

    • 参数解释:该参数是 spark.shuffle.io.maxRetries的重试间隔,默认是5s,建议设置为20s;

    spark.reducer.maxSizeInFlight

    • 参数解释:shuffle read拉取数据时的缓存区大小,也就是一次拉取的数据大小;注意是从5个节点拉取48M的数据,而不是从一个节点获取48M;默认48m,建议设置为96m;
    • 原理解释:从远程节点拉取数据时,是并行的从发送5个请求,每个请求拉取的最大长度是 48M / 5,但是拉取时都是以block为最小单位的,所以实际获取的有可能会大于这个值;

    spark.reducer.maxReqsInFlight

    • 参数解释:shuffle read时,一个task的一个批次同时发送的请求数量;默认是 Int的最大值;
    • 原理解释:构造远程请求时,单个请求大小限制是 48M / 5,而在一次拉取远程block数据时,是按批次拉取,一个批次的大小限制是 48M,所以理想情况下一个批次会发送5个请求;但如果block的分布不均匀,导致一个请求的请求大小远小于 48M / 5 (例如1M),而一个批次的大小限制是48M,所以这个批次就会发送48个请求;当节点数较多时,一个task的一个批次可能会发送非常多的请求,导致某些节点的入站连接数过多,从而导致失败;

    spark.reducer.maxReqSizeShuffleToMem

    • 参数解释:shuffle read时,从远程拉取block如果大于这个值就会强行落盘,默认是Long的最大值,建议小于2G,一般设为200M,spark2.2开始生效;(spark2.3开始换成了这个参数spark.maxRemoteBlockSizeFetchToMem);shuffle read这个部分的参数在spark的版本更新中变化较大,所以在优化时一定要根据集群的spark版本设置对应的参数;
    • 原理解释:一次拉取请求中,如果要拉取的数据比较大,内存放不下,就直接落盘;对于数据倾斜比较严重的任务,有可能一个block非常大,而没有足够的内存存放时就会OOM,所以最好限制该参数的大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 netty的最大限制是2G,所以大于2G肯定会报错;spark2.4该参数的默认值是:Int的最大值-512 (2G,减512用来存储元数据);spark3.0的最大值也是2G,并且给了默认值200M;

    spark.reducer.maxBlocksInFlightPerAddress

    • 参数解释:shuffle read时,一个节点同时被拉取的最大block数,如果太多可能会导致executor服务或nodemanager崩溃;默认Int的最大值;(spark2.2.1开始支持);

    • 原理解释:shuffle read时每个task都会从shuffle write所在的节点拉取自己的block数据,如果一个shuffle write的executor运行了9个task,就会write9个data文件;如果shuffle read有1000核,那么同时运行1000个task,每个task要到shuffle write所在的executor获取9个block,极端情况下一个shuffle write的executor会被请求9000次;当节点数非常多时,一个shuffle write的executor会同时被很多节点拉取block,从而导致失败;

    文件相关


    spark.sql.files.maxPartitionBytes

    • 参数解释:sparksql读取文件时,每个分区的最大文件大小,这个参数决定了读文件时的并行度;默认128M;例如一个300M的text文件,按128M划分为3个切片,所以SparkSQL读取时最少有3个分区;
    • 原理解释:sparksql读取文件的并行度=max(spark默认并行度,切片数量(文件大小/ 该参数));这里要注意压缩文件是否可分割;但是要注意,对于parquet格式,一个切片对应一个row group;

    spark.sql.parquet.compression.codec

    • 参数解释:parquet格式的压缩方式,默认是snappy,可以选择gzip、lzo、或者uncompressed不压缩;

    spark.io.compression.codec

    • 参数解释:spark中rdd分区、广播变量、shuffle输出的压缩格式,spark2.2默认是lz4;

    spark.serializer

    • 参数解释:spark序列化的实现,这里的序列化是针对shuffle、广播和rdd cache的序列化方式;默认使用java的序列化方式org.apache.spark.serializer.JavaSerializer性能比较低,所以一般都使用org.apache.spark.serializer.KryoSerializer ,使用Kryo序列化时最好注册十分需要空间的类型,可以节省很多空间;spark task的序列化由参数spark.closure.serializer配置,目前只支持JavaSerializer;

    spark.sql.hive.convertMetastoreParquet

    • 参数解释:是否采用spark自己的Serde来解析Parquet文件;Spark SQL为了更好的性能,在读取hive metastore创建的parquet文件时,会采用自己Parquet Serde,而不是采用hive的Parquet Serde来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这在处理null值和decimal精度时会有问题;默认为true,设为false即可(会采用与hive相同的Serde);

    spark.sql.parquet.writeLegacyFormat

    • 参数解释:是否使用遗留的(hive的方式)format来写Parquet文件;由于decimal精度问题,hive读取spark创建的Parquet文件会报错;所以这里的spark采用与hive相同的writeFormat来写Parquet文件,这样hive在读取时就不会报错;并且上下游表的精度最好一致,例如a表的字段精度为decimal(10,2),b表也最好是decimal(10,2);
    • 原理解释:在hive中decimal类型是固定的用int32来表示,而标准的parquet规范约定,根据精度的不同会采用int32和int64来存储,而spark就是采用的标准的parquet格式;所以对于精度不同decimal的,底层的存储类型有变化;所以使用spark存储的parquet文件,在使用hive读取时报错;将spark.sql.parquet.writeLegacyFormat(默认false)配置设为true,即采用与hive相同的format类来读写parquet文件;

    参考文章

  • 相关阅读:
    Mark
    个人作业——软件工程实践总结作业
    个人作业——软件产品案例分析
    个人技术博客(α)
    软件工程实践_结对Task2_ student_department_matching
    软件工程实践_Task2_sudoku
    软件工程实践_Task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_Task7_Summary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__Task6_Calculator1.6.2
    C++课堂作业_02_PAT1025.反转链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hendeng23/p/1524068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