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觉得,一个概念,如果不理解也不影响使用的话,那么,就没必要去理解 它、去学习它。闭包就是这样一个概念,你不理解它也能很好的用它。俺这两年写as3程序,是天天在和它打交道,甚至有过一个function套一个,一个 方法中套了20多个function的极端例子,但从未深究过它是怎么实现的,它就像水和空气一样,我们不需要知道水是H2O,空气是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的混合物,也活的好好的。
其次,我觉得,网上对闭包概念的解释都太狭隘了,看得人蛋疼,就像回到了i++,++i时代一样。如果非要去理解这个概念,像那样去理解,则收获太小,不值得。
先看看数学上的闭包。
(1,5) 是一个区间,但对这个区间做分析、计算什么的,经常会用到1和5这两个不属于这个区间的值,[1,5]就是(1,5)的闭包。
在生活上,我们办事情,找A部门,A部门说,你先得找B部门盖个章,B部门说,你先得找C部门盖个章,C部门说,这个东西不是我们的职权范围…… 踢皮球,这就是非闭包。闭包就是负责到底,你找到A部门,A部门接待的那个人负责到底,他/她去协调B部门和C部门。
在工程上,闭包就是项目经理,负责调度项目所需要的资源。老板、客户有什么事情,直接找项目经理即可,不用再去找其它的人。
在程序语言中,闭包就是一种语法糖,它以很自然的形式,把我们的目的和我们的目的所涉及的资源全给自动打包在一起,以某种自然、尽量不让人误解的方式让人来使用。至于其具体实现,我个人意见,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不求甚解即可。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在一段代码里去访问外部的局部变量,不提供这种语法糖,需要写非常多的代码,有了闭包这个语法糖,就不用写这么多代码,自然而然的就用了。
这样一来,可以把闭包从一个语法机制提升为一种设计原则:
闭包是从用户角度考虑的一种设计概念,它基于对上下文的分析,把龌龊的事情、复杂的事情和外部环境交互的事情都自己做了,留给用户一个很自然的接口。
在这个原则下,函数式语言中,那种所谓的闭包只是一种“闭包”,还有大量的其它类型的“闭包”等待发现和实现。
结果:
(1)闭包是一种设计原则,它通过分析上下文,来简化用户的调用,让用户在不知晓的情况下,达到他的目的;
(2)网上主流的对闭包剖析的文章实际上是和闭包原则反向而驰的,如果需要知道闭包细节才能用好的话,这个闭包是设计失败的;
(3)尽量少学习。
转自:http://kb.cnblogs.com/page/1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