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DOM事件流

    DOM(文档对象模型)结构是一个树型结构,当一个HTML元素产生一个事件时,该事件会在元素结点与根结点之间的路径传播,路径所经过的结点都会收到该事件,这个传播过程可称为DOM事件流。

    DOM同时支持两种事件模型:捕获型事件和冒泡型事件,但是,捕获型事件先发生。两种事件流会触发DOM中的所有对象,从document对象开始,也在document对象结束。

    DOM事件模型的最独特的性质是,文本节点也触发事件(在IE中不会)

    1、冒泡事件流

    当事件在某一DOM元素被触发时,例如用户在客户名字节点上点击鼠标,事件将跟随着该节点继承自的各个父节点冒泡穿过整个的DOM节点层次,直到它遇到依附有该事件类型处理器的节点,此时,该事件是onclick事件。在冒泡过程中的任何时候都可以终止事件的冒泡,在遵从W3C标准的浏览器里可以通过调用事件对象上的stopPropagation()方法,在Internet Explorer里可以通过设置事件对象的cancelBubble属性为true。如果不停止事件的传播,事件将一直通过DOM冒泡直至到达文档根。

    如果想创建一个捕捉事件,在支持W3C 事件模型的浏览器中,将addEventListener的第三个参数设为true就好了。例如:

    前一阵因为想弄懂事件捕捉,所以做了点小实验,分别在Firefox 2、Safari 3 on Windows和Opera 9上实践了事件捕捉(当然,因为IE不支持事件捕捉,所以…),实验的原理见下图:

    ID为div1和div2的两个元素都被委派了捕捉阶段的事件处理函数,这样:

    当点击#div1(蓝色区域)时,应该会alert出"div1″

    当点击#div2(黄色区域)时,应该会先alert出"div1″,再alert出"div2″,因为在事件捕捉阶段,事件是从根元素向下传播的,#div1是#div2的父元素,自然绑定在#div1上的click事件也会先于#div2上的click事件被执行

    然而,以上的设想只试用于Firefox 2和Safari 3 on Windows,在Opera 9中,事情会变成这样:

    当点击#div1(蓝色区域)时,什么都不会发生

    当点击#div2(黄色区域)时,会alert出"div1″,随后什么都不会再发生

    2、捕获事件流

    事件的处理将从DOM层次的根开始,而不是从触发事件的目标元素开始,事件被从目标元素的所有祖先元素依次往下传递。在这个过程中,事件会被从文档根到事件目标元素之间各个继承派生的元素所捕获,如果事件监听器在被注册时设置了useCapture属性为true,那么它们可以被分派给这期间的任何元素以对事件做出处理;否则,事件会被接着传递给派生元素路径上的下一元素,直至目标元素。事件到达目标元素后,它会接着通过DOM节点再进行冒泡。摘自:360百科

  • 相关阅读:
    使用ueditor实现多图片上传案例——Servlet层(UploadServlet)
    使用ueditor实现多图片上传案例——截取字符串层Util(SubString_text)
    [转载]oracle删除数据后的恢复
    [转载]oracle删除数据后的恢复
    为什么在定义hashcode时要使用31这个数呢?
    为什么在定义hashcode时要使用31这个数呢?
    [转载]hashCode和equals
    [转载]hashCode和equals
    Oracle HINT的用法
    Oracle HINT的用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nowdeer/p/994419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