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CSS字体大小设置时的参考(转)

    from: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cd580b0100gg6y.html

    font-size 设置的绝对关键字:

    以下几个绝对字体大小的设置是有效的。当然他们是浏览器预定义设置的。给元素指定了绝对关键字font-size的时候,该元素就不会继承父元素的字体大小

    • font-size: xx-small;
    • font-size: x-small;
    • font-size: small;
    • font-size: medium;
    • font-size: large;
    • font-size: x-large;
    • font-size: xx-large;

    尽管大多数的浏览器支持上面的关键字,但是他们的精确的大小是不相同滴。

    font-size的绝对大小:

    fone-size能被设置成下面得绝对大小:

    • mm: 毫米,例如:10mm.
    • cm: 厘米 ,例如:1cm ( = 10mm).
    • in: 英寸(inch),例如 : 0.39in ( ~= 10mm).
    • pt: point(点), 1pt 相当于 1/72 英寸, 例如: 12pt.
    • pc: pica(十二点活字), 1pc 是 12pt
    • px: pixel(像素), 例如: 14px.

    一般说来上面得这些度量单位都有些问题

    比如:毫米,厘米,英寸是对于不同媒体介质是不精确地,由于分辨率的设置不同,pt和pc就是相对不可靠地。pix来起来是最合适的,但是它能导致一些辅助性问题:IE下不能重新调整字体的大小。

    相对大小:font-size属性能被设置成相对于父节点的字体大小的相对大小。

    • em: 1em相当于当前字体的1倍大小的字体。2em相当于当前字体的2倍字体大小的字体。
    • %: 100%相当于当前字体大小, 200% 相当于2倍字体的大小.
    • ex: 1ex 相当于当前字体中字母 ‘x’高度值一样大小的字体.

    很少的开发者使用ex ,实际上某些情况下ex还是相当好用的,比如当你需要更精确的字体的大小的时候,1ex要比0.525em更好,更精确。

    %和em的值是等价的,比如:50% = 0.5em, 100% = 1em, 120% = 1.2em等等,

    尽管会有很少的一些浏览器有些微妙的差别,但是毕竟那是很少见的问题。如果你想要保存更小的字节,就需要用更短的名字去定义font-size的值。比如:50%要比0.5em占用字节少,1em要比100%占用的字节少。

    文本字体的大小和页面放缩。

    这是附加复杂深入部分,大多数浏览器允许用户在浏览器中做如下操作:

    1.增加或减少基本字体大小(图片除外)

    2.页面放缩是所有的文字和图片也相应发生放缩变化。

    3.不但允许字体放缩,而且还允许页面放缩

    备注(深入理解):在ie中如果页面中的元素的字体被用px(像素)赋值了,那么该元素的字体在页面放缩的时候不会发生变化。

    如果您是有印刷行业背景的设计师将要转移到web设计,那就建议您不要给予用户过多的权利否则他们会打乱您的设计作品。您的设计作品被放大到200%的时候,或者字体减少至50%,就会被破坏掉。

    css font-size 设置建议(规范)

    一般来说,大多数情况下使用em或者%,这样字体就能被浏览器用更精细比例的字体支持。我个人建议使用百分比%来定义font-size大小,这种做法在一些老的浏览器中支持的也会更好。

    当你在开发一个网站的时候有下面的一组建议提供给您:

    1. 在testing之前,重置所有浏览器的字体的大小。

    2.尽量合理的定义字体的大小,以便于在页面放缩的时候页面仍然保持良好的可读性。

  • 相关阅读:
    kafka-eagle监控kafka
    ZABBIX自动发现Redis端口并监控
    用Redislive监控redis
    zabbix监控hbase
    zabbix监控zookeeper
    zabbix监控nginx日志状态码
    深入理解JVM-内存溢出案例演示与分析
    深入理解JVM-hotspot虚拟机对象探秘
    java开发手册-总结与补充
    IntelliJ IDEA快速自动生成Junit测试类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sfie/p/320365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