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python-装饰器

    这个大佬写的很清楚:https://www.jb51.net/article/168276.htm

    @符号就是装饰器的语法糖。
    它放在一个函数开始定义的地方,它就像一顶帽子一样戴在这个函数的头上。和这个函数绑定在一起。在我们调用这个函数的时候,第一件事并不是执行这个函数,而是将这个函数做为参数传入它头顶上这顶帽子,这顶帽子我们称之为装饰函数 或 装饰器。

    转载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ee82b941772a

    Python装饰器看起来类似Java中的注解,然鹅和注解并不相同,不过同样能够实现面向切面编程。

    想要理解Python中的装饰器,不得不先理解闭包(closure)这一概念。

    闭包

    看看维基百科中的解释:

    在计算机科学中,闭包(英语:Closure),又称词法闭包(Lexical Closure)或函数闭包(function closures),是引用了自由变量的函数。这个被引用的自由变量将和这个函数一同存在,即使已经离开了创造它的环境也不例外。

    官方的解释总是不说人话,but--talk is cheap,show me the code:

    # print_msg是外围函数
    def print_msg():
        msg = "I'm closure"
    
        # printer是嵌套函数
        def printer():
            print(msg)
    
        return printer
    
    
    # 这里获得的就是一个闭包
    closure = print_msg()
    # 输出 I'm closure
    closure()
    

    msg是一个局部变量,在print_msg函数执行之后应该就不会存在了。但是嵌套函数引用了这个变量,将这个局部变量封闭在了嵌套函数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包。

    结合这个例子再看维基百科的解释,就清晰明了多了。闭包就是引用了自有变量的函数,这个函数保存了执行的上下文,可以脱离原本的作用域独立存在。

    下面来看看Python中的装饰器。

    装饰器

    一个普通的装饰器一般是这样:

    import functools
    
    
    def log(func):
        @functools.wraps(func)
        def wrapper(*args, **kwargs):
            print('call %s():' % func.__name__)
            print('args = {}'.format(*args))
            return func(*args, **kwargs)
    
        return wrapper
    

    这样就定义了一个打印出方法名及其参数的装饰器。

    调用之:

    @log
    def test(p):
        print(test.__name__ + " param: " + p)
        
    test("I'm a param")
    

    输出:

    call test():
    args = I'm a param
    test param: I'm a param
    

    装饰器在使用时,用了@语法,让人有些困扰。其实,装饰器只是个方法,与下面的调用方式没有区别:

    def test(p):
        print(test.__name__ + " param: " + p)
    
    wrapper = log(test)
    wrapper("I'm a param")
    

    @语法只是将函数传入装饰器函数,并无神奇之处。

    值得注意的是@functools.wraps(func),这是python提供的装饰器。它能把原函数的元信息拷贝到装饰器里面的 func 函数中。函数的元信息包括docstring、name、参数列表等等。可以尝试去除@functools.wraps(func),你会发现test.__name__的输出变成了wrapper。

    带参数的装饰器

    装饰器允许传入参数,一个携带了参数的装饰器将有三层函数,如下所示:

    import functools
    
    def log_with_param(text):
        def decorator(func):
            @functools.wraps(func)
            def wrapper(*args, **kwargs):
                print('call %s():' % func.__name__)
                print('args = {}'.format(*args))
                print('log_param = {}'.format(text))
                return func(*args, **kwargs)
    
            return wrapper
    
        return decorator
        
    @log_with_param("param")
    def test_with_param(p):
        print(test_with_param.__name__)
    

    看到这个代码是不是又有些疑问,内层的decorator函数的参数func是怎么传进去的?和上面一般的装饰器不大一样啊。

    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将其@语法去除,恢复函数调用的形式一看就明白了:

    # 传入装饰器的参数,并接收返回的decorator函数
    decorator = log_with_param("param")
    # 传入test_with_param函数
    wrapper = decorator(test_with_param)
    # 调用装饰器函数
    wrapper("I'm a param")
    

    输出结果与正常使用装饰器相同:

    call test_with_param():
    args = I'm a param
    log_param = param
    test_with_param
    

    至此,装饰器这个有点费解的特性也没什么神秘了。

    装饰器这一语法体现了Python中函数是第一公民,函数是对象、是变量,可以作为参数、可以是返回值,非常的灵活与强大。

  • 相关阅读:
    10个你可能不知道的JavaScript小技巧
    JS实现rgb与16进制颜色相互转换
    JavaScript 计算两个颜色叠加值
    软件测试定义和目的(1)
    服务器查看系统日记
    SQL Server 2012 安装成功后找不到SQL server Management
    windowns 10 安装 win64_11gR2_database
    C#获得当前目录和执行目录及执行文件的路径
    卸载yaml,重新安装的坑
    IIS的卸载和安装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huangcao/p/1383442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