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步入正轨——以客户的视角审视软件交付

         暂时忘记一会儿敏捷,假设你就是客户。资金和项目可都是你自己的,你已经雇用了顶尖的团队去交付你想要的软件。

        怎样才能让你相信所雇用的团队正在进行实际交付是一摞摞的文件、计划和报告,还是每周都定期交付了你认为具有最重要特性并且测试过的可工作软件呢?

    所以当开始以客户的视角来审视软件交付时,你也就步入正轨了。

    (1)     要将大问题拆分为许多小问题。


    一周时间相对较短,你不可能在一周内完成所有任务。要想搞定一切,就得将棘手的大问题分割为更小、更简单、更易于管理的小问题。

    (2)要将注意力集中于最重要的事物,心无杂念。

    我们所交付的传统软件项目对于客户很少有或者说几乎没有什么价值。

    当然,你需要文档,也需要计划。但是它们仅支持一样东西———可工作的软件。

    每周都交付一些有价值的软件迫使你更精益,放弃任何不能增值的工作。这样就可以只带上必需品轻装前进了。

    (3)确保正在交付的东西可以工作。

    每周都交付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意味着你要交付更好的软件产品,也就意味着你要进行很多测试———尽早而且经常性的测试。

    不断摒弃一些东西,直到项目截止,这时日常测试会成为你的一种生活方式。你就是问题的终结者。 

    (4)寻求反馈。

    你要定期停下来,向客户征求一下你的目标是否正确,否则怎会知道是否达到预定目标?反馈好比是汽车的大灯,能够穿透前方的雾霭,即使在高速公路上把车子开到100公里/小时也仍然会安然无恙。没有它,客户就会失去对汽车的控制,而你也会栽在沟里面。

    (5)必要时可以改变过程。


        项目会有偶然情况发生,事情也会发生变化。一周中最重要的事情也可能被移到下一周。

        如果创建一个计划后只是循规蹈矩,那么当实施计划时就无法做到收放自如、随需应变。当现实破坏了计划,你要改变的是计划而不是现实,其原因也正是如此。

    (6)要勇于负责。

    如果你承诺每周都交付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然后向客户展示将他们的钱用在了哪方面,那么你要勇于负责。

    需要控制质量。

    需要控制进度。

    需要设定期望值。

    需要花钱时就像在掏自己的钱包,要格外吝惜。


        那我的意思是大家都要以这种方式工作不可能这就好比多数人有不良饮食习惯同时还懒于运动。

        每周都交付有价值的东西并不适合胆怯者。它会让你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这在以前你是想都不敢想的。你会无处可藏。你要么做出些有价值的东西,要么什么都别做。

        但是如果你喜欢可见性,专注质量并且对执行有着非常强烈的渴望,那么在敏捷团队中工作会让你个人受益匪浅,乐趣多多。

        如果每周交付让你觉得压力过大,那也不要担心,这没什么关系。多数敏捷团队开始时都是每两周交付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大团队会每三周一次)

    这只是个比喻,让你设想一下要定期给客户提交可工作的软件,然后得到一些反馈,必要时再改变进程。就这些。


    ——摘自《敏捷武士:看敏捷高手交付卓越软件》

  • 相关阅读:
    【leetcode】1295. Find Numbers with Even Number of Digits
    【leetcode】427. Construct Quad Tree
    【leetcode】1240. Tiling a Rectangle with the Fewest Squares
    【leetcode】1292. Maximum Side Length of a Square with Sum Less than or Equal to Threshold
    【leetcode】1291. Sequential Digits
    【leetcode】1290. Convert Binary Number in a Linked List to Integer
    【leetcode】1269. Number of Ways to Stay in the Same Place After Some Steps
    【leetcode】1289. Minimum Falling Path Sum II
    【leetcode】1288. Remove Covered Intervals
    【leetcode】1287. Element Appearing More Than 25% In Sorted Array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turingbooks/p/254903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