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btech-渔网:渔网 |
顾名思义渔网是捕鱼用的网,古代人使用粗布加上麻作为原料,通过捆卷的方法制成渔网。虽然这种渔网易腐烂,坚韧度差,但是其捕鱼效率已经大大提高。随着渔业的发展,渔猎的对象不只是鱼,捕捞的工具也与时俱进。
1.返回顶部 |
1、
- 中文名:渔网
- 外文名:fishing net
- 名词解释:捕鱼用的网
- 拼 音:yú wǎnɡ
2、
2.返回顶部 |
1、
简介
渔网 (fishing net)yú wǎnɡ,捕鱼用的网。捕鱼专用工具结构材料。99%以上用合成纤维加工而成。主要有尼龙6或改性尼龙的单丝、复丝或复单丝,也可以用聚乙烯、聚酯、聚偏氯乙烯等纤维。渔网的作用有很多。
发展
古代人使用粗布加上麻作为原料,通过捆卷的方法制成鱼网。虽然这种渔网易腐烂,坚韧度差,但是其捕鱼效率已经大大提高。随着渔业的发展,渔猎的对象不只是鱼,捕捞的工具也与时俱进。现代渔网主要采用聚乙烯,尼龙等原料进行加工。其具有更长的使用周期,和更高的捕捞效率,通过不同使用方式进行分类。例如,传统捕鱼使用的投网(手网,手抛网),利用船只作为动力的拖网,不同网目挂鳃困鱼的流刺网(三重网,围网)等。这些网针对不同的捕捞对象,使用不同大小的网目,以及不同材料的网线织造而成。同时作为渔网的发展,各种渔业用具也随之产生,例如作为常用捕捞工具的渔笼,四角网等。
分类
渔网从功能上分为刺网、曳网(拖网)、围网、建网和敷网。要求有高透明度(部分尼龙网)和强度,好的耐冲击性、耐磨性、网目尺寸稳定性和柔软性,适当的断裂伸长(22%~25%)。由单丝、复丝捻线(有结网)或单丝经编织(raschel,属无结网)、一次热处理(固定结节)、染色和二次热处理(固定网目尺寸)加工而成。
渔网图片集萃(20张)
可以用于流网捕鱼、曳网捕鱼、捞鱼捕鱼、诱饵捕鱼和定置捕鱼。 或成为网箱,渔笼等捕捉用品制作制造原料。
渔业生产用的网具,有拖网、围网、撒网、定置网和网箱等。拖网和围网为海洋渔业捕捞用的重型网具。网目大小为2.5~5厘米,网绳直径为2毫米左右,网重达数吨甚至数十吨,通常用一对拖轮分头牵拉追捕鱼群或由灯光船引诱鱼群集中而合围。撒网为江河湖泊捕捞用轻型网具。网目大小为1~3厘米,网绳直径0.8毫米左右,网重数公斤。定置网和网箱为湖泊水库或海湾人工养殖固定网具。大小规格依所养鱼类而不同,把鱼围截在一定的水域中养殖不使逃离。
编织渔网的原料主要是15~36股210旦锦纶、涤纶复丝和直径0.8~1.2毫米的乙纶单丝。编织方法有打结法、绞拈法和经编法。
丝网
属定置的上层网,网目40x40毫米,高1.5米,长度不限,视财力而定。这种网投资少,设备简单,多为农民兼渔业者所选用。网的上下端合股棉线细绳为纲,上纲间隔拴用梧桐刻制、经桐油油过的浮子;下纲间隔拴以经过窑烧的泥坠儿。浮、坠的多少,视网浮在水面,其下又能抻直而加减。放网先置侧纲。侧纲较粗,上置浮子及芒子,下置坠石以固定。然后将网上纲的一端系于侧纲上,边划动小船边将网衣放人海中。当网衣全部放完,则将网上纲末端系在另一条侧纲上,并将侧纲投人海中。所谓芒子,就是一根竹竿,下系坠石,上缚浮子,顶端挂红色三角小旗一面,公鸡羽翎几根,竖立漂荡在海里以为标志,故称芒子(荣成方言读“望”为“芒”)。下这种网多用莓豆荚子,春汛捕青鱼、对虾为主。下网后,船抛锚暂歇。一个时辰可捋网一次。这种网的优点是不受潮流限制,缺点是捕获量低。
底八扣
定置底层网,网目100x100毫米,上下共八扣,以捕获底层鱼如扁口、河豚为主,故称底八扣,放网程序同丝网,惟以着海底为度。傍晚下网,清晨收网。也为农民兼渔业者所常用。
鲻鱼网
