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http请求到响应经历的阶段

    浏览器的一个请求从发送到返回都经历了什么?

     
     
    浏览器输入url经历图
    分析过程:
    1.用户输入url,浏览器内部代码将url进行拆分解析
    url解析图
     
    2.浏览器首先去找本地的hosts文件,检查在该文件中是否有相应的域名、IP对应关系,如果有,则向其IP地址发送请求,如果没有就会将domain(域)发送给 dns(域名服务器)进行解析(解析如下图),将域名解析成对应的服务器IP地址,发回给浏览器
     
    DNS解析domian过程图
    注释:(结合上图看)
    浏览器客户端向本地DNS服务器发送一个含有域名www.cnblogs.com的DNS查询报文。
    本地DNS服务器把查询报文转发到根DNS服务器,根DNS服务器注意到其com后缀,于是向本地DNS服务器返回comDNS服务器的IP地址。
    本地DNS服务器再次向comDNS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comDNS服务器注意到其www.cnblogs.com后缀并用负责该域名的权威DNS服务器的IP地址作为回应。
    最后,本地DNS服务器将含有www.cnblogs.com的IP地址的响应报文发送给客户端。
     
    3.浏览器费了一顿周折终于拿到了服务器IP,接下来就是网络通信(过程如下图),分层由高到低分别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发送端从应用层往下走,接收端从数据链路层往上走
    首先:应用层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
    HTTP请求包括请求报头和请求主体两个部分,其中请求报头包含了至关重要的信息,包括请求的方法(GET / POST)、目标url、遵循的协议(http / https / ftp…),返回的信息是否需要缓存,以及客户端是否发送cookie等。
    请求报文
     
    然后:传输层TCP传输报文
       位于传输层的TCP协议为传输报文提供可靠的字节流服务。它为了方便传输,将大块的数据分割成以报文段为单位的数据包进行管理,并为它们编号,方便服务器接收时能准确地还原报文信息。TCP协议通过“三次握手”等方法保证传输的安全可靠。
    客户端发送一个带有SYN标志的数据包给服务端,在一定的延迟时间内等待接收的回复。服务端收到后,回传一个带有SYN/ACK标志的数据包以示传达确认信息,最后客户端再回传一个带ACK标志的数据包,代表握手结束,连接成功。
     
    SYN (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同步序列编号
    ACK  (Acknowledgement)确认字符
     
    下图也可以这么理解:
    客户端:“你好,在家不,有你快递。”---SYN
    服务端:“在的,送来就行。”-----SYN/ACK
    客户端:“好嘞。”-----ACK
     
    接着:网络层IP协议查询MAC地址
       IP协议的作用是把TCP分割好的各种数据包传送给接收方。而要保证确实能传到接收方还需要接收方的MAC地址,也就是物理地址。IP地址和MAC地址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网络设备的IP地址可以更换,但是MAC地址一般是固定不变的。ARP协议可以将IP地址解析成对应的MAC地址。当通信的双方不在同一个局域网时,需要多次中转才能到达最终的目标,在中转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下一个中转站的MAC地址来搜索下一个中转目标。
    数据到达数据链路层
       在找到对方的MAC地址后,就将数据发送到数据链路层传输。这时,客户端发送请求的阶段结束
     
    再次:服务器接收数据
       接收端的服务器在链路层接收到数据包,再层层向上直到应用层。这过程中包括在运输层通过TCP协议将分段的数据包重新组成原来的HTTP请求报文。
    服务器响应请求
       服务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HTTP请求后,查找客户端请求的资源,并返回响应报文,响应报文中包括一个重要的信息——状态码。状态码由三位数字组成,
    其中比较常见的是200 OK表示请求成功。
    301表示永久重定向,即请求的资源已经永久转移到新的位置。在返回301状态码的同时,响应报文也会附带重定向的url,客户端接收到后将http请求的url做相应的改变再重新发送。
    404 not found 表示客户端请求的资源找不到。
     
    最后: 服务器返回相应文件
        服务器端收到请求后的由web服务器(准确说应该是http服务器)处理请求,诸如Apache、Ngnix、IIS等。web服务器解析用户请求,知道了需要调度哪些资源文件,再通过相应的这些资源文件处理用户请求和参数,并调用数据库信息,最后将结果通过web服务器返回给浏览器客户端。
    服务器有自己的MVC 结构(如下图)
     
