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深度学习模型评估

    如何衡量一个模型的质量?

    分类评测指标

    图像分类是计算机视觉中最基础的一个任务,也是几乎所有的基准模型进行比较的任务,从最开始比较简单的10分类的灰度图像手写数字识别mnist,到后来更大一点的10分类的cifar10和100分类的cifar100,到后来的imagenet,图像分类任务伴随着数据库的增长,一步一步提升到了今天的水平。现在在Imagenet这样的超过1000万图像,2万类的数据集中,计算机的图像分类水准已经超过了人类。

    图像分类,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模式分类问题,它的目标是将不同的图像,划分到不同的类别,实现最小的分类误差,这里我们只考虑单标签分类问题,即每一个图片都有唯一的类别。

    对于单个标签分类的问题,评价指标主要有Accuracy,Precision,Recall,F-score,PR曲线,ROC和AUC。

    在计算这些指标之前,我们先计算几个基本指标,这些指标是基于二分类的任务,也可以拓展到多分类。

    • 标签为正样本,分类为正样本的数目为True Positive,简称TP。
    • 标签为正样本,分类为负样本的数目为False Negative,简称FN。
    • 标签为负样本,分类为正样本的数目为False Positive,简称FP。
    • 标签为负样本,分类为负样本的数目为True Negative,简称TN。

    判别是否为正例只需要设一个概率阈值T,预测概率大于阈值T的为正类,小于阈值T的为负类,默认就是0.5。如果我们减小这个阀值T,更多的样本会被识别为正类,这样可以提高正类的召回率,但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负类被错分为正类。如果增加阈值T,则正类的召回率降低,精度增加。

    如果是多类,比如ImageNet1000分类比赛中的1000类,预测类别就是预测概率最大的那一类。

    准确率Accuracy

    单标签分类任务中每一个样本都只有一个确定的类别,预测到该类别就是分类正确,没有预测到就是分类错误,因此最直观的指标就是Accuracy,也就是准确率。

    $Accuracy=(TP+TN)/(TP+FP+TN+FN)$,表示的就是所有样本都正确分类的概率,可以使用不同的阈值T。

    在ImageNet中使用的Accuracy指标包括Top_1 Accuracy和Top_5 Accuracy,Top_1 Accuracy就是前面计算的Accuracy。

    记样本$x_{i}$的类别为$y_{i}$,类别种类为$(0,1,…,C)$,预测类别函数为$f$,则Top-1的计算方法如下:

    如果给出概率最大的5个预测类别,只要包含了真实的类别,则判定预测正确,计算出来的指标就是Top-5。

    目前在ImageNet上,Top-5的指标已经超过95%,而Top-1的指标还在80%左右。

    精确度Precision和召回率Recall

    如果我们只考虑正样本的指标,有两个很常用的指标,精确度和召回率。

      公式 说明
    正样本精确率 $Precision=TP/(TP+FP)$ 所有被分类为正样本的数据,有多少真的是正样本
    正样本召回率 $Recall=TP/(TP+FN)$ 所有正样本,被正确分为正样本的比例

    PR曲线

    通常召回率越高,精确度越低,根据不同的值可以绘制Recall-Precision曲线,如下。

    PR曲线

    横轴就是recall,纵轴就是precision,曲线越接近右上角,说明其性能越好,可以用该曲线与坐标轴包围的面积来定量评估,值在0~1之间。

    F1 score

    有的时候我们不仅关注正样本的准确率,也关心其召回率,但是又不想用Accuracy来进行衡量,一个折中的指标是采用F-score。

    $F1 score=2·Precision·Recall/(Precision+Recall)$,只有在召回率Recall和精确率Precision都高的情况下,F1 score才会很高,因此F1 score是一个综合性能的指标。

    ROC曲线与AUC指标

    以上的准确率Accuracy,精确度Precision,召回率Recall,F1 score,混淆矩阵都只是一个单一的数值指标,如果我们想观察分类算法在不同的参数下的表现情况,就可以使用一条曲线,即ROC曲线,全称为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可以用于评价一个分类器在不同阈值下的表现情况。

    在ROC曲线中,每个点的横坐标是false positive rate(FPR),纵坐标是true positive rate(TPR),描绘了分类器在True Positive和False Positive间的平衡,两个指标的计算如下:

    $TPR=TP/(TP+FN)$,代表分类器预测的正类中实际正实例占所有正实例的比例。

    $FPR=FP/(FP+TN)$,代表分类器预测的正类中实际负实例占所有负实例的比例,FPR越大,预测正类中实际负类越多。

    ROC曲线通常如下:

