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程序员的35岁









































    工具人,当然越听话越好

    “多”说两句
    搞技术的,却成了吃青春饭的?
    脑力劳动,甚至不如体力劳动?
    
    其实,当下大部分的“技术工作者”,本质上就是体力劳动者
    
    1.和年龄精力紧密挂钩
    2.技能单一,难以跨界
    3.按照行业标准作业,按照模块分工合作
    4.不生产创意,只实现老板和甲方爸爸的想法
    
    这不是体力劳动是什么?
    
    只是衣着打扮和办公环境体面一些罢了
    
    何况,以往的体力劳动还不用熬夜呢
    
    “码农”“设计狗”的自黑称呼,话糙理不糙的揭露了一些真相
    
    真正的“脑力劳动”,其实是“心力劳动”,其衡量指标是“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而这些,很少人有,甚至越来越少人有
    
    说这些,不是为“35岁荣枯线”正名开脱
    
    恰恰相反,原罪不是劳动者,而是学校和企业
    
    在独立思考能力方面,他们更多的是抹杀
    
    取而代之的,是批量培养听话的工具人
    
    以前这种模式还不完善,还有缝隙,还允许一些小苗悄悄发芽
    
    而现在,当一切“漏洞”几乎被全方位无死角的堵上后,我们就会看到这样一个拼命内卷的人才市场
    
    当然,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
    
    工具人为听话和顺从付出了代价
    
    社会和企业也会为把人降格为工具付出代价
    
    现在在用人上奢侈浪费,将来就很可能面临无人可用的境况
    
    对人才的未来超前消费,这样的繁荣,只会是昙花一现
    





  • 相关阅读:
    自定义注解标签验证
    redis-服务器配置-主从
    POJ-2195 Going Home(最小费用最大流模板)
    POJ-1087 A Plug for UNIX
    HDU-3625 Examining the Rooms (第一类斯特林数)
    网络流入门
    CodeForces-1082G Increasing Frequency
    python学习之模块-模块(三)
    python学习之模块-模块(二)
    python学习之模块-模块(一)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yy1757528181/p/14498501.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