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上看到的一篇题为《心安即是归处》的文章,就像一剂良药,安心定神。以下是原文:
心安即是归处
那天在网上看《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看到最后,听刘德华演的狄仁杰说:“天意昭炯,我自独行,天地虽不容我,心安即是归处。”心中一动,再去搜索,铺天盖地都是“心安即是归处”的评论,很多人认为,看这部电影,得到这一句话,足矣!
只是,一时意会易,一生做到难。
心何时能安?
我们都很喜欢小孩子,他们纯粹质朴,令人生爱。越小的小孩子,越会让人感觉清澈。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他们年幼,心思单纯,挂心的只是吃睡两事。只要饿了有奶吃,困了有个软被窝,他们就满足了。没有更多的欲望,所以他们心安,他们的眼神清澈,浑身透出的安静祥和让饱受欲望折磨的我们感到安宁。
有人问赵州禅师:“什么是禅?”禅师说:“禅就是饿了吃饭,困了睡觉。”是不是太简单了?禅师说:“世人吃饭时,往往不好好吃饭,想这想那,千般计较,好吃的就多吃、贪吃,不好吃的就起嗔心不吃;睡觉时不好好睡觉,思这思那,辗转反侧。”如果能够吃什么都香,在哪里都能安睡,就达到禅的境界了,心也就能安了。
人的烦恼,皆来自于欲望。有哲人说,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追求自己得不到的东西。越是得不到,越想追求,结果是越痛苦。为了远离这一痛苦,人就要学会克制,懂得放弃。
烦恼和痛苦,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爱比较,爱计较。张三有成顷良田、诸多美妾,李四有高楼大院、绫罗绸缎,为何我只有粗布衣裳、温饱小康?张三日日被宴,李四出入豪车,为何我一切都要靠自己?一旦落入比较的圈套之中,人就再难解脱,你看到的都是别人比你好的,你满心都是自己不如人的。心在煎熬中,如何能够快乐与轻松。没有快乐与轻松,心又如何能够安定。国外有个智者说,人有三个致命弱点:一是幸灾乐祸,二是不自满足,三是爱追根寻底。这是一切烦恼的源头。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有宽容心,有超脱心,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是至为重要的修养。想起那个一生起起伏伏的苏东坡,想他在狱中安然鼾睡,想他被一路流放到岭南蛮荒之地,但不管处境如何恶劣,他都能不改自己那颗豪放之心,能够留下传世诗词。“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的这首《定风波》借宇文柔奴之口,说出了自己的心头悟。不管际遇如何,他的心里装的始终是别人比自己多一些。这也是他心能安的原因。
在滚滚红尘中,当我们被挟裹在欲望里前行时,我们得多抽出点时间来静思,努力平定我们浮躁的心。多一点爱,多一些宽容,少一点比较,少一些欲望,我们也会找到心的归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