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定置围网。由嘹望台和圈网组成。暸望台由木架搭在海中的礁石上,高约两丈,四面扎有扶手,以保护安全。圈网插桩布网一圆形,留有口门,口边缘纲与网的另一端缘纲与上下纲相连,纲索通向嘹望台,嘹望台置一人暸望,发现鱼群进入网圈后,即扯动钢索,闭合门门并收缩上下纲,使网成球形闭合。然后摇动信号,呼唤其他人来共同行网。此网多在秋汛鲻鱼靠岸索饵时使用。由于网的利用率太低.40年代后期即废弃不用。
绷网
俗称迷魂阵,为亦农亦渔者网捕青鱼(即西太平洋鲱鱼)的主要网具,由三部分组成。即网墙、网目(30x30毫米,高3米)、网衣(长约10米)构成。上下有纲,上纲置玻璃或聚氯乙烯浮子,下纲拴滑石坠子,以锚固定,使网垂直悬于海中。放网时,网的一端沿网墙四分之—处固定,然后将网以网墙插入部分为轴心,呈圆形布网。网的另一端与网墙并不闭合,留有丈许的门口以待鱼群游进。网圈壁上置6—8只网袖,即底网。鱼群游进网圈后,四面均有网,惟网袖空隙较大,遂游进只能进不能出的底网。行网时,驱动舢板沿网圈移动,提起底网尾部,解开扎绳即可放出捕获物。
挂网
正式渔民的常用定置网具之一,也是比较古老的网具。全网分为网身和网囊两部分。网身是由若干网片连成大片,然后折起缝合成截斗圆锥形的网身。网目由前向后递减,因此,网身前粗后细,网口由四支竹竿扎长方形,约1.5x 2.5米,长方形正中有—支竹竿连结网口上下两根竹竿,称之为“枪”。“枪”与根绳相连,拴在海底的橛上。长流,“枪”与网门撑开,竖立海中;平流,“枪”与网口平躺在海面上。网囊由一片密目网缝合而成,长约4米,与网身相联。相联处置一用扫帚条子编成的圆形物——俗称虾须子——隔开,使鱼虾能进不能出。
坛子网
坛子网规格为13.9x 5,3米。全网由网身、网囊两部分组成。同挂网一样,网身由若干网片折叠逢合成截斗圆锥形,网囊由一片网缝合而成,结合处亦置虾须子一只。纲索分网口纲、网耳纲、网底引纲、叉纲、根绳等,每块网用大坛子两只作为浮力,竹竿两支作为支竿。网口下端两边各置根绳与木橛相连,作业方式与挂网相同,都是每年清明按高矮不同处试拴网。网需拴在海流两侧,利用海流将网口冲开,根据高矮网排的捕获量,决定拴网的高矮——即离岸的远近,待谷雨以后正式拴网。挂网、坛子网均需打橛以拴网。橛,木制,下尖上粗,长40~50厘米,端顶有直径15厘米的突出木棒,以便拴系根绳。打橛时,用两只舢板在小汛平流时连结进行。先将橛杆竖起,末端铁套套住木橛顶端突出的木棒,然后由橛老大掌杆,12名渔民合抱橛杆,猛地向海底冲击,将橛打进海底泥沙里。必须—次打进,如果一次没有打进或打歪,即割断根绳,将橛废弃。橛杆是用硬质木料拼接而成,长1.5—2.5米。
虾板网
渔民冬季作业的主要网具。网分两层,上层为机织网片,网扣很密,类似筛底,长8—10米;下层为稻草绳结就,网目200x200毫米,两层连结成截斗圆锥形,尾部置网囊如挂网。60年代以前,荣成沿海盛产毛白虾,即晒虾皮的原料,此网专为捕毛白虾而设,作业方式与挂网、坛子网相同。
扇贝网
扇贝网与海参网大致相同,下层以铁制成簸箕形,前沿以铁尖为齿,上置弯梁。弯梁拴网至簸箕后沿,成弧形网兜,用角子升篷带动。一船带网8—10只,外舷拴网,侧向划樯。
流网
渔民最常用的移动网具之一。130x150目,目大95毫米,每片网长约13.4米,横目使用。缘纲21/5股棉线,在网衣上下端各结半目。浮纲麻制,系桐油油过的梧桐浮子17个。底纲系化石坠子8个,每个重约1斤。下网多在傍晚,横流下网。一人在前舱投底纲,一人在后舱投浮纲及网衣,一人在中舱整理芒子,每7~8片网置芒子1支。每只船带网60~80片。网下完后,在叉纲下端系结坠石,叉纲中间连接带网纲,带网纲一端拴在船头的扣环上,船随流飘移。次日黎明起网。起网时,先将带网纲和叉纲拔起,然后如同下船时的站位,分别拔底纲和浮纲,惟中舱二人收取网衣、芒子、择鱼。“强风不压流”,放流网投网以后,渔船只随流漂,而不随风移,所以不必考虑风对船网的影响。
