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大众点评的技术部的第一个实习生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面试时候一个比较有趣的事情是,CEO问我是否用过这个网站,我脱口而出没用过,当时他脸上小写着一个尴尬。后来毕业的时候在整理物品的时候,发现竟然有一张点评网的老版会员卡尘封在箱子里有几年了。回想起来,是在大二的时候为了找吃的就知道了这家网站,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申请了一张会员卡,没想到还真的邮过来了,这算是我和O2O的第一次接触。从此以后因为学校地处偏远,也比较少的进城,就逐渐淡忘了。

    作为点评网技术部的第一个实习生(2007年),其实我的毕业论文也是在这家公司完成的,是做搜索纠错的项目。当时,搜索的纠错和拼音suggestion还并没有像今天一样已经成为标配,只有google、百度这样的公司才有,但我们发现有20%的搜索是没有结果返回的,绝大多数是因为同音错字、型近错字或者干脆输入的就是拼音导致的。随着研究的深入慢慢发现这可以作为一个话题来讨论,既有理论研究的空间,也有实际应用的价值。也正是通过这个项目,我完成了从一个应届生到工程师的转变,了解了二八法则,了解了理论推理更加侧重对问题的精确描述和证明推导,而工程化更加侧重实现的可行性、代价和收益,也初步了解了产品设计是如何指导工程实现的。

    实习期间另一个最大的变化是体重。高中和大学一直120的体重,甚至一度让我怀疑我属于非常幸福的吃不胖的那一类人,直到加入点评网开始。当时技术部只有10个人,作为全公司对美食追其最低的一伙人,依然保持着中午去饭店点菜的传统。从大四开始实习了两个月之后,突然发现体重长了20斤,当时的感觉非常复杂,即为证明了自己也有能力长胖而感到欣喜,又为未来正式入职之后的前途感到担忧。

    另外,当时在实习期也是有工号的,而且和正式员工统一编排,所以我的第一个工号是2xx。后来在大四的下学期偷懒去玩了两个月,再正式入职的时候,工号就变成了4xx。可见当时的发展速度也是很快的,技术部也从10人增长到了20人,最重要的是有了专门的前端和测试人员。


    2008年,中国的互联网还处在爆发的前夜。当时应届生应聘市场的情况是:外企是万众所期,百度的技术流口碑很好因此是国内公司的首选,腾讯是求着候选人去面试,阿里大多数人根本没听说过。绝大多数人对互联网的了解还只是门户、博客和搜索。前端、测试、产品经理、运营都刚刚开始出现方法论并且向专业化发展。互联网是小众市场,尤其是用户产品更是了解的人很少,可以说进入这个行业的应届生多数都是误打误撞的。

    当时的人心还普遍是比较踏实的。没有今天的各路 CXO 满天飞的盛况(以至于某招聘网站的口号是“11万CEO在线等你来聊”),也没有满街都是上亿美元融资的新闻,也没有处处都是年年十倍增长、三年上市的豪言壮语。当时大家普遍的心态还是做实事,说真话,解决实际问题。职业上更追求长线的提高,而不是一年跳三次槽早早地迷失在职业生涯中,错过了专业化的机会。技术上也更追求深度,而不是每天盯着各个语言、框架的排名而不停地切换技术栈。实际上,我们今天看到很多公司的估值和融资,也仅仅存在于媒体的新闻稿上。

    公司的凝聚力主要靠三件事:事业、利益和人情。

    事业上,切实能看到用户量和收入的增长,也主要得益于当时社会风气没那么浮躁,一年两三倍的收入增长已经是很强的激励。当年并没有人看到两年后O2O市场会如此的火爆,因为没有人预料到消费会爆发的如此之快。而真的当两年后O2O市场开始热得过分的时候,一直身处其中很多年的人反而是更加的冷静客观,并不认可纯烧钱的模式,放慢步调,反而能比别人活的更久一点。当一个行业变得过热和不理性的时候,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突然冒出一大批在媒体上大放厥词的行业领袖们,只谈愿景不谈实际,只谈未来不谈眼前,以至于开始神话自己,着往往都是谎言的开始,回想起来是非常可笑的。所以,看看今天的全民P2P,可穿戴设别,VR,以及全民炒股、创业,不了解内情的人一定要慎入。

    利益上,创业公司的工作强度比大公司大,又缺少品牌,薪资也不太可能和大公司竞争,做大一点的时候又面临被挖角的危险,所以能留下来人的只能是期权。尤其是脑力劳动型职位,工作产出与个人的心态有非常大的关系。而且能明显地看出,有期权的员工和没有期权的员工流动性差异非常大。事实上,在当初各项制度都不健全的环境下,很多公司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都是在面临危机或者引入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后,才逐渐完善的。我始终认为,一个公司对待期权的态度,是公司风格最根本的表现。

    人情上,我感觉点评网是同等量级的公司中做的最好的之一,起码在初期是如此。这和最开始聚集到一起的员工的共性——“吃货”不无关系。其实说吃货有点小了,说吃喝玩乐更准确一些。聚餐是必不可少的,聚餐又往往和KTV、泡澡、出游结合的紧密。身在点评网,不知道哪里吃喝玩乐的又好又便宜显然是不科学的,所以Team Building 总能多快好省地跨部门组织起来。和其他公司相比,这加深了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了解,工作时候的配合更加高效和顺畅。当然,创始人本身即是吃货之一,更加提高了类似活动的热度。

    所以,每当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记得的往往不是实习的时候每天上下班四个小时,不是加班多么的多和疲劳,也不是遇到问题的时候的恼怒和纠结;而最先出现的都是公司业绩的进步,加班到深夜后一起聚餐和聊人生的Happy,一起和某某女生多的部门一起 Building 的情景。


    商场上当然是以成败论英雄,但人生并不一定每个人都要走同样的路。

    或许你注定不愿意为求目而不择手段,没法走到那个孤家寡人的巅峰。但做一个能让人想起来温馨的大公司,已经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种感觉不一定很强烈,不一定非要泪洒离别酒会,也不一定非要在那天晒晒工牌,只要能常常想起来能觉得亲切,愿意能时常回去看看,见了面都挂着CXO 的Title还能找回一个 Team 的感觉。我觉得,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壮烈的悲情。更何况,又给社会贡献了一批财富自由的 CXO 们和投资人们,这或许是最好的慰藉。

  • 相关阅读:
    mysql的存储过程与事务入门
    关于CreateProcess函数一些经验
    windows下dump文件调试
    指针相关
    nsi脚本中执行.bat文件要隐藏dos窗口问题
    C 预处理
    __declspec(dllimport)与__declspec(dllexport)作用总结
    [转]window下使用SetUnhandledExceptionFilter捕获让程序的崩溃
    字符集与编码[转]
    vc下项目的头文件包含目录以及库导入预计库目录设置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igermee/p/562494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