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幸福的陷阱》读书笔记

    《幸福的陷阱》的作者是接纳承诺疗法(ACT)培训师路斯·哈里斯博士。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心理治疗法:接纳承诺疗法,教给我们一个独特的思考角度、一套新的方法策略,帮助我们从生活中不必要的痛苦里解脱出来,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让自己觉得充实满足的生活方式。这本书适用于每一个在生活之路上困惑、痛苦的人。

    本书说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但对绝大部分人而言,都是非常有帮助的。适用于每一个在生活之路上困惑、痛苦的或者即将困惑、痛苦的人。

    什么是幸福的陷阱?人们都在追求幸福,但往往会陷入到两类陷阱中:第一类是目标牵引式的幸福,认为只要赚到一百万,就会幸福;第二类是容不得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出现的负面情绪。本书针对这两类幸福的陷阱都给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法。

    书中提到的一个例子,一个人的长期目标是成为医生,这需要10年左右的专业训练。如果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死盯住目标,认为只有实现当医生的目标才能幸福,那么这个人当不了医生就不会幸福,并且,10年后即使你真的达成目标,幸福也可能仅是短暂的。这个人大部分时间可能都处于未能达成目标的焦急和达成目标后的失落中。这就是第一类的幸福陷阱:人们错误地以为达成既定目标等同于追求幸福。为此,ACT方法引入价值,把价值和目标做了一个明确的区分。价值是方向性的,可以没有终点,对应的是《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书中的无限游戏。对于一个人而言,价值是人生努力的方向,如果上面这个想当医生的人以“救治和帮助他人”作为自己的价值,那么他在成为医生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做一些与“救治和帮助他人”价值相符的事情,不断给自己带来幸福感。然而,目标是一种“有限的游戏”,是可以完成的,一旦目标完成,这件事就结束了。无限的游戏中可以进行很多次有限的游戏,在价值实现的过程中,本书建议人们设定很多小的短期目标,而不要只是设定一个终极目标。这样小目标的达成可以持续带给我们幸福感,同时也符合个人的价值实现方向。

    第二类陷阱是渴望幸福却经常受到负面情绪困扰。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迷之自信——能够完全主宰自己的身体,孰不知我们经常会上“自己脑子”的当。大脑让我们焦虑、害怕、生气……然而经常有人因为敢于表达负面情绪而自豪,自诩“我就是这么直爽”,这类人被大脑控制得死死的。还有一些人强调控制情绪,用积极想法和心灵鸡汤给自己打气,这类人一旦情绪控制失败,就会变本加厉自我苛责,引发更多的消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书中认为自我感知分为“思考性自我”和“观察性自我”。“思考性自我”经常会给我们讲故事,让我们产生消极或积极的情绪,多半是消极情绪。而“观察性自我”只是观察自身的体验。要想避开第二类陷阱,就要锻炼自己的“观察性自我”,认清大脑通过“思考性自我”给我们讲的消极故事,把这些故事当成背景音,不去管它。这就像是睡觉时候的噪声,你越是注意它,它就越能让你心烦意乱,不能入眠。如果接纳它,平常心看待噪声看,自然就可以不用理会它,它也就不会影响你睡觉。书中给出了很多锻炼“观察性自我”的方法:解离、扩展、正念等。

    在我看来,锻炼“观察性自我”有点像我们儒家文化中的“修心”。《中庸》里面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情绪不发出来可能是情绪控制,但如果是情绪控制就没有后面的“发而皆中节”。正是因为有“发而皆中节”,所以“未发之中”是心上的修炼。儒家讲的修心是形而上的,而本书是方法论上的描述。按照本书给的方法去修心会更加方便,但是必须注意到,本书的方法相较于儒家修心,还有一些不完整的地方。例如儒家修心强调去除“好名、好物、好货”的欲望之心,要致良知,这样的心体可以保证人们追求的都是“善”的价值目标,从而避免人们制定出诸如“受人敬仰”、“积累财富”等私欲式的价值目标。虽然这些私欲式的价值实现也可以获得幸福,但容易跌入我们老祖宗总结出的陷阱“罪莫厚乎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惨于欲得”。

  • 相关阅读:
    jekyll+github搭建个人博客总结
    ES6-let命令
    Ajax-快速上手前后端交互
    第一次项目总结——校园博览会
    Python获取exe文件版本
    @JsonFormat与@DateTimeFormat注解的使用
    前后端时间转化
    左右flex布局
    fastjson将json字符串转化成map的五种方法
    RestTemplate 发送post请求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iaozistudy/p/1374267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