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DDR2与DDR的区别

    1、延迟问题: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同等核心频率下,DDR2的实际工作频率是DDR的两倍。这得益于DDR2内存拥有两倍于标准DDR内存的4BIT预读取能力。换句话说,虽然DDR2和DDR一样,都采用了在时钟的上升延和下降延同时进行数据传输的基本方式,但DDR2拥有两倍于DDR的预读取系统命令数据的能力。也就是说,在同样100MHz的工作频率下,DDR的实际频率为200MHz,而DDR2则可以达到400MHz。

        这样也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在同等工作频率的DDR和DDR2内存中,后者的内存延时要慢于前者。举例来说,DDR 200和DDR2-400具有相同的延迟,而后者具有高一倍的带宽。实际上,DDR2-400和DDR 400具有相同的带宽,它们都是3.2GB/s,但是DDR400的核心工作频率是200MHz,而DDR2-400的核心工作频率是100MHz,也就是说DDR2-400的延迟要高于DDR400。

    2、封装和发热量:
        DDR2内存技术最大的突破点其实不在于用户们所认为的两倍于DDR的传输能力,而是在采用更低发热量、更低功耗的情况下,DDR2可以获得更快的频率提升,突破标准DDR的400MHZ限制。
        DDR内存通常采用TSOP芯片封装形式,这种封装形式可以很好的工作在200MHz上,当频率更高时,它过长的管脚就会产生很高的阻抗和寄生电容,这会影响它的稳定性和频率提升的难度。这也就是DDR的核心频率很难突破275MHZ的原因。而DDR2内存均采用FBGA封装形式。不同于目前广泛应用的TSOP封装形式,FBGA封装提供了更好的电气性能与散热性,为DDR2内存的稳定工作与未来频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DDR2内存采用1.8V电压,相对于DDR标准的2.5V,降低了不少,从而提供了明显的更小的功耗与更小的发热量,这一点的变化是意义重大的。

    DDR2采用的新技术:

        除了以上所说的区别外,DDR2还引入了三项新的技术,它们是OCD、ODT和Post CAS。
        OCD(Off-Chip Driver):也就是所谓的离线驱动调整,DDR II通过OCD可以提高信号的完整性。DDR II通过调整上拉(pull-up)/下拉(pull-down)的电阻值使两者电压相等。使用OCD通过减少DQ-DQS的倾斜来提高信号的完整性;通过控制电压来提高信号品质。
        ODT:ODT是内建核心的终结电阻器。我们知道使用DDR SDRAM的主板上面为了防止数据线终端反射信号需要大量的终结电阻。它大大增加了主板的制造成本。实际上,不同的内存模组对终结电路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终结电阻的大小决定了数据线的信号比和反射率,终结电阻小则数据线信号反射低但是信噪比也较低;终结电阻高,则数据线的信噪比高,但是信号反射也会增加。因此主板上的终结电阻并不能非常好的匹配内存模组,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信号品质。DDR2可以根据自已的特点内建合适的终结电阻,这样可以保证最佳的信号波形。使用DDR2不但可以降低主板成本,还得到了最佳的信号品质,这是DDR不能比拟的。

        Post CAS:它是为了提高DDR II内存的利用效率而设定的。在Post CAS操作中,CAS信号(读写/命令)能够被插到RAS信号后面的一个时钟周期,CAS命令可以在附加延迟(Additive Latency)后面保持有效。原来的tRCD(RAS到CAS和延迟)被AL(Additive Latency)所取代,AL可以在0,1,2,3,4中进行设置。由于CAS信号放在了RAS信号后面一个时钟周期,因此ACT和CAS信号永远也不会产生碰撞冲突。

        总的来说,DDR2采用了诸多的新技术,改善了DDR的诸多不足,虽然它目前有成本高、延迟慢能诸多不足,但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这些问题终将得到解决。
    DDR2技术规格

        DDR2内存起始频率将从DDR内存最高标准频率400Mhz开始,现已定义可以生产的频率支持到533Mhz到667Mhz,标准工作频率工作频率分别是200/266/333MHz,工作电压为1.8V。DDR2采用全新定义的240 PIN DIMM接口标准,完全不兼容于现有DDR的184PIN DIMM接口标准,这就意味着,现有所有DDR标准接口的主板,无法使用DDR2内存。这将成为DDR2内存标准普及的一大障碍,幸而INTEL下一代平台将完整支持240PIN的DDR2接口,给DDR2在2005年的普及打下了基础。

