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CPU Rings, Privilege, and Protection.CPU的运行环, 特权级与保护

    原文标题:CPU Rings, Privilege, and Protection

    原文地址:http://duartes.org/gustavo/blog/

       [注:本人水平有限,只好挑一些国外高手的精彩文章翻译一下。一来自己复习,二来与大家分享。]

       可能你凭借直觉就知道应用程序的功能受到了Intel x86计算机的某种限制,有些特定的任务只有操作系统的代码才可以完成,但是你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吗?在这篇文章里,我们会接触到x86的特权级(privilege level),看看操作系统和CPU是怎么一起合谋来限制用户模式的应用程序的。特权级总共有4个,编号从0(最高特权)到3(最低特权)。有3种主要的资源受到保护:内存,I/O端口以及执行特殊机器指令的能力。在任一时刻,x86 CPU都是在一个特定的特权级下运行的,从而决定了代码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这些特权级经常被描述为保护环(protection ring),最内的环对应于最高特权。即使是最新的x86内核也只用到其中的2个特权级:0和3。

     

    x86的保护环

       在诸多机器指令中,只有大约15条指令被CPU限制只能在ring 0执行(其余那么多指令的操作数都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些指令如果被用户模式的程序所使用,就会颠覆保护机制或引起混乱,所以它们被保留给内核使用。如果企图在ring 0以外运行这些指令,就会导致一个一般保护错(general-protection exception),就像一个程序使用了非法的内存地址一样。类似的,对内存和I/O端口的访问也受特权级的限制。但是,在我们分析保护机制之前,先让我们看看CPU是怎么记录当前特权级的吧,这与前篇文章中提到的段选择符(segment selector)有关。如下所示:

     

    数据段和代码段的段选择符

      

    数据段选择符的整个内容可由程序直接加载到各个段寄存器当中,比如ss(堆栈段寄存器)和ds(数据段寄存器)。这些内容里包含了请求特权级(Requested Privilege Level,简称RPL)字段,其含义过会儿再说。然而,代码段寄存器(cs)就比较特别了。首先,它的内容不能由装载指令(如MOV)直接设置,而只能被那些会改变程序执行顺序的指令(如CALL)间接的设置。而且,不像那个可以被代码设置的RPL字段,cs拥有一个由CPU自己维护的当前特权级字段(Current Privilege Level,简称CPL),这点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这个代码段寄存器中的2位宽的CPL字段的值总是等于CPU的当前特权级。Intel的文档并未明确指出此事实,而且有时在线文档也对此含糊其辞,但这的确是个硬性规定。在任何时候,不管CPU内部正在发生什么,只要看一眼cs中的CPL,你就可以知道此刻的特权级了。

      

    记住,CPU特权级并不会对操作系统的用户造成什么影响,不管你是根用户,管理员,访客还是一般用户。所有的用户代码都在ring 3上执行,所有的内核代码都在ring 0上执行,跟是以哪个OS用户的身份执行无关。有时一些内核任务可以被放到用户模式中执行,比如Windows Vista上的用户模式驱动程序,但是它们只是替内核执行任务的特殊进程而已,而且往往可以被直接删除而不会引起严重后果。

      

    由于限制了对内存和I/O端口的访问,用户模式代码在不调用系统内核的情况下,几乎不能与外部世界交互。它不能打开文件,发送网络数据包,向屏幕打印信息或分配内存。用户模式进程的执行被严格限制在一个由ring 0之 神所设定的沙盘之中。这就是为什么从设计上就决定了:一个进程所泄漏的内存会在进程结束后被统统回收,之前打开的文件也会被自动关闭。所有的控制着内存或 打开的文件等的数据结构全都不能被用户代码直接使用;一旦进程结束了,这个沙盘就会被内核拆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服务器只要硬件和内核不出毛病,就可以 连续正常运行600天,甚至一直运行下去。这也解释了为什么Windows 95/98那么容易死机:这并非因为微软差劲,而是因为系统中的一些重要数据结构,出于兼容的目的被设计成可以由用户直接访问了。这在当时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折中,当然代价也很大。

      

    CPU会在两个关键点上保护内存:当一个段选择符被加载时,以及,当通过线形地址访问一个内存页时。因此,保护也反映在内存地址转换的过程之中,既包括分段又包括分页。当一个数据段选择符被加载时,就会发生下述的检测过程:

     

    x86的分段保护

      

    因为越高的数值代表越低的特权,上图中的MAX()用于挑出CPL和RPL中特权最低的一个,并与描述符特权级(descriptor privilege level,简称DPL)比较。如果DPL的值大于等于它,那么这个访问就获得许可了。RPL背后的设计思想是:允许内核代码加载特权较低的段。比如,你可以使用RPL=3的段描述符来确保给定的操作所使用的段可以在用户模式中访问。但堆栈段寄存器是个例外,它要求CPL,RPL和DPL这3个值必须完全一致,才可以被加载。

      

