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一起玩转微服务(3)——微服务架构设计模式

    一、聚合器微服务设计模式

    这是一种最常见也最简单的设计模式,效果如下图所示。
    聚合器调用多个服务实现应用程序所需的功能。它可以是一个简单的Web页面,将检索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展示。它也可以是一个更高层次的组合微服务,对检索到的数据增加业务逻辑后进一步发布成一个新的微服务,这符合DRY原则。另外,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的缓存和数据库。如果聚合器是一个组合服务,那么它也有自己的缓存和数据库。

    二、代理微服务设计模式

    这是聚合模式的一个变种,如下图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客户端并不聚合数据,但会根据业务需求的差别调用不同的微服务。代理可以仅仅委派请求,也可以进行数据转换工作。每个微服务都有自己独立的缓存和数据库系统,彼此独立。

    三、链式微服务设计模式

    这种模式在接收到请求后会产生一个经过合并的响应,如下图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服务A接收到请求后会与服务B进行通信,类似地,服务B会同服务C进行通信。所有服务都使用同步消息传递。在整个链式调用完成之前,客户端会一直阻塞。
    因此,服务调用链不宜过长,以免客户端长时间等待。

    四、分支微服务设计模式

    这种模式是聚合器模式的扩展,允许同时调用两个微服务链,如下图所示:
    每个调用链分别调用自己的服务。当某个调用出现问题时,互相之间不会造成影响。

    五、数据共享微服务设计模式

    自治是微服务的设计原则之一,就是说微服务是全栈式服务。但在重构现有的“单体应用(monolithic application)”时,SQL数据库反规范化可能会导致数据重复和不一致。
    因此,在单体应用到微服务架构的过渡阶段,可以使用这种设计模式,如下图所示: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微服务可能会共享缓存和数据库存储。不过,这只有在两个服务之间存在强耦合关系时才可以。对于基于微服务的新建应用程序而言,这是一种反模式。
     

    六、异步消息传递微服务设计模式

    虽然REST设计模式非常流行,但它是同步的,会造成阻塞。因此部分基于微服务的架构可能会选择使用消息队列代替REST请求/响应,如下图所示:
    各个服务之间通过异步的消息队列进行交互,当服务出现问题时,不会造成阻塞,队列会帮助缓存消息,直到消费服务开始工作。

  • 相关阅读:
    网络初级篇之STP(BPDU详解与STP故障恢复)
    网络初级篇之STP(实验验证)
    3-1 查看帮助,命令历史与快捷键
    2-1 bash基本特性
    2-0 虚拟机与Linux系统安装
    0.操作系统的获取与安装
    1.计算机基础
    Linux下打包、压缩和解压
    JAVA基本数据类型转换的注意事项
    EditPlus代码自动完成的设置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kyme/p/1315218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