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读《构建之法》第四章、第十七章有感

    前言:这是我第13次阅读《构建之法》,总体上感觉这本书语言轻松活泼,深入浅出。这本书面向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但是书中并不存在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而是更侧重于方法的指导和方向的指引,更加贴合“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我想,作者意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持续发展潜力。以下是我阅读第四章《两人合作》和第十七章《人、绩效和职业道德》后的些许问题和想法。

    第四章《两人合作》

    原文:4.4  代码复审

               阿超:代码复审看什么?是不是把你的代码拿给别人看就行了?

              杂曰:1.别人根本就不懂,给他们讲也是白讲。

                         2.我是菜鸟,别的大牛能看的上我的代码么?

                         3.也就是形式而已,说归说,怎么做,还是我说了算。

              代码复审的定义:看代码是否在“代码规范”的框架内正确地解决了问题。

    我的疑问:怎么进行有效的代码复审环节?为什么编程后必须进行代码复审?

    我的回答:(1)代码复审主要看代码是否符合代码风格规范和代码设计规范两大方面。有效的代码复审环节可以采取自我复审、同伴复审、团队复审三种循序渐进的形式进行。

                        (2)代码复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进行代码复审的目的在于找出编码错误、逻辑错误、算法错误和回归性错误等。进行代码复审并不是徒劳浪费时间和精力,及早地发现错误,修复代码所付出的成本相对较小。在复审过程中,达到“教育”和“传播知识”的作用,能够增进团队彼此了解,融洽合作。

     

    原文:4.6.2如何正确地给予反馈

              “哪个人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在人背后对事主评点是人类的习惯。这些反馈也会添油加醋,拐弯抹角地传到本人耳朵里,造成各种程度的误解。但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对同伴的工作进行反馈,表达感谢,阐明要求,指出不足,等等。

    我的想法:老师在书中谈到了评论人的三种层次,把人比作洋葱,有很多层次:

                      1.最外层:行为和后果

                      2.中间层:习惯和动机

                      3.最内层:本质和固有属性

                    老师通过男女约会,女方对男方迟到反馈情绪的例子,来说明三个层次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可挽回的余地。当然,这节内容意在启发我们两人合作过程中应当注意反馈意见时的语气和态度,接受者也要学会倾听,明白反馈者的意思。

                   而我就从另一方面感性的认为,这三个层次也可以作为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首先,当他人跟我们交流时,平和地指出我们的行为和后果时,我们应当谦虚地接受,并及时矫正。其次,当他人在说我们们的习惯和动机,语气甚至有些激动时,我们应当感谢遇到一个知己,因为生活中不是每一个都能了解到我们的习惯和动机。最后,当他人言辞激进的说明我们的本质错误时,更应该接受并努力改正。即使是一个知己,在你犯错时,也不一定会充满愠色的斥责你。两个人的反馈意见时如此表现,显然,这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并且对这份友谊或是感情具有足够的自信。

                   由此,从一定程度上,这三个层次也能反映两个人感情的深浅程度。

     

     

    第十七章《人、绩效和职业道德》

     原文:17.1猪、鸡和鹦鹉的故事

                  加入一个团队时,要弄清楚自己在团队中投入的级别是什么,别人的期望是什么。不要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太不值得。人可以在n个地方做鸡,或者在n*m个地方做鹦鹉,但不可能在两个地方同时做猪,这太难了!

    我的疑问:这段话的意思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加入一个团队,一定要认清自己在团队的位置,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这与我们做提倡的团队奉献精神是否相悖?

    我的回答:老师的意思可能是:加入团队后,要明确自己的角色,自己负担着什么任务。毕竟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才能把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致。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百事通”,而是“一门精”。因此,这也不是在否定团队奉献精神。在完成本职任务后,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其他成员也依然是提倡的!

     

    原文:17.5团队合作的几个阶段

                17.5.1萌芽阶段:就像小苗破土而出,柔弱但从满希望。

                17.5.2磨合阶段:正直青春期,充满了对个人、同伴和团队的疑惑和冲突。

                17.5.3规范阶段:意见渐趋统一,大家一起协同作战。

                17.5.4创造阶段:团队开始创造一些有意义的东西。

    我的感悟:尽管这门课现在还没开始进行团队项目的练习,但是对于书中提到的几个阶段,我还是深有体会的,就拿我参加过数学建模比赛为例说起。

                       1.萌芽阶段:数学建模三人一个团队,刚开始大家聚在一起,由于相互不是很熟悉,都会不约而同地互称“大佬”,彼此客气一番。这个时候大家对自己的角色和职责都不明朗,但是都急于开始动手。所以,成员非常依赖于一个“团队领导”的指导。

                      2.磨合阶段:大家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一起阅读题目,选择一道自己相对熟悉或者擅长的题目。大家在讨论最终确定某一题时,就是在相互了解,相互磨合。为了追求最大和谐,并且还要考虑到效率和时间限制,这个时候,就需要团队之间的彼此信任,团结一心往一个方向研究努力。

                      3.规范阶段:在确定选题后,研究问题就要规范化,进入规范阶段。一个同学负责建模,一位同学负责编程,一位同学负责整理文档和论文的书写。大家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自己的任务,共同完成这个比赛。

                      4.创造阶段:论文雏形完成后,还需要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分析数据,优化模型,减小误差。这个期间,就有团队自己创造性的想法。

              

  • 相关阅读:
    第二周总结
    第一次结组作业概述
    Spring_Bean的自动装配
    Spring_依赖注入
    Spring_配置
    第一周总结
    1680. Concatenation of Consecutive Binary Numbers
    1631. Path With Minimum Effort
    1657. Determine if Two Strings Are Close
    1673. Find the Most Competitive Subsequence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ymx/p/867317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