    事实上,段保护功能几乎没什么用,因为现代的内核使用扁平的地址空间。在那里,用户模式的段可以访问整个线形地址空间。真正有用的内存保护发生在分页单元中,即从线形地址转化为物理地址的时候。一个内存页就是由一个页表项(page table entry)所描述的字节块。页表项包含两个与保护有关的字段:一个超级用户标志(supervisor flag),一个读写标志(read/write flag)。超级用户标志是内核所使用的重要的x86内存保护机制。当它开启时,内存页就不能被ring 3访问了。尽管读写标志对于实施特权控制并不像前者那么重要,但它依然十分有用。当一个进程被加载后,那些存储了二进制镜像(即代码)的内存页就被标记为只读了,从而可以捕获一些指针错误,比如程序企图通过此指针来写这些内存页。这个标志还被用于在调用fork创建Unix子进程时,实现写时拷贝功能(copy on write)。

       最后,我们需要一种方式来让CPU切换它的特权级。如果ring 3的程序可以随意的将控制转移到(即跳转到)内核的任意位置,那么一个错误的跳转就会轻易的把操作系统毁掉了。但控制的转移是必须的。这项工作是通过门描述符(gate descriptor)和sysenter指令来完成的。一个门描述符就是一个系统类型的段描述符,分为了4个子类型:调用门描述符(call-gate descriptor),中断门描述符(interrupt-gate descriptor),陷阱门描述符(trap-gate descriptor)和任务门描述符(task-gate descriptor)。调用门提供了一个可以用于通常的CALL和JMP指令的内核入口点,但是由于调用门用得不多,我就忽略不提了。任务门也不怎么热门(在Linux上,它们只在处理内核或硬件问题引起的双重故障时才被用到)。

       剩下两个有趣的:中断门和陷阱门,它们用来处理硬件中断(如键盘,计时器,磁盘)和异常(如缺页异常,0除数异常)。我将不再区分中断和异常,在文中统一用"中断"一词表示。这些门描述符被存储在中断描述符表(Interrupt Descriptor Table,简称IDT)当中。每一个中断都被赋予一个从0到255的编号,叫做中断向量。处理器把中断向量作为IDT表项的索引,用来指出当中断发生时使用哪一个门描述符来处理中断。中断门和陷阱门几乎是一样的。下图给出了它们的格式。以及当中断发生时实施特权检查的过程。我在其中填入了一些Linux内核的典型数值,以便让事情更加清晰具体。

     

    伴随特权检查的中断描述符

       门中的DPL和段选择符一起控制着访问,同时,段选择符结合偏移量(Offset)指出了中断处理代码的入口点。内核一般在门描述符中填入内核代码段的段选择符。一个中断永远不会将控制从高特权环转向低特权环。特权级必须要么保持不变(当内核自己被中断的时候),或被提升(当用户模式的代码被中断的时候)。无论哪一种情况,作为结果的CPL必须等于目的代码段的DPL。如果CPL发生了改变,一个堆栈切换操作就会发生。如果中断是被程序中的指令所触发的(比如INT n),还会增加一个额外的检查:门的DPL必须具有与CPL相同或更低的特权。这就防止了用户代码随意触发中断。如果这些检查失败,正如你所猜测的,会产生一个一般保护错(general-protection exception)。所有的Linux中断处理器都以ring 0特权退出。

       在初始化阶段,Linux内核首先在setup_idt()中建立IDT,并忽略全部中断。之后它使用include/asm-x86/desc.h的函数来填充普通的IDT表项(参见arch/x86/kernel/traps_32.c)。在Linux代码中,名字中包含"system"字样的门描述符是可以从用户模式中访问的,而且其设置函数使用DPL 3。"system gate"是Intel的陷阱门,也可以从用户模式访问。除此之外,术语名词都与本文对得上号。然而,硬件中断门并不是在这里设置的,而是由适当的驱动程序来完成。

       有三个门可以被用户模式访问:中断向量3和4分别用于调试和检查数值运算溢出。剩下的是一个系统门,被设置为SYSCALL_VECTOR。对于x86体系结构,它等于0x80。它曾被作为一种机制,用于将进程的控制转移到内核,进行一个系统调用(system call),然后再跳转回来。在那个时代,我需要去申请"INT 0x80"这个没用的牌照 J。从奔腾Pro开始,引入了sysenter指令,从此可以用这种更快捷的方式来启动系统调用了。它依赖于CPU上的特殊目的寄存器,这些寄存器存储着代码段、入口点及内核系统调用处理器所需的其他零散信息。在sysenter执行后,CPU不再进行特权检查,而是直接进入CPL 0,并将新值加载到与代码和堆栈有关的寄存器当中(cs,eip,ss和esp)。只有ring 0的代码enable_sep_cpu()可以加载sysenter 设置寄存器。

       最后,当需要跳转回ring 3时,内核发出一个iretsysexit指令,分别用于从中断和系统调用中返回,从而离开ring 0并恢复CPL=3的用户代码的执行。噢!Vim提示我已经接近1,900字了,所以I/O端口的保护只能下次再谈了。这样我们就结束了x86的运行环与保护之旅。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参考:

    http://blog.csdn.net/drshenlei/article/details/4265101

  • 相关阅读:
    组合数,错排——HDU-2049
    欧拉函数——POJ-2480
    欧拉函数——HYSBZ
    数论——HYSBZ
    cordova js调用原生
    Backbone js 学习
    最优二叉搜索树 java实现 学习 备忘
    chrome允许加载本地文件
    IOS、Android html5页面输入的表情符号变成了乱码”???“
    创建第一个android应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cicy/p/1018534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