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装饰器

    装饰器

    1.开放封闭原则

    1.对扩展是开放的

    ​ 任何一个程序,不可能在设计之初就已经想好了所有的功能并且未来不做任何更新和修改。所以必须允许代码扩展、添加新功能。

    ​ 2.对修改是封闭的

    ​ 因为写的一个函数,很有可能已经交付给其他人使用了,如果这个时候对函数内部进行修改,或者修改了函数的调用方式,很有可能影响其他已经在使用该函数的用户。OK,理解了开封封闭原则之后,就可以了解装饰器。

    从字面意思来分析,先说装饰,什么是装饰? 装饰就是添加新的,

    ​ 比如我现在不会飞,怎么才能让我会飞?给我额外增加一个翅膀,我就能飞了。那么你给我加一个翅膀,它会改变我原来的行为么?我之前的吃喝拉撒睡等生活方式都不会改变。它就是在我原来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新的功能。装饰器(翅膀)是以功能为导向的,就是一个函数。

    被装饰的对象:我本人,其实也是一个函数。

    所以装饰器最终最完美的定义就是:在不改变原被装饰的函数的源代码以及调用方式下,为其添加额外的功能。

    2. 初识装饰器

    通过一个例子讲解这个装饰器:

    需求介绍:你现在xx科技有限公司的开发部分任职,领导给你一个业务需求让你完成:让你写代码测试小明同学写的函数的执行效率。

    def index():
        print('欢迎访问博客园主页')
    

    版本1:

    ​ 需求分析:你要想测试此函数的执行效率,应该在此函数执行前记录一个时间, 执行完毕之后记录一个时间,这个时间差就是具体此函数的执行效率。可以利用time模块,有一个time.time()功能。

    import time
    print(time.time())
    

    ​ 此方法返回的是格林尼治时间,是此时此刻距离1970年1月1日0点0分0秒的时间秒数。也叫时间戳,他是一直变化的。所以要是计算index的执行效率就是在执行前后计算这个时间戳的时间,然后求差值即可。

    import time
    def index():
        print('欢迎访问博客园主页')
    
    start_time = time.time()
    index()
    end_time = time.time()
    print(f'此函数的执行效率为{end_time-start_time}')
    

    由于index函数只有一行代码,执行效率太快了,所以利用time模块的一个sleep模拟一下

    import time
    def index():
        time.sleep(2)  # 模拟一下网络延迟以及代码的效率
        print('欢迎访问博客园主页')
    
    start_time = time.time()
    index()
    end_time = time.time()
    print(f'此函数的执行效率为{end_time-start_time}')
    

    版本1分析:现在已经完成了这个需求,虽然你只写了四行代码,但是完成的是一个测试其他函数的执行效率的功能,如果测试一下,小张,小李,小刘的函数效率呢? 是不是全得复制:

    import time
    def index():
        time.sleep(2)  # 模拟一下网络延迟以及代码的效率
        print('欢迎访问博客园首页')
    
    def home(name):
        time.sleep(3)  # 模拟一下网络延迟以及代码的效率
        print(f'欢迎访问{name}主页')
    
    start_time = time.time()
    index()
    end_time = time.time()
    print(f'此函数的执行效率为{end_time-start_time}')
    
    start_time = time.time()
    home('111')
    end_time = time.time()
    print(f'此函数的执行效率为{end_time-start_time}')
    

    重复代码太多了,所以要想解决重复代码的问题,函数就是以功能为导向,减少重复代码。

    版本2:

    import time
    
    def index():
        time.sleep(2)  # 模拟一下网络延迟以及代码的效率
        print('欢迎访问博客园主页')
    
    def inner():
        start_time = time.time()
        index()
        end_time = time.time()
        print(f'此函数的执行效率为{end_time-start_time}')
    
    inner()
    

    但是这样写也是有问题的,虽然将测试功能的代码封装成了一个函数,但是这样,只能测试小明同学的的函数index,你要是测试其他同事的函数呢?怎么做?

    import time
    def index():
        time.sleep(2)  # 模拟一下网络延迟以及代码的效率
        print('欢迎访问博客园主页')
    
    def home(name):
        time.sleep(3)  # 模拟一下网络延迟以及代码的效率
        print(f'欢迎访问{name}主页')
    
    def inner():
        start_time = time.time()
        index()
        home('111')
        end_time = time.time()
        print(f'此函数的执行效率为{end_time-start_time}')
    
    timer()
    

    要是像上面那么做,每次测试其他同事的代码还需要手动改,这样是不是太low了?所以如何变成动态测试其他函数?能否利用函数的传参?能否将被装饰函数的函数名作为函数的参数传递进去呢?