        相信大家都已经看见,市面上已经推出多款采用DDR2显存的显卡产品。然而,应用再显卡上的DDR2内存生产标准与方式是与桌面系统应用上的DDR2技术截然不同的,再次篇文章暂不作详细分辨,不过大家要清楚为什么显卡上已经可以大量应用而桌面系统还不行。

        DDR2内存技术相对于上一代标准DDR技术,用简单明了的方式来说,虽然DDR2和DDR一样,采用了在时钟的上升延和下降延同时进行数据传输的基本方式,但是最大的区别在于,DDR2内存可进行4bit预读取.两倍于标准DDR内存的2BIT预读取,这就意味着,DDR2拥有两倍于DDR的预读系统命令数据的能力,众看官时看到此处,是否已经明白了什么,认为为此,DDR2则简单的获得两倍于DDR的完整的数据传输能力。那么笔者告诉您,DDR2 400Mhz 同样命名为PC3200,请继续看下去,为什么呢?

        DDR2内存技术最大的突破点其实不在于看官们所认为的两倍于DDR的传输能力,而是,在采用更低发热量,更低功耗的情况下,反而获得更快的频率提升,突破标准DDR的400MHZ限制。看起来,这似乎更神奇,突破最高频率限制,竟然还能降低发热量和功耗?虽然DDR2技术还采用了几种全新技术配合完整以上能力,然而关键还在于4BIT的预读取能力,笔者将带大家一步步看来。

    DDR2频率与带宽

        除了已经发布的三种DDR2内存标准的频率与带宽,值得注意的是,DDR2 400Mhz与DDR400Mhz的所拥有的带宽是一样的3.2GB. 还有,在双通道内存技术的辅助下,667MHZ的DDR2将最高提供10.6GB/S的惊人带宽!

        DDR2内存起始容量为256MB,往上可支持到512MB,1G。在桌面系统上提供了充足的容量保障。理论上DDR2内存颗粒所拥有的高密度特色,可以支持最高4G以上的容量,从而广泛应用于专业领域。更也许会在未来几年内,给PC系统带来nGB级的超级容量。

        DDR2标准规定所有DDR2内存均采用FBGA封装形式。不同于目前广泛应用的TSOP, TSOP-II封装形式,FBGA封装提供了更好的电气性能与散热性,为DDR2内存的稳定工作与未来频率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目前应用再显卡上的DDR2内存颗粒也全部采用的FBGA封装模式。DDR2内存采用1.8V电压,相对于DDR标准的2.5V,降低了不少,从而提供了明显的更小的功耗与更小的发热量,这一点的变化是意义重大的,同样也让DDR2内存更适应与笔记本与膝上电脑。既然能以这么低的电压工作,是如何实现频率提升的呢?

    DDR2工作原理

        大家都知道,内存基本工作步骤分为: 从系统预读数据 → 保存在内存单元队列 → 传输到内存I/O缓存 → 传输到CPU系统处理。

        DDR内存采用200MHZ的核心频率,通过两条路线同步传输到I/O缓存,实现400MHZ的是实际频率。

        DDR2采用100MHZ的核心频率,通过四条传输路线同步传输至I/O缓存,同样实现400MHZ的实际频率。

        聪明的看官已经看出来其中奥妙。正是因为DDR2可以预读4BIT数据,所以,可以采用四路传输,而由于DDR只能预读2BIT数据,则只能采用200MHZ的两条传输线路实现400MHZ。这样,DDR2就完全实现了在不降低总频率的情况下,将核心频率降低到100MHZ,从而很轻松能够实现更小散热量,更低电压要求。而且,核心频率可以进一步提升,从而实现133*4 ,166*4 ,最大200*4达到800MHZ的程度。然而,大家都知道,更低的内存延迟,能带来更高的性能,然后,在DDR2中,为了保证4路传输的稳定流畅性,避开电气干扰与数据冲突,采用了稍大于DDR的延迟设定。相信聪明的看官也能看出来,这其实是一个很有远见的设计。

    DDR2的全新特征技术

        了解了DDR II的技术原理,再来看看DDR II的三个主要新特征:它们分别是OCD、ODT和Post CAS。

        OCD(Off-Chip Driver),也就是所谓的离线驱动调整,DDR II通过OCD可以提高信号的完整性。DDR II通过调整上拉(pull-up)/下拉(pull-down)的电阻值使两者电压相等。也就是Pull-up=Pull-down。使用OCD通过减少DQ-DQS的倾斜来提高信号的完整性;通过控制电压来提高信号品质。

