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内核】几个重要的linux内核文件【转】

    转自:http://www.cnblogs.com/lcw/p/3159394.html

    Preface

       当用户编译一个linux内核代码后,会产生几个文件:vmlinz、initrd.img, 以及System.map,如果配置过grub引导管理器程序,会在/boot目录下看到这几个文件。


    vmlinuz

       vmlinuz是可引导的、压缩的内核文件。

       该文件包含了一个最小功能的内核,在PC上通常是先执行vmlinuz,之后加载initrd.img文件,最后加载根分区。

       实际上initrd.img是可选的,从文件大小来看,initrd.img比vmlinuz文件大得多,initrd.img也包含了较多的功能,如果不需要额外的功能,例如在一些功能需求较小的嵌入式系统上,可以仅使用vmlinuz文件存放内核,而省去initrd.img文件。

       “vm”代表“Virtual Memory”。Linux 支持虚拟内存,不像老的操作系统比如DOS有640KB内存的限制。Linux能够使用硬盘空间作为虚拟内存,因此得名“vm”。vmlinuz是可执行的Linux内核,它位于/boot/vmlinuz,它一般是一个软链接。


    vmlinuz的建立有两种方式。

       一是编译内核时通过“make zImage”创建。zImage适用于小内核的情况,它的存在是为了向后的兼容性。

       二是编译内核时通过“make bzImage”创建,然后通过。bzImage是压缩的内核映像,需要注意,bzImage不是用bzip2压缩的,bzImage中的bz容易引起误解,bz表示“big zImage”。 bzImage中的b是“big”意思。

       zImage(vmlinuz)和bzImage(vmlinuz)都是用gzip压缩的。它们不仅是一个压缩文件,而且在这两个文件的开头部分内嵌有gzip解压缩代码。所以你不能用gunzip 或 gzip –dc解包vmlinuz。

       内核文件中包含一个微型的gzip用于解压缩内核并引导它。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zImage解压缩内核到低端内存(第一个640K),bzImage解压缩内核到高端内存(1M以上)。如果内核比较小,那么可以采用zImage 或bzImage之一,两种方式引导的系统运行时是相同的。大的内核采用bzImage,不能采用zImage。

       内核编译之后还有一个vmlinux文件,vmlinux是未压缩的内核,vmlinuz是vmlinux的压缩文件。


    initrd文件

       initrd是“initial ramdisk”的简写。就是由Bootloader初始化的内存盘。

       在linux内核启动之前,Bootloader会把存储介质(例如闪存)中的initrd文件加载到内存,内核启动时会在访问到真正的根文件系统前访问内存中的initrd文件系统。

       如果Bootloader配置了initrd,内核启动被分成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先加载initrd文件系统中的驱动程序模块;

    • 第二阶段才会执行真正的根文件系统中的/sbin/init进程。

       第一阶段启动的目的是为第二阶段启动扫清障碍,linux根文件系统支持多种存储介质(如IDE、SCSI、USB等),如果把这些设备的驱动都编译进内核,内核会十分庞大,使用initrd存放设备驱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启动顺序上,initrd会在vmlinuz代码执行完之后加载,使用initrd的机制可以很好地解决不同硬件环境的情况,是linux发行版,以USB设备启动的必备。在嵌入式系统上,在硬件相对固定的情况下,initrd作用不像PC上那么大,但是对于调试设备驱动起到了简化调试步骤的作用。

       initrd一般被用来临时的引导硬件到实际内核vmlinuz能够接管并继续引导的状态。比如,使用的是scsi硬盘,而内核vmlinuz中并没有这个scsi硬件的驱动,那么在装入scsi模块之前,内核不能加载根文件系统,但scsi模块存储在根文件系统的/lib/modules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引导一个能够读实际内核的initrd内核并用initrd修正scsi引导问题。

       initrd实现加载一些模块和安装文件系统等。

       initrd映象文件是使用mkinitrd创建的。mkinitrd实用程序能够创建initrd映象文件。这个命令是RedHat专有的。其它Linux发行版或许有相应的命令。这是个很方便的实用程序。具体情况请看帮助:man mkinitrd


    System.map

       System.map是一个特定内核的内核符号表。它是你当前运行的内核的System.map的链接。

       System.map是由“nm vmlinux”产生并且不相关的符号被滤出。

       在进行程序设计时,会命名一些变量名或函数名之类的符号。Linux内核是一个很复杂的代码块,有许许多多的全局符号。

       Linux内核不使用符号名,而是通过变量或函数的地址来识别变量或函数名。比如不是使用size_t BytesRead这样的符号,而是像c0343f20这样引用这个变量。

       对于使用计算机的人来说,更喜欢使用那些像size_t BytesRead这样的名字,而不喜欢像c0343f20这样的名字。内核主要是用c写的,所以编译器/连接器允许我们编码时使用符号名,当内核运行时使用地址(使用符号表查询一个符号对应的地址,或者通过内存地址得到一个符号名称)。

       然而,在有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知道符号的地址,或者需要知道地址对应的符号。这由符号表来完成,符号表是所有符号连同它们的地址的列表。

       Linux 符号表使用到2个文件:

    • /proc/ksyms

    • System.map

       /proc/ksyms是一个“proc file”,在内核引导时创建。实际上,它并不真正的是一个文件,它只不过是内核数据的表示,却给人们是一个磁盘文件的假象,这从它的文件大小是0可以看出来。

       System.map是存在于你的文件系统上的实际文件。当你编译一个新内核时,各个符号名的地址要发生变化,你的老的System.map具有的是错误的符号信息。每次内核编译时产生一个新的System.map,你应当用新的System.map来取代老的System.map。

       虽然内核本身并不真正使用System.map,但其它程序比如klogd, lsof和ps等软件需要一个正确的System.map。如果你使用错误的或没有System.map,klogd的输出将是不可靠的,这对于排除程序故障会带来困难。

       没有System.map,你可能会面临一些令人烦恼的提示信息。

       另外少数驱动需要System.map来解析符号,没有为你当前运行的特定内核创建的System.map它们就不能正常工作。

        Linux的内核日志守护进程klogd为了执行名称-地址解析,需要使用System.map。System.map应当放在使用它的软件能够找到它的地方。

       执行:man klogd可知,如果没有将System.map作为一个变量的位置给klogd,那么它将按照下面的顺序,在三个地方查找System.map:

    • /boot/System.map

    • /System.map

    • /usr/src/linux/System.map

       System.map也有版本信息,klogd能够智能地查找正确的映象(map)文件。

  • 相关阅读:
    DP专集
    FJUT ACM 1212 集训队的药药切克闹
    Codecraft-18 and Codeforces Round #458 (Div. 1 + Div. 2, combined) C. Travelling Salesman and Special Numbers (组合数学)
    牛客网 Wannafly挑战赛8 C-小C打比赛 (状压DP)
    HDU 1260 TICKETS (简单DP)
    汇编入门学习笔记 段内转移和段间转移
    汇编入门学习笔记 循环程序设计
    汇编入门学习笔记 分支程序举例
    汇编入门学习笔记 16X+Y
    POJ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ky-heaven/p/5066634.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