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7.原型模式-Prototype

    初识原型模式

    定义

    ​ 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

    结构和说明

    Prototype:声明一个克隆自身的接口,用来约束想要克隆自己的类,要求它们都要实现这里定义的克隆方法。

    ConcretePrototype:实现Prototype接口的类,这些类真正实现克隆自身的功能

    Client:使用原型的客户端,首先要获取到原型实例对象,然后通过原型实例克隆自身来创建新的对象实例。

    Prototype类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 实现Cloneable接口。它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在运行时通知虚拟机可以安全地在实现了此接口的类上使用clone方法。在java虚拟机中,只有实现了这个接口的类才可以被拷贝,否则在运行时会抛出CloneNotSupportedException异常。

      重写Object类中的clone方法。Java中,所有类的父类都是Object类,Object类中有一个clone方法,作用是返回对象的一个拷贝,但是其作用域protected类型的,一般的类无法调用,因此,Prototype类需要将clone方法的作用域修改为public类型。

    ​    原型模式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模式,也非常容易理解,实现一个接口,重写一个方法即完成了原型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原型模式很少单独出现。经常与其他模式混用,他的原型类Prototype也常用抽象类来替代。

    体会原型模式

    订单处理系统​ 考虑这样一个实际应用:订单处理系统。​ 现在有一个订单处理的系统,里面有个保存订单的业务功能,在这个业务功能里面,客户有这么一个需求:每当订单的预定产品数量超过1000的时候,就需要把订单拆成两份订单来保存,如果拆成两份订单后,还是超过1000,那就继续拆分,直到每份订单的预定产品数量不超过1000。至于为什么要拆分,原因是好进行订单的后续处理,后续是由人工来处理,每个人工工作小组的处理能力上限是1000。

    ​ 根据业务,目前的订单类型被分成两种:一种是个人订单,一种是公司订单。现在想要实现一个通用的订单处理系统,也就是说,不管具体是什么类型的订单,都要能够正常的处理。该怎么实现呢?

    ​ 不用模式的解决方案--看代码

    ​ 存在的问题

    ​ 仔细想想,真的没有关心订单的类型和具体实现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在实现订单处理的时候,上面的实现是按照订单的类型和具体实现来处理的,就是instanceof的那一段。有朋友可能会问,这样实现有何不可吗?这样的实现有如下几个问题

    (1)既然想要实现通用的订单处理,那么对于订单处理的实现对象,是不应该知道订单的具体实现的,更不应该依赖订单的具体实现。但是上面的实现中,很明显订单处理的对象依赖了订单的具体实现对象。

    (2)这种实现方式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难以扩展新的订单类型。假如现在要加入一个大客户专用订单的类型,那么就需要修改订单处理的对象,要在里面添加对新的订单类型的支持,这算哪门子的通用处理。​ 因此,上面的实现是不太好的,把上面的问题再抽象描述一下:已经有了某个对象实例后,如何能够快速简单地创建出更多的这种对象?

    使用模式的解决方案

    理解原型模式

    认识原型模式

    1:原型模式的功能原型模式的功能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

    (1)一个是通过克隆来创建新的对象实例

    (2)另一个是为克隆出来的新的对象实例复制原型实例属性的值 原型模式要实现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克隆来创建新的对象实例。一般来讲,新创建出来的实例的数据是和原型实例一样的。但是具体如何实现克隆,需要由程序自行实现,原型模式并没有统一的要求和实现算法。

    2:原型与new​ 原型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像是new操作,在前面的例子实现中,克隆方法就是使用new来实现的,但请注意,只是“类似于new”而不是“就是new”。克隆方法和new操作最明显的不同就在于:new一个对象实例,一般属性是没有值的,或者是只有默认值;如果是克隆得到的一个实例,通常属性是有值的,属性的值就是原型对象实例在克隆的时候,原型对象实例的属性的值。

    3:原型实例和克隆的实例​ 原型实例和克隆出来的实例,本质上是不同的实例,克隆完成后,它们之间是没有关联的,如果克隆完成后,克隆出来的实例的属性的值发生了改变,是不会影响到原型实例的。

    4:原型模式的调用顺序示意图

    Java中的克隆方法 在Java语言中已经提供了clone方法,定义在Object类中。需要克隆功能的类,只需要实现java.lang.Cloneable接口,这个接口没有需要实现的方法,是一个标识接口。

    浅度克隆和深度克隆

    什么是浅度克隆?什么是深度克隆呢?简单地解释一下:

    (1)浅度克隆:只负责克隆按值传递的数据(比如:基本数据类型、String类型)

    (2)深度克隆:除了浅度克隆要克隆的值外,还负责克隆引用类型的数据,基本上就是被克隆实例所有的属性的数据都会被克隆出来.

