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上升子序列的O(n*logn)算法分析如下:
先回顾经典的O(n^2)的动态规划算法,设a[t]表示序列中的第t个数,dp[t]表示从1到t这一段中以t结尾的最长上升子序列的长度,初始时设dp [t] = 0(t = 1, 2, ..., len(a))。则有动态规划方程:dp[t] = max{1, dp[j] + 1} (j = 1, 2, ..., t - 1, 且a[j] < a[t])。
现在,我们仔细考虑计算dp[t]时的情况。假设有两个元素a[x]和a[y],满足
(1)x < y < t
(2)a[x] < a[y] < a[t]
(3)dp[x] = dp[y]
此时,选择dp[x]和选择dp[y]都可以得到同样的dp[t]值,那么,在最长上升子序列的这个位置中,应该选择a[x]还是应该选择a[y]呢?
很明显,选择a[x]比选择a[y]要好。因为由于条件(2),在a[x+1] ... a[t-1]这一段中,如果存在a[z],a[x] < a[z] < a[y],则与选择a[y]相比,将会得到更长的上升子序列。
再根据条件(3),我们会得到一个启示:根据dp[]的值进行分类。对于dp[]的每一个取值k,我们只需要保留满足dp[t] = k的所有a[t]中的最小值。设D[k]记录这个值,即D[k] = min{a[t]} (dp[t] = k)。
注意到D[]的两个特点:
(1) D[k]的值是在整个计算过程中是单调不上升的。
(2) D[]的值是有序的,即D[1] < D[2] < D[3] < ... < D[n]。
利用D[],我们可以得到另外一种计算最长上升子序列长度的方法。设当前已经求出的最长上升子序列长度为len。先判断a[t]与D[len]。若a [t] > D[len],则将a[t]接在D[len]后将得到一个更长的上升子序列,len = len + 1, D[len] = a [t];否则,在D[1]..D[len]中,找到最大的j,满足D[j] < a[t]。令k = j + 1,则有a [t] <= D[k],将a[t]接在D[j]后将得到一个更长的上升子序列,更新D[k] = a[t]。最后,len即为所要求的最长上升子序列的长度。
在上述算法中,若使用朴素的顺序查找在D[1]..D[len]查找,由于共有O(n)个元素需要计算,每次计算时的复杂度是O(n),则整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2),与原来的算法相比没有任何进步。但是由于D[]的特点(2),我们在D[]中查找时,可以使用二分查找高效地完成,则整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下降为O(nlogn),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D[]在算法结束后记录的并不是一个符合题意的最长上升子序列!
hdu 1950 Bridging signals
1 #include<cstdio> 2 #include<cstring> 3 #define MAXN 40005 4 5 int a[MAXN],D[MAXN],len; 6 7 int binary_search(int i) 8 { 9 int left,right,mid; 10 left=0,right=len; 11 while(left<right) 12 { 13 mid = left+(right-left)/2; 14 if(D[mid]>=a[i]) right=mid; 15 else left=mid+1; 16 } 17 return left; 18 } 19 20 int main() 21 { 22 //freopen("input.txt","r",stdin); 23 int T,p,i,j,k; 24 scanf("%d",&T); 25 while(T--) 26 { 27 scanf("%d",&p); 28 for(i=1; i<=p; ++i) 29 scanf("%d",&a[i]); 30 31 D[1] = a[1]; 32 len=1; 33 for(i=2; i<=p; ++i) 34 { 35 if(a[i]>D[len]) 36 D[++len]=a[i]; 37 else 38 { 39 int j=binary_search(i); // 如果用STL: pos=lower_bound(ans,ans+len,arr[i])-ans; 40 D[j] = a[i]; 41 } 42 } 43 printf("%d ",len); 44 } 45 return 0; 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