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压缩感知理论模型

    本文依据压缩感知群中Ammy讲解整理所得

    最初的压缩感知是由Candès、Donoho他们提出来的问题。最初压缩感知那几篇文章里的模型 :

    y=Φx()
    都是从纯数学角度来考虑的,问题也是针对稀疏信号x研究的。研究的是:什么样的Φ,以怎样的方式,能够从y中恢复x
    在后续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很多信号x压根不稀疏,自然也就不满足模型一的要求了。经过研究发现,虽然信号x不稀疏但是可以通过某种正交变换使信号变的稀疏。这也就产生了第二种稀疏模型:
    y=ΦΨTx()

    θ=ΨTx :现将信号x进行某种正交变换,得到稀疏信号θ。其中θ是稀疏的,ΨTΨ的转置,也就是Ψ的逆Ψ
    y=Φθ:通过变换后的信号θ满足了模型一的条件。
    y=ΦΨTx:将θ代入到模型一也就得到了模型二了。
    这种稀疏变换的模型,叫做 analysismodel,将x利用ΨT分解成θ。例如,小波分解;例如,傅里叶分解。
    随着稀疏表示模型的发展,人们发现不仅仅能够通过变换得到稀疏的信号还可以通过一个字典得到稀疏信号x=Dθθ是稀疏的,而D非正交)。Candès在09年的一篇文章中给出了压缩感知在过完备字典下的表示:
    y=Φx=ΦDθ//

    这种模型叫做 synthesismodelx是由Dθ合成出来的。
    模型二与模型三的区别:
    在模型二中,由于ΨTx是稀疏的,所以要求Φ要满足kRIP性质即可。只需要考虑ΦRIP,人们只需要找到一个满足的矩阵,就可以到处使用了。
    在模型三中,由于θ是稀疏的,所以应该是要求ΦD要满足RIP。而D是随着问题不断变换的,找个全局的比较困难。为此提出了另外一个条件:Coherence,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当ΦD极度不相干时,ΦD能够满足RIP,所以将ΦDRIP转换为,寻找一个ΦD不相关。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人们发现高斯随机矩阵满足第2个模型,高斯矩阵是因为满足RIP。后面又发现高斯矩阵与大部分D相关性很小,所以又被拿来当做Φ。形式上都是高斯,所以看起来“似乎一样”,但实际上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这时给初学者有很大的障碍去理解的。

  • 相关阅读:
    FJNU 1151 Fat Brother And Geometry(胖哥与几何)
    FJNU 1157 Fat Brother’s ruozhi magic(胖哥的弱智术)
    FJNU 1159 Fat Brother’s new way(胖哥的新姿势)
    HDU 3549 Flow Problem(最大流)
    HDU 1005 Number Sequence(数列)
    Tickets(基础DP)
    免费馅饼(基础DP)
    Super Jumping! Jumping! Jumping!(基础DP)
    Ignatius and the Princess IV(基础DP)
    Keywords Search(AC自动机)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ier/p/567641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