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C算法是simple linear iterative cluster的简称,该算法用来生成超像素(superpixel)。
基本思想
算法大致思想是这样的,将图像从RGB颜色空间转换到CIE-Lab颜色空间,对应每个像素的(L,a,b)颜色值和(x,y)坐标组成一个5维向量V[L,a,b,x,y],两个像素的相似性即可由它们的向量距离来度量,距离越大,相似性越小。
算法首先生成K个种子点,然后在每个种子点的周围空间里搜索距离该种子点最近的若干像素,将他们归为与该种子点一类,直到所有像素点都归类完毕。然后计算这K个超像素里所有像素点的平均向量值,重新得到K个聚类中心,然后再以这K个中心去搜索其周围与其最为相似的若干像素,所有像素都归类完后重新得到K个超像素,更新聚类中心,再次迭代,如此反复直到收敛。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很像K-means聚类算法。
该算法接受一个参数K,用于指定生成的超像素数目。设原图有N个像素,则分割后每块超像素大致有N/K个像素,每块超像素的边长大致为S=[N/K]^0.5,开始我们每隔S个像素取一个聚类中心,然后以这个聚类中心的周围2S*2S为其搜索空间,与其最为相似的若干点即在此空间中搜寻。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了避免所选的聚类中心是边缘和噪声这样的不合理点,算法做了改进, 在3*3的窗口中将聚类中心移动到梯度最小的区域,梯度定义为
G(x,y)=[V(x+1,y)-V(x-1,y)]^2+[V(x,y+1)-V(x,y-1)]^2
这样就可以避免上面所说的情况。
因为L,a,b在CIE-Lab颜色空间,L,a,b的大小有限制,而图像尺寸则没有限制,如果图片的尺寸比较大,会造成衡量向量距离时空间距离(x,y)的影响过大,所以需要调制空间距离(x,y)的影响,所以需要对x,y进行normalize。改进向量距离的度量如下:
d_lab=[(Lk-Li)^2+(ak-ai)^2+(bk-bi)^2]^0.5
d_xy=[(Xi-Xk)^2+(Yk-Yi)^2]^0.5
Ds=d_lab+(m/S)*d_xy
m用来调整d_xy的权值,一般为1-20,在算法中设置为10。
最后可能出现一些小的区域d被标记为归属某一块超像素但却与这块超像素没有连接,这就需要把这块小区域d重新归类为与这块小区域d连接的最大的超像素中去,以保证每块超像素的完整。
算法流程
来看看效果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