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nblogs.com/lxm20145215----/p/6486204.html
实验目标:
本次实践的对象是一个名为pwn20145202的linux可执行文件。
该程序正常执行流程是:main调用foo函数,foo函数会简单回显任何用户输入的字符串。
该程序同时包含另一个代码片段,getShell,会返回一个可用Shell。正常情况下这个代码是不会被运行的。我们实践的目标就是想办法运行这个代码片段。
使用两种方法:
1.利用foo函数的Bof漏洞,构造一个攻击输入字符串,覆盖返回地址,触发getShell函数。
2.手工修改可执行文件,改变程序执行流程,直接跳转到getShell函数。
这几种思路,基本代表现实情况中的攻击目标
(1)运行原本不可访问的代码片段
(2)强行修改程序执行流
(3)以及注入运行任意代码
1 直接修改程序机器指令,改变程序执行流程
"call 8048491 "是汇编指令,是说这条指令将调用位于地址8048491处的foo函数;其对应机器指令为“e8 d7ffffff”,e8即跳转之意。本来正常流程,此时此刻EIP的值应该是下条指令的地址,即80484ba,但一解释e8这条指令呢,CPU就会转而执行 “EIP + d7ffffff”这个位置的指令。“d7ffffff”是补码,表示-41,41=0x29,80484ba +d7ffffff= 80484ba-0x29正好是8048491这个值,
main函数调用foo,对应机器指令为“ e8 d7ffffff”,那我们想让它调用getShell,只要修改“d7ffffff”为,"getShell-80484ba"对应的补码就行。用Windows计算器,直接 47d-4ba就能得到补码,是c3ffffff。
下面我们就修改可执行文件,将其中的call指令的目标地址由d7ffffff变为c3ffffff。
以下操作是在vi内
1.按ESC键
2.输入如下,将显示模式切换为16进制模式
:%!xxd
3.查找要修改的内容
/e8d7
4.找到后前后的内容和反汇编的对比下,确认是地方是正确的
5.修改d7为c3
![](http://images2015.cnblogs.com/blog/994272/201703/994272
20170304140227173-685122905.jpg)
6.转换16进制为原格式
:%!xxd -r
7.存盘退出vi
:wq
8.再反汇编看一下,call指令是否正确调用getShell
2 通过构造输入参数,造成BOF攻击,改变程序执行流
发现该可执行文件正常运行是调用如下函数foo,这个函数有Buffer overflow漏洞
上面的call调用foo,同时在堆栈上压上返回地址值:80484ba
为了确定使用多少个字节才会使缓冲区溢出,这里使用暴力破解法,及一个一个字符添加直到出现Segmentation fault字样。
毋庸置疑,答案是27字节
但是我们的目标是将寄存器%eip的值给覆盖掉,并非单纯地找到溢出长度
这里使用GDB调试:
同时查看每个寄存器的值,查看的关键是寄存器eip的值
再次调试查看是哪个字符被覆盖到了eip中:
如果输入字符串1111111122222222333333334444444412345678,那 1234 那四个数最终会覆盖到堆栈上的返回地址,进而CPU会尝试运行这个位置的代码。那只要把这四个字符替换为 getShell 的内存地址,输给pwn20145320,pwn20145320就会运行getShell。
getShell的内存地址是0804847d。
接下来要确认下字节序(这里是低字节放在高位的大端法),简单说是输入11111111222222223333333344444444x7dx84x04x08。(前面32字节可以任意输入)。
由为我们没法通过键盘输入x7dx84x04x08这样的16进制值,所以先生成包括这样字符串的一个文件。x0a表示回车,如果没有的话,在程序运行时就需要手工按一下回车键。
毋庸置疑,成功了。
3.试验的反思
我感觉如果我当时要是申请课题负责人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