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btech-汉语-词语-善根:百科 |
1.返回顶部 |
1、
- 中文名:善根
- 出 处:《大品般若经》
- 又 作:善本、德本
- 宗 教:佛教
善根释义
又《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中解释三善根时说:“一无贪善根,谓于五欲之境,不贪不著,不爱不乐,此无贪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贪善根;二无嗔善根,谓于一切众生不生愤恚,不欲损恼,此无嗔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嗔善根;三无痴善根,谓于一切诸法,皆悉明了通达,知是善法知是不善法,知有罪法知无罪法,知应修法知不应修法,此无痴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痴善根。”
何谓“善”
所谓善,《法界次第》中说:“善即顺理之义,谓行此十法皆顺理故。然有二种,一者止,二者行。止即止息己恶,不恼于他;行则修行胜德,利安一切也。”简单说,善就是指其性安稳,能于现在世、未来世中,给与自他利益的自净法。
而有关自净善业的解释,《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说:“于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起过患欲解,起胜善心,若于彼起静息方便,及于彼静息究竟中,所有身业。语四、意三亦皆如是。”“善”有时也从心所的角度来诠释,如唯识宗所讲的信、惭等十一种善心所。
又《大智度论》中说:“善有二种,一未生善,谓戒定慧等诸善之法,未曾修习,是名未生善。善若未生当勤修习,令其得生也;二者已生善,谓戒定慧等诸善之法,已曾修习,名已生善,善若已生,当勤修习,令其增长也。”
善根的现代解释
学习志愿分立志、愿望、愿意三品,又有目标偏离中道的程度差异,但凡有学习志愿皆能产生虚心的智慧境界。
一个人失去学习志愿,则必行恶业,故称学习志愿为善根。
2、
2.返回顶部 |
3.返回顶部 |
4.返回顶部 |
5.返回顶部 |
1、
2、
6.返回顶部 |
![]() |
作者:ylbtech 出处:http://ylbtech.cnblogs.com/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