    ​ 深度克隆还有一个特点,如果被克隆的对象里面的属性数据是引用类型,也就是属性的类型也是对象,那么需要一直递归的克隆下去。这也意味着,要想深度克隆成功,必须要整个克隆所涉及的对象都要正确实现克隆方法,如果其中有一个没有正确实现克隆,那么就会导致克隆失败

    原型管理器

    ​ 如果一个系统中原型的数目不固定,比如系统中的原型可以被动态的创建和销毁,那么就需要在系统中维护一个当前可用的原型的注册表,这个注册表就被称为原型管理器。 其实如果把原型当成一个资源的话,原型管理器就相当于一个资源管理器,在系统开始运行的时候初始化,然后运行期间可以动态的添加资源和销毁资源。从这个角度看,原型管理器就可以相当于一个缓存资源的实现,只不过里面缓存和管理的是原型实例而已。

    ​ 有了原型管理器过后,一般情况下,除了向原型管理器里面添加原型对象的时候是通过new来创造的对象,其余时候都是通过向原型管理器来请求原型实例,然后通过克隆方法来获取新的对象实例,这就可以实现动态管理、或者动态切换具体的实现对象实例。

    原型模式的优缺点

    1:对客户端隐藏具体的实现类型

    2:在运行时动态改变具体的实现类型

    3:深度克隆方法实现会比较困难

    思考原型模式

    原型模式的本质

    原型模式的本质是:克隆生成对象

    何时选用原型模式

    1:如果一个系统想要独立于它想要使用的对象时,可以使用原型模式,让系统只面向接口编程,在系统需要新的对象的时候,可以通过克隆原型来得到

    2:如果需要实例化的类是在运行时刻动态指定时,可以使用原型模式,通过克隆原型来得到需要的实例

    使用原型模式创建对象比直接new一个对象在性能上要好的多,因为Object类的clone方法是一个本地方法,

    (protected native Object clone())它直接操作内存中的二进制流,特别是复制大对象时,性能的差别非常明显。

    ​ 使用原型模式的另一个好处是简化对象的创建,使得创建对象就像我们在编辑文档时的复制粘贴一样简单。

    因为以上优点,所以在需要重复地创建相似对象时可以考虑使用原型模式。比如需要在一个循环体内创建对象,假如对象创建过程比较复杂或者循环次数很多的话,使用原型模式不但可以简化创建过程,而且可以使系统的整体性能提高很多。

    原型模式的注意事项

    ​ 使用原型模式复制对象不会调用类的构造方法。因为对象的复制是通过调用Object类的clone方法来完成的,它直接在内存中复制数据,因此不会调用到类的构造方法。不但构造方法中的代码不会执行,甚至连访问权限都对原型模式无效。还记得单例模式吗?单例模式中,只要将构造方法的访问权限设置为private型,就可以实现单例。但是clone方法直接无视构造方法的权限,所以,单例模式与原型模式是冲突的,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 深拷贝与浅拷贝。Object类的clone方法只会拷贝对象中的基本的数据类型,对于数组、容器对象、引用对象等都不会拷贝,这就是浅拷贝。如果要实现深拷贝,必须将原型模式中的数组、容器对象、引用对象等另行拷贝。

    由于ArrayList不是基本类型,所以成员变量list,不会被拷贝,需要我们自己实现深拷贝,幸运的是java提供的大部分的容器类都实现了Cloneable接口。所以实现深拷贝并不是特别困难。

    ​ PS:深拷贝与浅拷贝问题中,会发生深拷贝的有java中的8中基本类型以及他们的封装类型,另外还有String类型。其余的都是浅拷贝。

    代码地址: https://gitee.com/weixiaotao1992/DesignPatternsForJava

  • 相关阅读:
    解决Access查询不区分大小写问题
    截取控件为图片
    解决VS+opencv中Debug版本与Release版本lib切换的问题
    OpenCv Mat操作总结
    机器学习实战-python相关软件库的安装
    图像数据归一化
    图像分割算法-GraphSeg算法
    Image Blending
    图像分割-图割理论与应用学习
    如何查看OpenCv的源代码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eixiaotao/p/1039099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