拖网
渔民常用的移动网具之一。拖网由翼网、背网、腹网、侧网、三角网、囊网六个部分组成,这是按网的部位划分,翼网,长方形,目大54毫米,宽120目,长16米,两片。背网、腹网,长方形,目大54毫米,宽140目,长13米,各一片。侧网,目大54毫米,长13米,宽与翼网相同,并同翼网联结,在其后端两边120目处。每4扣减一目,裁成尖角,共两片。三角网,分大小两种,大三角日大60毫米,高宽各80目;小三角目大54毫米,底宽36目,长5米,、各四片。囊网,目大47毫米,宽180目,长5米,两片。连结时,翼网、侧网上部连结背网,下部连结腹网,其后大小三角连结囊网。底纲、浮纲均为钢丝绳。曳纲为棕绳,长650米,左右两条。浮子为玻璃泡,4种规格,23枚;坠子每个重约1.5公斤,为铸铁套管。双拖网,即两只船(包括木帆和机帆)相隔一定距离,向同—方向拖拉。带网船称头船,拉绠船称跟船。船甲板上设紊车(木帆没木质绞关),船尾设水平铁制滚子组成曳纲导滑轮。下网时,两船靠近,头船将曳纲另一端抛给跟船,俗称甩缆。跟船系在拖网环上。然后两船分开,头船依次放网,放网后,两船并头前进,成60—80度夹角。两船间隔为250—300米,最大不得超过600米,最小不得少于100米。曳网两小时后,头船升旗示意起网。跟船将曳纲抛给头船,用紊车绞动起网,至网底时由吊杆将网吊起。产量少,一次吊包放鱼;产量多时,分几次吊包,俗称“卡包”。
围网
渔民常用网具之一,上要用捕鲐鱼、鲅鱼和青鱼,鳀鱼旺发季节可用于围捕鳀鱼。围网只分上缘网和取鱼部。上缘网,网目6.6厘米,网高30目。其余部位网目4.3厘米,21/12股线结织;—卜缘则用21/21股线,合拢时网高45米,网长约500米,全网用12厘米直径的玻璃或塑料浮子2200~2400个。坠子1500—1700个,管状,生铁铸成,每个重0.4公斤。括纲为钢丝绳,长 600米,截成5段,用万能旋子连接。底环用16毫米圆铁制成.内径16厘米,共80个,并配备双套底环,使起网迅速、简便、安全,容易排除卷缠网衣等事故。围网通常由主船和副船组成,副船俗称犊子。主船主桅上设鱼兜,铁制,外拴帆布,成圆桶状,内坐观察员一人,俗称渔眼。发现鱼信时,报老大决断。下网时,班由犊子带着曳纲向主船相反方向疾驶,主船同时放网,并根据下网长度转向。投完网后,带曳纲迅速与犊子合围,形成一个网圈。然后合门,用网篙将犊子所带的曳纲纲头提上主船,开始收纲起网,视捕获量多少而定起网方式。捕获物少时,用吊杆直接将取鱼部吊上甲板。捕获物多,则先用抄网,俗称捞鱼兜子捞鱼,然后吊网。
大薄网
此网多为沿海农民为改善生活所使用。网长100米,叉纲20米,曳纲拴在网两端的叉纲上,各长300~400米,上下缘纲拴网并与叉纲相接。放网时,拉网人站在岸上,先用小船带着一端的曳纲向海中驶去。随着曳纲的拖拉,岸上的人扯动网衣放网。当小船将岸上一端的曳纲也拽拉下海后,岸上人将曳纲末端留住,船圆圆向侧边拢岸,将曳纲交给另一部分人,开始拽拉。然后小船返回网的中心地带,用网篙敲击水面。以免鱼群窜出网外。拉大薄网共需25~30人,两边边拉边合拢,两边进度需一致,否则鱼群会从斜的—边溜走。这种网贴近海底,凡在网的范围之内,什么鱼虾都拉,故俗称“扫地穷”。
旋网
沿海农民的主要捕鱼工具,简便、轻巧、投资少、单人作业,非常适合农民的生产个性。它由网身、底脚、牵绳三部分组成,网身尖圆锥形,底口大。底脚拴铅坠,共拴3—3.5公斤。牵绳麻制,筷子粗细。抡网时,如将部分网衣搭在肩上,再用两手持余下的网衣,称三把网;仅用两手分持网衣称两把网。抡网靠身体侧转,左手向外画弧,右手轻带,使网口成圆形入水。作业时或站在岸上,或站在浅水,以水不影响操作为度。
拉网
