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Bootstrap 栅栏布局中 col-xs-*、col-sm-*、col-md-*、col-lg-* 区别及使用方法

    (1)概括
              一句话概括:根据显示屏幕宽度的大小,自动的选用对应的类的样式。

    (2)关键字段
            1、col是column简写:列;

    2、xs是maxsmall简写:超小, sm是small简写:小,  md是medium简写:中等, lg是large简写:大;

    3、-* 表示占列数,即占每行row分12列栅格系统比;

    4、.col-xs-* 超小屏幕如手机 (<768px)时使用;

         .col-sm-* 小屏幕如平板 (768px ≤ 宽度 <992px)时使用;

         .col-md-* 中等屏幕如普通显示器 (992px ≤ 宽度 < 1200px)时使用;

         .col-lg-* 大屏幕如大显示器 (≥1200px)时使用。

     

    (3)解释

          为了更好的理解Bootstrap框架的网格系统工作原理,我们来看一张草图:

    最外边框,带有一大片白色区域,就是相当于浏览器的可视区域。在Bootstrap框架的网格系统中带有响应式效果,其带有四种类型的浏览器(超小屏,小屏,中屏和大屏),其断点(像素的分界点)是768px、992px和1220px。

            通过下面的截图可以比较清楚的来查看Bootstrap的栅格系统是如何在多种不同的移动设备上面进行工作的。

                  

            从上面的截图可以看出来,Bootstrap针对不同尺寸的屏幕(包括手机、平板、PC等等)设置了不同的样式类,这样让开发人员在开发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4)实例         

            例一:单独使用

    <div class="container">
        <div class="row">
            <div class="col-md-4">col-md-4</div>
            <div class="col-md-4">col-md-4</div>
            <div class="col-md-4">col-md-4</div>
            <!-- 说明:每row行共12列,分个3div,每个div平占4列,即3个*4列=12列 -->
        </div>
        <div class="row">
            <div class="col-md-4">col-md-4</div>
            <div class="col-md-8">col-md-8</div>
            <!-- 说明:每row行共12列,分个2div,第1个div占4列,第2个div则占8列,即4列+8列=12列 -->
        </div>
        <div class="row">
            <div class="col-md-3">col-md-3</div>
            <div class="col-md-6">col-md-6</div>
            <div class="col-md-3">col-md-3</div>
            <!-- 说明:每row行共12列,分个3div,每1,3个div占3列,第2个div则占6列,即3列+6列+3列=12列 -->
        </div>
    </div>

              例二:混合使用

    <div class="col-xs-12 col-sm-9 col-md-6 col-lg-3">测试</div>
    <!-- 
        当屏幕尺寸:
        小于 768px 的时候,用 col-xs-12 类对应的样式;
        在 768px 到 992px 之间的时候,用 col-sm-9 类对应的样式;
        在 992px 到 1200px 之间的时候,用 col-md-6 类对应的样式;
        大于 1200px 的时候,用 col-lg-3 类对应的样式;
    -->
  • 相关阅读:
    [原]浅谈几种服务器端模型——同步阻塞迭代
    [原] 利用Radix树作为KeyValue 键值对的数据路由
    [原]tornado源码分析系列(四)[buffer事件类IOStream]
    [原]浅谈几种服务器端模型——反应堆模式(基于epoll的反应堆)
    [原]tornado源码分析系列(二)[网络层 IOLoop类]
    [原]浅谈几种服务器端模型——反应堆的设计
    [笔记]Linux内核学习之旅软中断(SIrq)与SMP IRQ Affinity
    [原]tornado源码分析系列(五)[HTTPServer 层]
    [原]浅谈几种服务器端模型——多线程并发式(线程池)
    [原]字典树处理单词集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angbohu2008/p/1095505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