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java_IO流之 NIO

    ### NIO 定义 即新IO,在JDK1.4的java.nio.*包中引入,其目的在于提高速度。

    在Java1.4之前的I/O系统中,提供的都是面向流的I/O系统,系统一次一个字节地处理数据,一个输入流产生一个字节的数据,一个输出流消费一个字节的数据,面向流的I/O速度非常慢,而在Java 1.4中推出了NIO,这是一个面向块的I/O系统,系统以块的方式处理处理,每一个操作在一步中产生或者消费一个数据库,按块处理要比按字节处理数据快的多。

    速度的提高来自于所使用的结构更接近于操作系统执行IO的方式:通道和缓冲期。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煤矿,通道是一个包含煤层(数据)的矿藏,而缓冲器则是派送到矿藏的卡车。卡车满载煤炭而归,我们再从卡车上获得煤炭。也就说,我们并没有直接好通道交互,我们只和缓冲区交互。

    缓冲区(Buffer)

    缓冲区本质上是一块可以写入数据,然后可以从中读取数据的内存。这块内存被包装成NIO Buffer对象,并提供了一组方法,用来方便的访问该块内存。,在NIO库中,所有数据都是用缓冲区处理的。在读取数据时,它是直接读到缓冲区中的; 在写入数据时,它也是写入到缓冲区中的;任何时候访问 NIO 中的数据,都是将它放到缓冲区中。而在面向流I/O系统中,所有数据都是直接写入或者直接将数据读取到Stream对象中。

    在NIO中,所有的缓冲区类型都继承于抽象类Buffer,最常用的就是ByteBuffer,对于Java中的基本类型,基本都有一个具体Buffer类型与之相对应,它们之间的继承关系如下图所示:

    Buffer基本用法

    使用Buffer读写数据一般遵循以下四个步骤:

    1. 写入数据到Buffer
    2. 调用flip()方法
    3. 从Buffer中读取数据
    4. 调用clear()方法或者compact()方法

    当向buffer写入数据时,buffer会记录下写了多少数据。一旦要读取数据,需要通过flip()方法将Buffer从写模式切换到读模式。在读模式下,可以读取之前写入到buffer的所有数据。

    一旦读完了所有的数据,就需要清空缓冲区,让它可以再次被写入。有两种方式能清空缓冲区:调用clear()或compact()方法。clear()方法会清空整个缓冲区。compact()方法只会清除已经读过的数据。任何未读的数据都被移到缓冲区的起始处,新写入的数据将放到缓冲区未读数据的后面。

    通道(Channel)

    通道是一个对象,通过它可以读取和写入数据,当然了所有数据都通过Buffer对象来处理。我们永远不会将字节直接写入通道中,相反是将数据写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字节的缓冲区。同样不会直接从通道中读取字节,而是将数据从通道读入缓冲区,再从缓冲区获取这个字节。

    通道类似流,但又有些不同:

    • 既可以从通道中读取数据,又可以写数据到通道。但流的读写通常是单向的。
    • 通道可以异步读写
    • 通道中数据总要先读到Buffer,或者从一个Buffer写入

    这个图看着好混乱,那我们讲几个比较重要的通道:

    • FileChannel : 从文件中读写数据。
    • DatagramChannel :通过UDP读写网络中的数据。
    • SocketChannel :通过TCP读写网络中的数据。
    • ServerSocketChannel: 监听新进来的TCP连接,像Web服务器那样。对每一个新进来的连接都会创建一个SocketChannel。

    Channel基本用法

    1. 获取Channel
    2. 创建Buffer
    3. 将数据从Channel读取到Buffer

    为了说明,下面举个读文件的例子。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FileInputStream fin = new FileInputStream("test.txt");
    			// get channel
    			FileChannel fc = fin.getChannel();
    			// buffer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allocate(1024);
    			//read data to buffer
    			fc.read(buffer);
    			buffer.flip();
    			while(buffer.remaining()>0){
    				byte b = buffer.get();
    				System.out.print((char)b);
    			}
    			fin.close();
    			
    		} catch (FileNotFoun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阻塞IO(常规IO) VS 非阻塞IO(NIO)

    • Java IO的各种流是阻塞的。这意味着,当一个线程调用read() 或 write()时,该线程被阻塞,直到有一些数据被读取,或数据完全写入。该线程在此期间不能再干任何事情了。
    • Java NIO的非阻塞模式,使一个线程从某通道发送请求读取数据,但是它仅能得到目前可用的数据,如果目前没有数据可用时,就什么都不会获取。而不是保持线程阻塞,所以直至数据变的可以读取之前,该线程可以继续做其他的事情;非阻塞写也是如此。一个线程请求写入一些数据到某通道,但不需要等待它完全写入,这个线程同时可以去做别的事情。 线程通常将非阻塞IO的空闲时间用于在其它通道上执行IO操作,所以一个单独的线程现在可以管理多个输入和输出通道(channel)。

    所以这就引入一个概念,选择器

    选择器(Selectors)

    Selector允许单线程处理多个 Channel。如果你的应用打开了多个连接(通道),但每个连接的流量都很低,使用Selector就会很方便。

    你可以注册多个通道使用一个选择器,然后使用一个单独的线程来“选择”通道:这些通道里已经有可以处理的输入,或者选择已准备写入的通道。这种选择机制,使得一个单独的线程很容易来管理多个通道。

    使用

    要使用Selector,得向Selector注册Channel,然后调用它的select()方法。这个方法会一直阻塞到某个注册的通道有事件就绪。一旦这个方法返回,线程就可以处理这些事件,事件的例子有如新连接进来,数据接收等。

  • 相关阅读:
    我的WCF之旅(1):创建一个简单的WCF程序
    网页设计中颜色的搭配
    CSS HACK:全面兼容IE6/IE7/IE8/FF的CSS HACK
    UVa 1326 Jurassic Remains
    UVa 10340 All in All
    UVa 673 Parentheses Balance
    UVa 442 Matrix Chain Multiplication
    UVa 10970 Big Chocolate
    UVa 679 Dropping Balls
    UVa 133 The Dole Queue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ina-smile/p/524532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