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软件工程网络15团队作业1

    团队展示

    根据5-6人的组队要求,每个队伍创建团队博客并发表一篇随笔,包括:

    队名;

    队名:陈独秀
    

    队员学号(标记组长);

    肖世松 201521123050(组长)
    杨泽斌 201521123049
    谢庆园 201521123051
    叶文柠 201521123059
    

    拟作的团队项目描述:一句话;

    没有天生的闲鱼,只有后天的懒惰变成闲鱼。我们的梦想是摆脱咸鱼,做一个有自己擅长的领域的大学生,为以后工作打下铺垫,拒绝毕业成为啃老族。
    

    队员风采:介绍每一队员的风格、擅长的技术、编程的兴趣、希望的软工角色(开发、测试、PM等)、一句话宣言等;请阅读第7章:MSF(Microsoft Solution Framework),理解MSF的9点的基本原则,例如:

    为共同的远景而工作
    充分授权和信任
    各司其职,为项目共同负责

    杨泽斌:风格:低调,乐于助人
                  擅长的技术:熟悉电脑的基本操作
                  编程的兴趣:没有  
                  软工角色:PM  
                  宣言:求大佬带!
    肖世松:风格:无
                  擅长的技术:无     
                  编程的兴趣:没有   
                  软工角色:开发
                  宣言:猥琐发育,别浪!
    谢庆园:风格:喜欢偷偷学习
                  擅长的技术:打游戏
                  编程的兴趣:无
                  软工角色:调试、PM
                  宣言:我是闲鱼,我会喊666
    叶文柠:风格:为人低调,团结同学习,愿意花时间
                  擅长的技术:无
                  编程的兴趣:无
                  软工角色:开发、调试
                  宣言:我还能苟,别停!
    
    理解MSF的9点的基本原则:
    1、推动信息共享与沟通——及时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工作
    2、为共同的远景而工作——为了能够完成软工这门课,学到知识而组合成一个团队,一起工作。
    3、充分授权和信任——充分的授权和信任可以提高效率
    4、各司其职,为项目共同负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目标
    5、交付增量价值——如今互联网更新变化非常快,用户希望产品团队经常提供更新,以适应新的需求
    6、保持敏捷、预期和适应变化——工作的产品能够适应快速变化,不能够被淘汰太快
    7、投资质量——大家都希望能够让自己的产品能够快速见到效果,这时候就体现在你选择队友的重要性了,团队能力强就很快有效果
    8、学习所有的经验——不仅能够从自己的错误中积累经验,还能从别人的错以及走过的路中积累到经验
    9、与顾客合作——与顾客合作可以达到良好的循环关系,各取所需,相互信任
           
    

    团队的首次合照(有图有真相,合照风格可以发挥创意);

    团队的特色描述,主要描述有别于其他所有团队的特点或核心竞争力,言简意赅。

    附加题——团队采访

    去年网络14的学长学姐们也做过团队项目,请你们找一个以前的团队采访一下:

    给出采访的团队名和团队项目名,团队博客地址和代码地址
    当时的项目有多少用户,给用户多少价值? 现在还有人用吗?
    这个项目能否给我们团队继续开发,源代码/文档还有么?
    项目开发有什么经验和教训?
    对学好软件工程有什么建议?

    要求:

    根据采访写成一个博客

    作业实际花费时间记录:请大家在博客末尾记录本次博客作业实际花费的时间,计时标准为:一心一意开始做采访,不能干其他事。

  • 相关阅读:
    华东交通大学2017年ACM双基程序设计大赛题解
    hdu2010(dfs+剪枝)
    欧拉函数phic以及超大数的快速幂
    想了一天的题目QAQ 毛线数列的最值
    记一下STL的一个题
    hdu1877进制转换
    hdu1002大数相加
    hdu1576逆元的一道水题
    Courses
    CodeForce-813B The Golden Age(数学+枚举)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en1234/p/864536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