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软件建模基本内容:
(一)领域建模
(二)需求建模
描述软件向用户所能提供的外在特性,包括软件的目标、功能等特性。
(三)设计模型
软件的设计方案,包括软件的实现结构、构件、文件等。
(四)测试模型
测试软件的模型描述
二、软件建模方法
大致分为以下三种,但在实际的软件建模过程中将其三和一进行建模。
(一)面向功能建模——功能分层划分
(二)面向数据建模
(三)面向对象建模
三、UML九大类图
和序列图相似,显示对象间的动态合作关系。可以看成是类图和顺序图的交集,协作图建模对象或者角色,以及它们彼此之间是如何通信的。如果强调时间和顺序,则使用序列图;如果强调上下级关系,则选择协作图;这两种图合称为交互图。
一:这九种模型图各有侧重,
1:用例图侧重描述用户需求,
2:类图侧重描述系统具体实现;
二:描述的方面都不相同,
1:类图描述的是系统的结构,
2:序列图描述的是系统的行为;
三:抽象的层次也不同,
1:构件图描述系统的模块结构,抽象层次较高,
2:类图是描述具体模块的结构,抽象层次一般,
3:对象图描述了具体的模块实现,抽象层次较低。
在有的文献书籍中,将这九种模型图分为三大类:
结构分类、动态行为和模型管理:
1:结构分类包括用例图、类图、对象图、构件图和部署图,
2:动态行为包括状态图、活动图、顺序图和协作图,
3:模型管理则包含类图。
画图说明
UML中有3种构造块:事物、关系和图,事物是对模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分的抽象;关系是把事物结合在一起;图聚集了相关的的事物。具体关系图标如下:
说明:
构件事物是名词,是模型的静态部分。
行为事物是动态部分,表示行为。
分组事物是组织部分。
注释事物是解释部分。
聚集:特殊的关联,描述整体与部分的组合关系。
泛化:是一种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如子元素(特殊)与父元素(一般),箭头指向父元素。
实现:类元之间的关系,其中一个类元指定了由另一个类元保证执行的契约。一般用在接口和实现他们的类之间或用例和实现它们的协作之间。
在UML系统开发中有三个主要的模型:
对象模型: 采用对象,属性,操作,关联等概念展示系统的结构和基础,包括类图。
动态模型: 展现系统的内部行为。 包括序列图,活动图,状态图。
下面具体说明:
1.类图:描述一组对象、接口、协作等事物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摘自网络):
3.用例图:描述一组用例、参与者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其展示的是该系统在它的外面环境中所提供的外部可见服务。如下图(摘自网络):
4.交互图:包括序列图(顺序图)和协作图,两者对应,顺序图是强调消息时间顺序,有对象生命线和控制焦点。协作图是强调接收和发送消息的对象的结构组织,有路径和顺序号。如下图(摘自网络):
5.状态图:展示了一个状态机,由状态、转换、事件和活动组成。强调事件行为的顺序。如下图(摘自网络):
四、系统分析工具
流程视图、功能视图、对象视图、任务/岗位视图等。
五、组织结构分析
通过组织结构分析,进行组织结构调查,便于绘制组织结构图。
其中包括的内容为:了解各部门职责、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信息资料传递(数据流向)、物资与资金流向等。
六、业务建模分析
通过业务建模分析,绘制管理业务流程图,从而真实反映活动发生及产生的数据。(业务流程图整体来看较为繁琐,主要用于详细业务流程中的关系,描述内部实体、外部实体、业务流、单据报表及账目的四者关系,因此此过程不适用于做业务优化。)
四种业务流程图图形符号:
备注:
第三部分UML九大类图摘自CSDN博客:https://blog.csdn.net/shierqu/article/details/4633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