    关闭TCP连接
    为了避免服务器与客户端双方的资源占用和损耗,当双方没有请求或响应传递时,任意一方都可以发起关闭请求。与创建TCP连接的3次握手类似,关闭TCP连接,需要4次握手。
     
    4次握手
    上图可以这么理解:
    客户端:“兄弟,我这边没数据要传了,咱关闭连接吧。”----FIN
    服务端:“收到,我看看我这边有木有数据了。”----ACK
    服务端:“兄弟,我这边也没数据要传你了,咱可以关闭连接了。”----FIN
    客户端:“好嘞。”----ACK
     
    4.页面的渲染阶段
    流程:
    1. 解析HTML生成DOM树。
    2. 解析CSS生成CSSOM规则树。
    3. 将DOM树与CSSOM规则树合并在一起生成渲染树。
    4. 遍历渲染树开始布局,计算每个节点的位置大小信息。
    5. 将渲染树每个节点绘制到屏幕。
     
     
    webkit渲染引擎流程
     
    过程的重点:
     
    渲染阻塞
    当浏览器遇到一个 script 标记时,DOM 构建将暂停,直至脚本完成执行,然后继续构建DOM。每次去执行JavaScript脚本都会严重地阻塞DOM树的构建,如果JavaScript脚本还操作了CSSOM,而正好这个CSSOM还没有下载和构建,浏览器甚至会延迟脚本执行和构建DOM,直至完成其CSSOM的下载和构建。
    所以,script 标签的位置很重要。实际使用时,可以遵循下面两个原则:
    CSS 优先:引入顺序上,CSS 资源先于 JavaScript 资源。
    JS置后:我们通常把JS代码放到页面底部,且JavaScript 应尽量少影响 DOM 的构建。
    当解析html的时候,会把新来的元素插入dom树里面,同时去查找css,然后把对应的样式规则应用到元素上,查找样式表是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去匹配的。
    例如: div p {font-size: 16px},会先寻找所有p标签并判断它的父标签是否为div之后才会决定要不要采用这个样式进行渲染)。
    所以,我们平时写CSS时,尽量用id和class,千万不要过渡层叠。
     
    渲染树绘制
    在绘制阶段,遍历渲染树,调用渲染器的paint()方法在屏幕上显示其内容。渲染树的绘制工作是由浏览器的UI后端组件完成的。
    reflow与repaint:
    根据渲染树布局,计算CSS样式,即每个节点在页面中的大小和位置等几何信息。HTML默认是流式布局的,CSS和js会打破这种布局,改变DOM的外观样式以及大小和位置。这时就要提到两个重要概念:replaint和reflow。
    replaint:屏幕的一部分重画,不影响整体布局,比如某个CSS的背景色变了,但元素的几何尺寸和位置不变。
    reflow: 意味着元件的几何尺寸变了,我们需要重新验证并计算渲染树。是渲染树的一部分或全部发生了变化。这就是Reflow,或是Layout。
    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减少reflow和replaint,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少有用table布局的原因之一。
    display:none 会触发 reflow,visibility: hidden属性并不算是不可见属性,它的语义是隐藏元素,但元素仍然占据着布局空间,它会被渲染成一个空框,所以visibility:hidden 只会触发 repaint,因为没有发生位置变化。
    有些情况下,比如修改了元素的样式,浏览器并不会立刻 reflow 或 repaint 一次,而是会把这样的操作积攒一批,然后做一次 reflow,这又叫异步 reflow 或增量异步 reflow。
    有些情况下,比如 resize 窗口,改变了页面默认的字体等。对于这些操作,浏览器会马上进行 reflow。
     
    参考:
    https://www.cnblogs.com/webdeve/p/7865520.html
    https://www.cnblogs.com/kongxy/p/4615226.html
  • 相关阅读:
    手写一个类django框架
    Django基础知识
    JQuery知识点总结
    javascript知识点整理
    html知识点一
    mysql之sql语句
    通过非IO阻塞模型实现ftp并发的小代码
    python学习第三十三节(IO模型)
    python学习第三十二节(进程间通信、进程池、协程)
    IntelliJ IDEA For Mac 快捷键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angsea/p/1026599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