    版本3:

    import time
    def index():
        time.sleep(2)  # 模拟一下网络延迟以及代码的效率
        print('欢迎访问博客园主页')
    
    def home(name):
        time.sleep(3)  # 模拟一下网络延迟以及代码的效率
        print(f'欢迎访问{name}主页')
    
    def timmer(func):  # func == index 函数
        start_time = time.time()
        func()  # index()
        end_time = time.time()
        print(f'此函数的执行效率为{end_time-start_time}')
    
    timmer(index)
    

    这样将index函数的函数名作为参数传递给timmer函数,然后在timmer函数里面执行index函数,这样就变成动态传参了,对比着开放封闭原则说: 首先,index函数除了完成了自己之前的功能,还增加了一个测试执行效率的功能,所以也符合开放原则。 其次,index函数源码没有改变,但是执行方式改变了,所以不符合封闭原则。 原来如何执行? index() 现在如何执行? inner(index),这样会造成什么问题? 假如index在你的项目中被100处调用,那么这相应的100处调用我都得改成inner(index)。 非常麻烦,也不符合开放封闭原则。

    版本4:实现真正的开放封闭原则:装饰器。

    import time
    def index():
        time.sleep(2)  # 模拟一下网络延迟以及代码的效率
        print('欢迎访问博客园主页')
    
    def home(name):
        time.sleep(3)  # 模拟一下网络延迟以及代码的效率
        print(f'欢迎访问{name}主页')
    

    将上面的inner函数在套一层最外面的函数timer,然后将里面的inner函数名作为最外面的函数的返回值,这样简单的装饰器就写好

    def timer(func):  # func = index
        def inner():
            start_time = time.time()
            func()
            end_time = time.time()
            print(f'此函数的执行效率为{end_time-start_time}')
        return inner
    # f = timer(index)
    # f()
    

    分析一下,代码执行到这一行:f = timer(index)看见一个等号先要执行等号右边, timer(index) 执行timer函数将index函数名传给了func形参。内层函数inner不执行,inner函数返回 给f变量。所以执行f() 就相当于执行inner闭包函数。 f(),这样既测试效率又执行了原函数,版本4你要解决原函数执行方式不改变的问题,怎么做? 所以可以把 f 换成 index变量就完美了! index = timer(index) index()特别要注意 函数外面的index实际是inner函数的内存地址而不是index函数。这个timer就是最简单版本装饰器,在不改变原index函数的源码以及调用方式前提下,为其增加了额外的功能,测试执行效率。

    标准版装饰器

    代码优化:语法糖

    如果想要各给一个函数加一个装饰器应该是这样:

    def home(name,age):
        time.sleep(3)  # 模拟一下网络延迟以及代码的效率
        print(name,age)
        print(f'欢迎访问{name}主页')
    
    def timer(func):  # func = home
        def inner(*args,**kwargs):
            start_time = time.time()
            func(*args,**kwargs)
            end_time = time.time()
            print(f'此函数的执行效率为{end_time-start_time}')
        return inner
    
    home = timer(home)
    home('111',18)
    

    如果想给home加上装饰器,每次执行home之前你要写上一句:home = timer(home)这样在执行home函数 home('太白',18) 才是真生的添加了额外的功能。但是每次写这一句也是很麻烦。所以,Python给提供了一个简化机制,用一个很简单的符号去代替这一句话。

    def timer(func):  # func = home
        def inner(*args,**kwargs):
            start_time = time.time()
            func(*args,**kwargs)
            end_time = time.time()
            print(f'此函数的执行效率为{end_time-start_time}')
        return inner
    
    @timer  # home = timer(home)
    def home(name,age):
        time.sleep(3)  # 模拟一下网络延迟以及代码的效率
        print(name,age)
        print(f'欢迎访问{name}主页')
    
    home('111',18)
    

    看此时调整了一下位置,要是不把装饰器放在上面,timer是找不到的。home函数如果想要加上装饰器那么就在home函数上面加上@home,就等同于那句话 home = timer(home)。这么做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就是让其更简单化,比如在影视片中见过野战军的作战时由于不方便说话,用一些简单的手势代表一些话语,就是这个意思。

    至此标准版的装饰器就是这个样子:

    def wrapper(func):
        def inner(*args,**kwargs):
            '''执行被装饰函数之前的操作'''
            ret = func
            '''执行被装饰函数之后的操作'''
            return ret
        return inner
    

    这个就是标准的装饰器,完全符合代码开放封闭原则。这几行代码一定要背过,会用。

    此时要利用这个装饰器完成一个需求:简单版模拟博客园登录。 博客园登陆之后有几个页面,diary,comment,home,如果我要访问这几个页面,必须验证我是否已登录。 如果已经成功登录,那么这几个页面我都可以无阻力访问。如果没有登录,任何一个页面都不可以访问,我必须先登录,登录成功之后,才可以访问这个页面。我们用成功执行函数模拟作为成功访问这个页面,现在写三个函数,写一个装饰器,实现上述功能。

    login_status = {
        'username': None,
        'status': False,
    }
    
    def auth(func):
        def inner(*args,**kwargs):
            if login_status['status']:
                ret = func()
                return ret
            username = input('请输入用户名:').strip()
            password = input('请输入密码:').strip()
            if username == '太白' and password == '123':
                login_status['status'] = True
                ret = func()
                return ret
        return inner
    
    @auth
    def diary():
        print('欢迎访问日记页面')
    
    @auth
    def comment():
        print('欢迎访问评论页面')
    
    @auth
    def home():
        print('欢迎访问博客园主页')
    
    diary()
    comment()
    home()
    
  • 相关阅读:
    关于JSON可能出现的错误,待更/todo
    mongoose的安装与使用(书签记录) 2017
    HTTP的学习记录3--HTTPS和HTTP
    HTTP的学习记录(二)头部
    HTTP(一)概述
    LeetCode 455. Assign Cookies
    LeetCode 453. Minimum Moves to Equal Array Elements
    LeetCode 448. Find All Numbers Disappeared in an Array
    LeetCode 447. Number of Boomerangs
    LeetCode 416. Partition Equal Subset Sum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undawei7/p/1123205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