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CAP与Base理论

    分布一致性的提出

    在分布式系统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数据的复制。在我们的日常开发经验中,相信很多开发人员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假设客户端C1将系统中的一个值K由V1更新为V2,但客户端C2无法立即读取到K的最新值,需要在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读取到。这很正常,因为数据库复制之间存在延时。

    分布式系统对于数据的复制需求一般都来自于以下两个原因:

    1、为了增加系统的可用性,以防止单点故障引起的系统不可用

    2、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通过负载均衡技术,能够让分布在不同地方的数据副本都能够为用户提供服务

    数据复制在可用性和性能方面给分布式系统带来的巨大好处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数据复制所带来的一致性挑战,也是每一个系统研发人员不得不面对的。

    所谓分布一致性问题,是指在分布式环境中引入数据复制机制之后,不同数据节点之间 可能出现的,并无法依靠计算机应用程序自身解决的数据不一致的情况。简单讲,数据一致性就是指在对一个副本数据进行更新的时候,必须确保也能够更新其他的 副本,否则不同副本之间的数据将不一致。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思路是"既然是由于延时动作引起的问题,那我可以将写入的动作阻塞,直到数据复制完成后,才完成写入动作"。 没错,这似乎能解决问题,而且有一些系统的架构也确实直接使用了这个思路。但这个思路在解决一致性问题的同时,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写入的性能。如果你的应 用场景有非常多的写请求,那么使用这个思路之后,后续的写请求都将会阻塞在前一个请求的写操作上,导致系统整体性能急剧下降。

    总得来说,我们无法找到一种能够满足分布式系统所有系统属性的分布式一致性解决方案。因此,如何既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同时又不影响系统运行的性能,是每一个分布式系统都需要重点考虑和权衡的。

    于是,一致性级别由此诞生:

    1、强一致性

    这种一致性级别是最符合用户直觉的,它要求系统写入什么,读出来的也会是什么,用户体验好,但实现起来往往对系统的性能影响大

    2、弱一致性

    这种一致性级别约束了系统在写入成功后,不承诺立即可以读到写入的值,也不久承诺多久之后数据能够达到一致,但会尽可能地保证到某个时间级别(比如秒级别)后,数据能够达到一致状态

    3、最终一致性

    最终一致性弱一致性的一个特例,系统会保证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达到一个数据一致的状态。这里之所以将最终一致性单独提出来,是因为它是弱一致性中非常推崇的一种一致性模型,也是业界在大型分布式系统的数据一致性上比较推崇的模型

    网络分区

    当网络由于发生异常情况,导致分布式系统中部分节点之间的网络延时不断增大,最终导致组成分布式系统的所有节点中,只有部分节点之间能够正常通信,而另一些节点则不能----我们将这个现象称为网络分区。当网络分区出现时,分布式系统会出现局部小集群,在极端情况下,这些局部小集群独立完成原本需要整个分布式系统才能完成的功能,包括对数据的事物处理,这就对分布式一致性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


    网络分区是指在分布式系统中,不同的节点分布在不同的子网络(机房或异地网络) 中,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导致这些子网络出现网络不连通的状况,但各个子网络的内部网络是正常的,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的网络环境被切分成了若干个孤立的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组成一个分布式系统的每个节点的加入与退出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特殊的网络分区

    CAP

    CAP指的是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Consistency(一致性)Availability(可用性)Partition tolerance(分区容错性),三者不可得兼。

    分布式系统的CAP理论:理论首先把分布式系统中的三个特性进行了如下归纳:
    ● 一致性(C):在分布式环境下,一致性是指数据在多个副本之间能否保持一致的特性。在一致性的需求下,当一个系统在数据一致的状态下执行更新操作后,应该保证系统的数据仍然处于一直的状态。
    ● 可用性(A):在集群中一部分节点故障后,集群整体是否还能响应客户端的读写请求。(对数据更新具备高可用性)
    ● 分区容错性(P):分布式系统在遇到任何网络分区故障的时候,仍然需要能够保证对外提供满足一致性和可用性的服务,除非是整个网络环境都发生了故障
     
     
    既然一个分布式系统无法同时满足一致性、可用性、分区容错性三个特点,所以我们就需要抛弃一样:
     
     

    BASE理论

    BASE是Basically Available(基本可用)Soft state(软状态)Eventually consistent(最终一致性)三个短语的缩写。

    BASE理论是对CAP中一致性和可用性权衡的结果,其来源于对大规模互联网系统分布式实践的总结, 是基于CAP定理逐步演化而来的。

    BASE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即使无法做到强一致性,但每个应用都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来使系统达到最终一致性

    接下来看一下BASE中的三要素:

    1、基本可用

    基本可用是指分布式系统在出现不可预知故障的时候,允许损失部分可用性----注意,这绝不等价于系统不可用。比如:

    (1)响应时间上的损失。正常情况下,一个在线搜索引擎需要在0.5秒之内返回给用户相应的查询结果,但由于出现故障,查询结果的响应时间增加了1~2秒

    (2)系统功能上的损失:正常情况下,在一个电子商务网站上进行购物的时候,消费者几乎能够顺利完成每一笔订单,但是在一些节日大促购物高峰的时候,由于消费者的购物行为激增,为了保护购物系统的稳定性,部分消费者可能会被引导到一个降级页面

    2、软状态

    软状态指允许系统中的数据存在中间状态,并认为该中间状态的存在不会影响系统的整体可用性,允许系统在不同节点数据副本之间进行数据同步的过程存在延时

    3、最终一致性

    最终一致性强调的是所有的数据副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同步之后,最终都能够达到一个一致的状态。因此,最终一致性的本质是需要系统保证最终数据能够达到一致,而不需要实时保证系统数据的强一致性。

    总的来说,BASE理论面向的是大型高可用可扩展的分布式系统,和传统的事物ACID特性是相反的,它完全不同于ACID的强一致性模型,而是通过牺牲强一致性来获得可用性,并允许数据在一段时间内是不一致的,但最终达到一致状态。但同时,在实际的分布式场景中,不同业务单元和组件对数据一致性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在具体的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过程中,ACID特性和BASE理论往往又会结合在一起。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szlbm/p/5588543.html

  • 相关阅读:
    android 设置状态栏与标题背景颜色一致
    Android 无标题、全屏设置
    android Activity绑定Service
    lua入门之四元表
    lua入门之三module
    lua入门之二table
    lua入门之一函数
    Cocos2dx 3.10版编译安卓报卷标错误
    js 创建、添加、删除元素节点 添加文本节点
    正则表达式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heRhyme/p/918848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