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架构和细化架构:
1)层次:系统 用户 业务 角度:功能 约束 质量属性
2)架构=组件+交互
3)概念架构仅关注高层组件,对高层组件的“职责”进行了笼统的界定,并给出了高层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不涉及接口细节(只有抽象组件和抽象交互机制)。
4)而在细化架构中接口占据非常核心的地位,且细化架构重视通过子系统和模块来分割整个系统,有“实在的”交互机制,如基于接口编程、消息机制或远程方法调用。
关于多视图方法:
多视图方法要求“兼顾多个视图设计之间的一致性”。例如:要考虑职责、程序单元、部署节点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多视图方法的实际意义:利于思考(因为分而治之的思维方式);便于交流(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分离了涉众关注点)
多视图方法不是OO方法(Object-Oriented Method,面向对象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分支。无论是OO方法,还是结构化方法,都远未涵盖架构设计的全部。
逻辑架构和物理架构不是两个阶段,而是同一阶段的要考虑的两个方面,即两个视图。
5视图(4+1)方法包含视图和其”思维立足点“:
逻辑视图(职责划分)
开发视图 (程序单元组织)
运行视图(控制流阻止)
物理视图(物理节点安排)
数据视图(持久化设计)
逻辑架构下划分子系统的三种策略:
分层的细化、分区的引入、机制的提取
分层的细化
物理架构
硬件选择与物理拓扑
软件到硬件的映射关系
方案的优化
运行架构:
确定引入哪些控制流;
确定每条控制流的任务;
控制流的创建、销毁、通信机制等;
控制流之间的同步关系,加锁机制等
开发架构:
将“逻辑结构”映射为程序单元
要自主编写的源程序
可重用的库、框架
其他方式(shell脚本,平台配置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