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蚁群效应“高效”的代名词:减掉工作流程中的多余

    蚂蚁的世界一直为人类学与社会学者所关注,它们的组织体系和快速灵活的运转能力始终是人类学习的楷模。蚂蚁有严格的组织分工和由此形成的组织框架,但 它们的组织框架在具体的工作情景中有相当大的弹性,比如它们在工作场合的自组织能力特别强,不需要任何领导人的监督就可以形成一个很好的团队而有条不紊地 完成工作任务。
    蚂蚁做事很讲流程,但它们对流程的认识是直接指向于工作效率的。比如,蚂蚁发现食物后,如果有两只蚂蚁,它们会分别走两条路 线回到巢穴,边走边释放出一种它们自己才能识别的化学外激素做记号,先回到巢穴者会释放更重的气味,这样同伴就会走最近的路线去搬运食物。从工效学的角度 看,人类的工作过程(流程和具体动作)都可能存在多余环节,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如何去发现和减掉那些多余环节。但工效学的概念则是减少了不必 要的动作,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能。
    蚂蚁做事有分工,但它们的分工是有弹性的。一只蚂蚁搬食物往回走时,碰到下一只蚂蚁,会把食物交给它,自己再回头;碰到上游的蚂蚁时,将食物接过来,再交给下一只蚂蚁。蚂蚁要在哪个位置换手不一定,唯一固定的是起始点和目的地。


    "蚁群效应"的优势集中表现为:
    弹性---能够迅速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强韧---一个个体的弱势,并不影响整体的高效运作;
    组织---无须太多的自上而下的控制或管理,就能自我完成工作。
    蚁群效应无疑是现代企业在组织发展中所梦寐以求的。

    蚁群效应-“高效”的代名词

      蚂蚁做事有分工,但它们的分工是有弹性的。一只蚂蚁搬食物往回走时,碰到下一只蚂蚁,会把食物交给它,自己再回头;碰到上游的蚂蚁时,将食物接过来,再交给下一只蚂蚁。蚂蚁要在哪个位置换手不一定,惟一固定的是起始点和目的地。
    蚂蚁群
    蚂蚁群
      深究下去,蚁群效应之所以成为 “高效”的代名词,正是在于通过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发挥了团队成员的自组织能力。
      其一,在对外界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蚁群的每个成员都是信息源,同时也是接受、筛选信息的处理方,由此构成一个以组织成员为节点的信息网。这种信息传递方式放在企业组织中,也就意味着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和多维的信息沟通渠道,而不是在宝塔式管理结构中,单向命令式的信息传播方式。这样,不同层面的决策者可以从信息源直接获取决策数据,从而建立一种以外界市场环境和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决策方式。
      其二,在内部分工中,建立弹性运作的工作链。过于细化的分工,虽然有助于每一个环节上的成员专心于自己手头的工作,却常常会由于上下游互不相通而造成工作链的孤立、脱节或延迟。而在蚁群中我们可以看到,蚂蚁搬食物的具体分工是每只蚂蚁根据上下游伙伴的工作需求作出调整。在企业管理中,这就需要实现不同岗位之间的替补与支持,从而使整体效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但是,无论是扁平化的信息获取结构,还是弹性分工,其立足点不仅仅在于组织结构的变化,同时也放在人力资源的发掘和提高上,即致力于塑造专家化的团队成员。毕竟,复杂的现代企业经营全不同于蚂蚁搬食物那样的简单劳动。团队项目任务的完成需要不同的专门知识,一个项目内可能就需要营销、生产、人力资源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在这种知识团队中,团队成员的自组织能力实际上来自于知识团队的自我管理,通过各种专长领域的交叉协作,实现信息、知识的共享、转化和传新过程。企业组织应该加强团队成员的专长培训,以一定的任务为导向,创造并维持信任、支持、尊重和合作的团队氛围,从而不断增强、释放整体知识能量,进而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空间的创新和拓展。
     
  • 相关阅读:
    java_oop_方法2
    POJ 3276 Face The Right Way(反转)
    POJ 3276 Face The Right Way(反转)
    POJ 2566 Bound Found(尺取法,前缀和)
    POJ 2566 Bound Found(尺取法,前缀和)
    POJ 3320 Jessica's Reading Problem(尺取法)
    POJ 3320 Jessica's Reading Problem(尺取法)
    POJ 3061 Subsequence(尺取法)
    POJ 3061 Subsequence(尺取法)
    HDU 1222 Wolf and Rabbit(欧几里得)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pring_wang/p/306829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