地拉网捕鱼(beach seine fishing)又称大拉网捕鱼,以岸滩或冰上为基地捕捞沿岸或冰下水域鱼类的作业方式之一,也是世界沿海浅滩和内陆水域广泛应用的一种捕捞方式。具有网具结构简单捕鱼效率高,渔获物新鲜的优点。作业渔场底形要求较平坦而无障碍物。
拉网一般为长带形。按结构形式分无囊和有民办单囊两种。 拉网网具上,下纲分别装有浮子、沉子。单囊结构的囊袋,多数在两翼中间,也有偏于网具一侧的。为防止作业时鱼类跳网逃出,有的上纲加装网盖。为提高网具捕底层鱼的效率,有的在下纲附近装配一列小囊袋,称为百袋网。近年来也有在下纲通电,以提高捕捞效率。使用于江河,湖泊或水库的多为有翼单囊形,其长度取决于收拉网具的能力和水域面积,一般为数百米,最长可达2-3千米。高度为水深的1.5-2倍,使用于池塘养鱼的为无囊形,其长度约为池宽的1.5-2倍。拉网高度为水深的3-4倍。使用于沿海的两种网兼而有之,其长度一般为100-500米。网目长度为30-80毫米。
通常大型网具多用机械或畜力拖曳和收拉网具,小型网具多用人力操作按操作方式分冰下和非冰下两种。前者是在寒带严冬的江河、湖泊中作业,后者又称明水地拉网。放网时先将网具放成弧形包围圈,通过拖曳收拉网具两端的蛛丝马迹纲,逐步缩小包围圈,直至将网具拉到岸边收取渔获物。
制作方法
打结法
是传统的制作渔网方法,渔网用经线和梭子里的纬线套结而成,结节大小是网绳直径的4倍,突出于网衣平面。这种网称有结网(图1,a)。结节在起网时碰撞鱼和船舷,既伤鱼又使网具磨损,且由于化纤光滑而富有弹性,易引起结节松弛,网目不均匀等毛病。
绞拈法
两组纱线由机器同时绞拈,在交接点处相互穿心交结成网,这种网称绞拈无结网(图1,b)。由于网结节处纱线不经弯曲,网衣平整,减少了摩擦,但绞拈机器效率较低,准备工序繁复,横向目数有限,只适合编织网目较大的网。
渔网图片欣赏(20张)
经编法
通常用装有4~8把梳栉的拉舍尔经编机将经纱成圈连接成网,称经编无结网(图2)。由于经编机速度较高(600转/分),编结的网门幅阔,横目数可达800目以上,变换规格方便,生产效率比前两种方法高几倍。经编无结网平整、耐磨、重量轻、结构稳定、结节强度高、网衣破损后不变形、不松散,可广泛应用于海上捕鱼,淡水捕鱼和养殖以及其他各种特殊用途。
历史记载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之十:“已插棘针樊笋径,更铺渔网盖樱桃。”《清史稿·循吏传三·姚柬之》:“一日,涂遇持火枪者,结队行,望见官至,悉没水中,命以渔网取之。”严辰《轻骑》诗:“月亮洒下了一片清辉,姐妹们早已把渔网晾起。”
渔网产业
通过多方位开拓市场,多元化开发产品,渔网产业风生水起,渔网已从“巢湖”撒向全球。截至2012年底,巢湖市渔网产业集群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6.21亿元,渔网渔具工业增加值10.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88%、26.96%;销售收入45.75亿元,创利税5.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87%、26.89%;2012年,渔网产业集群持续、健康发展。据统计,该镇有一支5000多人的营销队伍在国内国外跑销售,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销售网络。
2、
3.返回顶部 |
4.返回顶部 |
5.返回顶部 |
1、
2、
6.返回顶部 |
作者:ylbtech 出处:http://ylbtech.cnblogs.com/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