    ROC曲线

    其中有4个关键的点:

    • 点(0,0):FPR=TPR=0,分类器预测所有的样本都为负样本。
    • 点(1,1):FPR=TPR=1,分类器预测所有的样本都为正样本。
    • 点(0,1):FPR=0, TPR=1,此时FN=0且FP=0,所有的样本都正确分类。
    • 点(1,0):FPR=1,TPR=0,此时TP=0且TN=0,最差分类器,避开了所有正确答案。

    ROC曲线相对于PR曲线有个很好的特性:当测试集中的正负样本的分布变化的时候,ROC曲线能够保持不变,即对正负样本不均衡问题不敏感。

    比如负样本的数量增加到原来的10倍,TPR不受影响,FPR的各项也是成比例的增加,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不均衡样本问题通常选用ROC作为评价标准。

    ROC曲线越接近左上角,该分类器的性能越好,若一个分类器的ROC曲线完全包住另一个分类器,那么可以判断前者的性能更好。

    如果我们想通过两条ROC曲线来定量评估两个分类器的性能,就可以使用AUC指标

    AUC(Area Under Curve)为ROC曲线下的面积,它表示的就是一个概率,这个面积的数值不会大于1。随机挑选一个正样本以及一个负样本,AUC表征的就是有多大的概率,分类器会对正样本给出的预测值高于负样本,当然前提是正样本的预测值的确应该高于负样本。

    检索与回归指标

    IOU

    IOU

    IoU全称Interp-over-Union, 即交并比,在目标检测领域中,定义为两个矩形框面积的交集和并集的比值,$IoU=A∩B/A∪B$。

    如果完全重叠,则IoU等于1,是最理想的情况。一般在检测任务中,IoU大于等于0.5就认为召回,如果设置更高的IoU阈值,则召回率下降,同时定位框也越更加精确。

    在图像分割中也会经常使用IoU,此时就不必限定为两个矩形框的面积。比如对于二分类的前背景分割,那么IoU=(真实前景像素面积∩预测前景像素面积)/(真实前景像素面积∪预测前景像素面积),这一个指标,通常比直接计算每一个像素的分类正确概率要低,也对错误分类更加敏感。

    AP和mAP

    Average Precision简称AP,这是一个在检索任务和回归任务中经常使用的指标,实际等于Precision-Recall曲线下的面积,这个曲线在上一小节已经说过。

    在PASCAL VOC 2010年以前的比赛中,AP的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设置11个阈值c$[0, 0.1, 0.2, … , 1]$,计算recall大于等于每一个阈值时的最大 precision,AP就是这 11 个值的平均值。根据上表中的计算方法,选择不同的N时会有不同的 precision 和 recall,所以也有可能有不同的N落在同样的recall区间,此时就需要选择其中最大的精度值,这时候曲线上的点就不一定对应同一个阈值时的recall。

    AP就是这11个precision的平均值,将所有类别的AP再取平均,就得到了mAP。

    PASCAL VOC 2010年提出了一个更好的指标,去除了11点的设定,对于样本不均衡的类的计算更加有效。

    假设有N个id,其中有M个label,则取M个recall节点,从0到1按照1/M的等间距,对于每个recall值,计算出大于该recall值的最大precision,然后对这M个precision值取平均得到最后的AP值,mAP的计算方法不变。

    AP衡量的是学出来的模型在一个类别上的好坏,mAP衡量的是学出的模型在所有类别上的好坏。

    参考文献

    [1] Yuan Y, Guo Q, Lu X, et al.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J]. Neurocomputing, 2015: 227-241.

    [2] Kamble V, Bhurchandi K M. No-reference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algorithms: A survey[J]. Optik, 2015, 126(11): 1090-1097.

    [3] 龙鹏. MRI医学图像增强与分割新方法[D].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5.

    [4] Xu Q , Huang G , Yuan Y , et al. An empirical study on evaluation metrics of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J]. 2018.

  • 相关阅读:
    cf 785#
    hdu 4920 Matrix multiplication
    poj 2443 Set Operation
    bzoj 3687: 简单题
    洛谷 三月月赛 C
    洛谷 三月月赛 B
    洛谷 三月月赛 A
    bzoj 3156: 防御准备
    bzoj 3437: 小P的牧场
    bzoj 3675: [Apio2014]序列分割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huiyj/p/1318510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