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Kafka设计解析(二十一)关于Kafka幂等producer的讨论

    转载自 huxihx,原文链接 关于Kafka幂等producer的讨论

    众所周知,Kafka 0.11.0.0版本正式支持精确一次处理语义(exactly once semantics,下称EOS)。Kafka的EOS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 幂等producer:保证发送单个分区的消息只会发送一次,不会出现重复消息
    • 事务(transaction):保证原子性地写入到多个分区,即写入到多个分区的消息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回滚
    • 流处理EOS:流处理本质上可看成是“读取-处理-写入”的管道。此EOS保证整个过程的操作是原子性。注意,这只适用于Kafka Streams

    上面3种EOS语义有着不同的应用范围,幂等producr只能保证单分区上无重复消息;事务可以保证多分区写入消息的完整性;而流处理EOS保证的是端到端(E2E)消息处理的EOS。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EOS。以下是启用方法:

    • 启用幂等producer:在producer程序中设置属性enable.idempotence=true,但不要设置transactional.id。注意是不要设置,而不是设置成空字符串或"null"
    • 启用事务支持:在producer程序中设置属性transcational.id为一个指定字符串(你可以认为这是你的事务名称,故最好起个有意义的名字),同时设置enable.idempotence=true
    • 启用流处理EOS:在Kafka Streams程序中设置processing.guarantee=exactly_once

    本文主要讨论幂等producer的设计与实现。

    所谓幂等producer指producer.send的逻辑是幂等的,即发送相同的Kafka消息,broker端不会重复写入消息。同一条消息Kafka保证底层日志中只会持久化一次,既不会丢失也不会重复。幂等性可以极大地减轻下游consumer系统实现消息去重的工作负担,因此是非常实用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幂等producer提供的语义保证是有条件的:

    • 单分区幂等性:幂等producer无法实现多分区上的幂等性。如前所述,若要实现多分区上的原子性,需要引入事务
    • 单会话幂等性:幂等producer无法跨会话实现幂等性。即使同一个producer宕机并重启也无法保证消息的EOS语义

    虽然有上面两个限制,幂等producer依然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新功能。下面我们来讨论下它的设计原理。如果要实现幂等性, 通常都需要花费额外的空间来保存状态以执行消息去重。Kafka的幂等producer整体上也是这样的思想。

    首先,producer对象引入了一个新的字段:Producer ID(下称PID),它唯一标识一个producer,当producer启动时Kafka会为每个producer分配一个PID(64位整数),因此PID的生成和分配对用户来说是完全透明的,用户无需考虑PID的事情,甚至都感受不到PID的存在。其次,0.11 Kafka重构了消息格式(有兴趣的参见Kafka 0.11消息设计),引入了序列号字段(sequence number,下称seq number)来标识某个PID producer发送的消息。和consumer端的offset类似,seq number从0开始计数并严格单调增加。同时在broker端会为每个PID(即每个producer)保存该producer发送过来的消息batch的某些元信息,比如PID信息、消息batch的起始seq number及结束seq number等。这样每当该PID发送新的消息batch时,Kafka broker就会对比这些信息,如果发生冲突(比如起始seq number和结束seq number与当前缓存的相同),那么broker就会拒绝这次写入请求。倘若没有冲突,那么broker端就会更新这部分缓存然后再开始写入消息。这就是Kafka实现幂等producer的设计思路:1. 为每个producer设置唯一的PID;2. 引入seq number以及broker端seq number缓存更新机制来去重。

    介绍了设计思想,我们来看下具体的实现,如下图所示:

     

    以前的博客中提到过,Java producer(区别于Scala producer)是双线程的设计,分为KafkaProducer用户主线程和Sender线程。前者调用send方法将消息写入到producer的内存缓冲区中,即RecordAccumulator中,而后者会定期地从RecordAccumulator中获取消息并将消息归入不同的batch中发送到对应的broker上。在幂等producer中,用户主线程的逻辑变动不大。send方法依然是将消息写入到RecordAccumulator。而Sender线程却有着很大的改动。我们首先来看下上图中的第一步:发送InitProducerIdRequest请求。

    InitProducerIdRequest是0.11.0.0版本新引入的请求类型,它由两个字段组成:transactionalId和timeout,其中transactionalId就是producer端参数transactional.Id的值,timeout则是事务的超时时间。由于我们未引入事务而只是配置幂等producer,故transcationalId为null,而timeout则设置成了Int.MAX,即Sender线程将一直阻塞直到broker端发送PID返回。一旦接收到broker端返回的response,Sender线程就会更新该producer的PID字段。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源码:Sender.maybeWaitForProducerId,如下图所示:

    (下面我就不贴源码了,但会给出对应的源码文件,有兴趣的直接看吧~~)

    上图中, 第一步是随机寻找一个负载最低的broker,即当前未完成请求数最少的broker。由此可见,InitProducerIdRequest和MetadataRequest一样,都可由任意的broker完成处理。至于为什么我们稍后讨论,现在先来讨论下broker端是如何确定PID的。其实说起来很简单,Kafka在Zookeeper中新引入了一个节点:/latest_producer_id_block,broker启动时提前预分配一段PID,当前是0~999,即提前分配出1000个PID来,如下所示:

    [zk: localhost:2181(CONNECTED) 2] get /latest_producer_id_block
    
    {"version":1,"broker":0,"block_start":"0","block_end":"999"}

    一旦PID超过了999,则目前会按照1000的步长重新分配,到时候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version":1, "broker":0,"block_start":"1000","block_end":"1999"}

    除了上面的信息,broker在内存中还保存了下一个待分配的PID。这样,当broker端接收到InitProducerIdRequest请求后,它会比较下一个PID是否在当前预分配的PID范围:若是则直接返回;否则再次预分配下一批的PID。现在我们来讨论下为什么这个请求所有broker都能响应——原因就在于集群中所有broker启动时都会启动一个叫TransactionCoordinator的组件,该组件能够执行预分配PID块和分配PID的工作,而所有broker都使用/latest_producer_id_block节点来保存PID块,因此任意一个broker都能响应这个请求。

    上图中的第二步就是发送InitProducerIdRequest的方法,注意当前是同步等待返回结果,即Sender线程会无限阻塞直到broker端返回response(当然依然会受制于request.timeout.ms参数的影响)。当拿到response后,Sender线程就会更新该producer的PID字段,如图中第三步所示。

    确定了PID之后,Sender线程会调用RecordAccumulator.drain()提取当前可发送的消息,在该方法中会将PID,Seq number等信息封装进消息batch中,具体代码参见:RecordAccumulator.java#drain()。一旦获取到消息batch后,Sender线程开始构建ProduceRequest请求然后发送给broker端。至此producer端的工作就算告一段落了。

    下面我们看下broker端是如何响应PRODUCE请求。实际上,broker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区别某个PID的同一个消息batch是否重复发送了。因此在消息被写入到leader底层日志之前必须要先做一次判断,即PRODUCE请求中的消息batch是否已然被处理过,判断的逻辑就在:ProducerStateManager.scala中的ProducerAppendInfo#validateAppend方法中。如果请求中包含的消息batch与最近一次成功写入的batch相同(即PID相同,batch起始seq number和batch结束seq number都相同),那么该方法便抛出DuplicateSequenceNumberException,然后由上层方法捕获到该异常封装进ProduceResponse返回。如果batch不相同,则允许此次写入,并在写入完成后更新这些producer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在0.11.0.0版本中DuplicateSequenceNumberException继承自RetriableException类,即表示Kafka认为它是一个可重试的异常。这其实是个问题,因为抛出该异常已经表明broker不需要处理这次写入,即使重试broker依然会拒绝,因此在1.0.0版本中该类已经不再继承自RetriableException,顺便还改了个名字:DuplicateSequenceException。

    以上就是关于幂等producer的一些讨论。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幂等producer的设计思想主要是基于用空间保存状态并利用状态来去重的思想。了解了这一点,你会发现幂等producer的设计以及代码改动实际上非常容易理解。

    最后再说一点:以上所说的幂等producer一直强调的是“精确处理一次”的语义,实际上幂等producer还有“不乱序”的强语义保证,只不过在0.11版本中这种不乱序主要是通过设置enable.idempotence=true时强行将max.in.flight.requests.per.connection设置成1来实现的。这种实现虽然保证了消息不乱序,但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producer的TPS。据我所知,这个问题将在1.0.0版本中已然得到解决。在后续的Kafka 1.0.0版本中即使启用了幂等producer也能维持max.in.flight.requests.per.connection > 1,具体的算法我还没有看,不过总之是个好消息。至于表现如何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相关阅读:
    cookies和re
    2018福大软工实践-第一次作业之自我介绍
    2018福大软工实践-第一次作业
    Linux shell脚本编程
    课程第八次作业
    课程第七次作业
    课程第六次作业
    课程第五次作业
    四则运算课程第四次作业
    第三次课程作业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arehouse/p/953940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