        ODT是内建核心的终结电阻器,我们知道使用DDR I SDRAM的主板上面需要大量的终结电阻,至少每根数据线需要一个终结电阻,这对主板来说也是不小的成本。信号线上使用终结电阻是为了防止数据线终端反射信号,因此需要一定阻值的终结电阻器。这个阻值太大或者太小都不好,阻值较大线路的信噪比较高但是信号反射较为严重,阻值小可以减小信号反射但是会造成信噪比下降。此外由于不同的内存模组对终结电阻的要求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主板对内存模组也比较"挑剔"。

        DDR II内建了终结电阻器,在DRAM颗粒工作时把终结电阻器关掉,而对于不工作的DRAM颗粒则打开终结电阻,减少信号的反射。ODT至少为DDR II带来了两个好处,一个是去掉了主板上的终结电阻器使主板的成本降低,也使PCB板的设计更加容易。第二个好处是终结电阻器可以和内存颗粒的"特性"相符,使DRAM处于最佳状态。

        Post CAS,它是为了提高DDR II内存的利用效率而设定的。在Post CAS操作中,CAS信号(读写/命令)能够被插到RAS信号后面的一个时钟周期,CAS命令可以在附加延迟(Additive Latency)后面保持有效。原来的tRCD(RAS到CAS和延迟)被AL(Additive Latency)所取代,AL可以在0,1,2,3,4中进行设置。由于CAS信号放在了RAS信号后面一个时钟周期,因此ACT和CAS信号永远也不会产生碰撞冲突。

        在正常的操作中,此时的各项内存参数为:tRRD=2,tRCD=4,CL=4,AL=0,BL=4(BL就是突发数据长度,Burst Length)。我们看到tRRD(RAS到RAS的延迟)为两个时钟周期,tRCD(RAS到CAS的延迟)是四个时钟周期,因此在第四个时钟周期上面ACT(段激活)和CAS信号产生了碰撞,ACT向后移动一个时钟周期,因此大家可以看到后面的数据传输中间出现了一个时钟周期的BUBBLE

        再来看看Post CAS的操作,此时的各项内存参数是:tRRD=2,tRCD=4,CL=4,AL=3,BL=4。RAS被设在ACT信号后的一个时钟周期上,因此CAS和ACT不会产生冲突,tRCD被AL所取代(实际上大家可以想象到tRCD并没有减小,只是在概念上的转变,CAS向后一个时钟周期,但是AL要比tRCD短,通过调整可以取消信号命令的碰撞),在附加延迟过程中DRAM保持读命令。由于这种设计,ACT和CAS不会再有碰撞,内存读取时序中也没有BUBBLE出现。

    使用Post CAS加Additive Latency会带来三个好处:

    1、可以很容易的取消掉命令总线上的Collision(碰撞)现象
    2、提高了命令和数据总线的效率
    3、没有了Bubble,可以提高实际的内存带宽

    另 普通的DOTHAN的FSB都是533 也就是搭配DDR533的内存刚好能满足内存带宽可是现在的笔记本DDR1最多只有DDR400,一般是333无法满足DOTHAN的FSB这时候内存就成为了系统的瓶颈915平台出来后可以支持DDR2双通道DDR2从400开始,往上还有533。。。。。
    这时候 大家也许已经发现了其实单通道DDR2 533已经完全可以满足DOTHAN的FSB也就是说 DDR2 533开双通道,只有FSB=1066的CPU才能和它匹配 在INTEL1066FSB的U出来以前 DDR2 533双通道基本是浪费 所以 DDR2双通道给Sonama平台带来的性能提升是狠微小的 DOTHAN已经成为Sonama系统的瓶颈 对性能要求不是狠苛刻的朋友完全不用把钱花在双通道的DDR2上

  • 相关阅读:
    Spring Boot (20) 拦截器
    Spring Boot (19) servlet、filter、listener
    Spring Boot (18) @Async异步
    Spring Boot (17) 发送邮件
    Spring Boot (16) logback和access日志
    Spring Boot (15) pom.xml设置
    Spring Boot (14) 数据源配置原理
    Spring Boot (13) druid监控
    Spring boot (12) tomcat jdbc连接池
    Spring Boot (11) mybatis 关联映射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ester2test/p/1390424.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