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大数据概述

    大数据对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
      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认知能力带来升华的新机遇。
      一、是推动从样本思维向总体思维转变。以往,由于诸多客观条件限制,人类无法获得所研究对象的总体特征和数据信息。因而,在决策时只能通过采样手段来获取数据进行分析或推理,其结论往往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动态地获得所研究对象的所有数据,并具备全样本数据分析能力,更能从海量信息中寻求客观真理。这就要求我们对数据的思维方式,也应该从样本思维转向总体思维,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全局。
      二、是推动从局部思维向全局思维转变。过去,人们在决策时,往往只有基于视野范围之内,在极为有限的局部信息中寻求次优决策,不异于是井底之蛙;而依据大数据则可将整个大千世界尽收眼底,更加系统地把握客观对象,从而实现最优决策。
      三、是推动从精确思维向容错思维转变。在小数据时代,由于收集的样本信息量少,必须确保记录的数据尽量结构化、精确化。否则,分析得出的结论在推及总体上就会南辕北辙。然而,在拥有海量即时数据时,绝对的精准已不再是主要目标,适当忽略微观层面上的精确度,容许一定程度上的错误与混杂,反而更能在宏观层面拥有更好的洞察力。
      四、是推动从因果思维向相关思维转变。过去,人们在对小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时,往往执着于现象背后的因果分析,试图通过有限样本数据来剖析其中的内在机理。但小数据的一个极大缺陷就是有限的样本数据无法反映事物之间普遍性的相关关系。而在大数据时代,通过相关技术可以挖掘出事物之间隐蔽的相关关系,可以准确地获得更多的认知和洞见,从而帮助人们捕捉现在和更好地预测未来。
      五、是推动从自然思维向智能思维转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提升机器思维由自然思维向智能思维转变带来了大好契机,特别是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社会计算、可视化技术的突破发展,使得大数据系统也能类似人脑一样,自动搜索所有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而主动、立体、逻辑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提供洞见,从而具有类似人类的智能思维能力和预测未来的能力。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物联网是互联网大脑的感觉神经系统
      因为物联网重点突出了传感器感知的概念,同时它也具备网络线路传输,信息存储和处理,行业应用接口等功能。而且也往往与互联网共用服务器,网络线路和应用接口,使人与人(Human ti Human ,H2H),人与物(Human to thing,H2T)、物与物( Thing to Thing,T2T)之间的交流变成可能,最终将使人类社会、信息空间和物理世界(人+机+物)融为一体

      2.云计算是互联网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

      在互联网虚拟大脑的架构中,,互联网虚拟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是将互联网的核心硬件层,核心软件层和互联网信息层统一起来为互联网各虚拟神经系统提供支持和服务,从定义上看,云计算与互联网虚拟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征非常吻合。在理想状态下,物联网的传感器和互联网的使用者通过网络线路和计算机终端与云计算进行交互,向云计算提供数据,接受云计算提供的服务。

      3.大数据是互联网智慧和意识产生的基础

      随着博客、社交网络、以及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起,互联网上数据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和累积。互联网用户的互动,企业和政府的信息发布,物联网传感器感应的实时信息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分散在整个互联网网络体系内,体量极其巨大。这些数据中蕴含了对经济,科技,教育等等领域非常宝贵的信息[52]。这就是互联网大数据兴起的根源和背景。

    大数据应用与发展的看法

      大数据代表了新一代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传统的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以结构化数据为管理对象、在小数据集上进行分析、以集中式架构为主,成本高昂。与“贵族化”的数据分析技术相比,源于互联网的,面向多源异构数据、在超大规模数据集(PB量级)上进行分析、以分布式架构为主的新一代数据管理技术,与开源软件潮流叠加,在大幅提高处理效率的同时(数据分析从T+1 到T+0 甚至实时),成百倍的降低了数据应用成本。
  • 相关阅读:
    HDU 2116 Has the sum exceeded
    HDU 1233 还是畅通工程
    HDU 1234 开门人和关门人
    HDU 1283 最简单的计算机
    HDU 2552 三足鼎立
    HDU 1202 The calculation of GPA
    HDU 1248 寒冰王座
    HDU 1863 畅通工程
    HDU 1879 继续畅通工程
    颜色对话框CColorDialog,字体对话框CFontDialog使用实例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ban48/p/850733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