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求职必备:如何用产品思维写简历

    确立优先级:

    1. 姓名,高,必不可少;
    2. 年龄,中,可有可无;
    3. 性别,低,公司禁止性别歧视,因此,此处无须标注。
    4. 照片,中,可有可无,正经的招聘方还是更看重能力,你长得漂亮,也只可能是加分项而已。(老板王思聪除外)
    5. 工龄,高,有必要说明,能够有效表明自己的能力阶段。
    6. 简介,高,有必要写上,花点心思想一句能够表明自己能力的简介语吧,绝对可以抓人眼球,但切忌离谱的吹牛逼,控制好度。
    7. 联系方式,高。此处应留邮箱,手机号,切忌留微信和QQ。既然是招聘,态度该严肃就得严肃,不要有面试官会不会加我微信,QQ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8. 地址,低。住址信息,多数情况是HR电话里所问的,不会在面试里去做区分的。
    9. 求职岗位,高,你的简历可能会通过各种渠道在不同的人手里流传,因此要表明你的目标岗位。否则,给你打电话的可能会是运营,设计,卖房子,卖保险,销售等不合适岗位。
    10. 工作状态,低,可有可无,既然提交简历,说明有找工作意愿,是否在职并不会影响筛简历标准。

    总结:在简历的第一部分,要包含姓名、工龄、简介、邮箱、电话、求职岗位信息。这些信息,按照优先级、归类做排版。比如:姓名应该为整个简历里最大字号,识别度要高。邮箱和电话,同属于联系方式,可归为一起。

    个人评价篇

    如果说基础信息是最客观的内容,无需动脑子想的话,那么个人评价可能算是最需要动脑子想,最具主观性的内容了。

    相信每个人上学时都曾受到老师或同学的误导,在每学期的评价表里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该生聪明伶俐,性格活泼,乐于助人…….”,以为这就是评价的定义。然而事实上,当在简历上出现这部分内容时,招聘方可不希望看到清一色的“乐于思考”“逻辑能力强”“爱学习”“善于沟通”等可信度极低的性格&素质评价。

    换位思考:假如我是招聘方,我想看到什么样的个人评价呢?

    如果我是招聘方,我希望在这里初步了解求职者的经历、能力,以及个人优势。

    因此,我们需要重点突出这三方面。

    • 经历:可以作为你工作经历,实习经历的概括。你做了什么,最终达到什么结果。例:曾经负责某公众号运营,1个月增长10w用户量。
    • 能力:再细分可分为硬技能和软技能。硬技能可以说“可熟练使用Axure,Sketch,MindManager,PS,撰写PRD,竞品分析”软技能可以说“善于站在用户角度思考问题,善于换位思考”等。
    • 个人优势:重点是这部分,你有什么可以吹牛逼的地方,都可以在这里写。比如你要面试旅游类产品,你可以说你是个旅游达人,曾去过34个省份旅游;如果你要面试电商类产品,你可以说你是网购狂人,深知网购者的心理变化等。当然,这一切都在真实的前提下,请尽量寻找和求职产品契合的点,尽量避免无关的点子。如果很难和相关产品产生关联,那请尽量写自己与产品经理之间的关联,便于招聘方对你有个深刻印象,比如,平时擅长玩狼人杀,能快速通过梳理逻辑,得出结论与漏洞等。

    总之,个人评价就是通过3-5行字,让招聘方对你有个初步印象,至于这个印象是否深刻,是否具有特点,取决于你如何将一件小事,通过产品思维,和产品,职位进行有效关联。最终增加你和求职岗位的契合度,吸引招聘方的眼球。

    工作经验&实习经历

    这部分是整篇简历的正文部分,建立起和招聘方的第一印象后,招聘方要深入的去了解求助者,那么,如何在了解过程中,逐渐表现自己呢。一般人肯定想,我要把我做过的事全详细说出来,让招聘方知道我担当过各种工作,能胜任各种工作。

    然而,too young too simple!

    招聘方内心独白:

    “今天都看了几百份简历了,这密密麻麻的字儿,看的好烦,不想再看啦,不想再思考了”

    提炼出招聘方需求:招聘方烦的原因是:需要看大量的文字,然后分析语义,最后得出面试者是否合格的结论。

    那么,针对此过程,写简历时要注意什么呢?首先肯定是阐述能力;通过一句话,能阐述明白你所做的事情。其次是概括能力,要对自己之前的工作或实习,进行重点概括。这部分有点抽象,结合实例说明一下。

    通过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一句话,这个小标题,可以是你所负责的方向或模块。对于参与校招的同学,可以按照能力方向划分小标题。像这样:

    我一个新浪朋友说,他看一份简历,也就5秒钟时间,如何将这么多的信息在5秒内尽可能的展示全面,是简历优化的目的。因此,如果你的学校和履历并不那么有优势,还是需要多花点时间在简历优化上。

    项目经历

    其实大部分时候,我们所负责的项目,就是在公司的工作;因此,当写所负责职责时,总是很容易将项目经历与工作经历内容写重,但又不能完全去掉项目经历。有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

    经过思考,我觉得二者区别在于内容侧重点不同。工作经历,应主要凸显你在公司的业务能力,比如说产品经理的沟通,项目把控,需求分析等职能;而项目经历,则应突出你在项目中具体所负责的内容。

    整理一下,在项目经历里,首先要有关于项目的基本介绍,解决的需求是什么,核心功能是什么,团队多少人,是否上线,上线后的数据怎样。接着开始介绍你所负责工作,这部分,应尽可能将你和产品联系起来,比如说,“通过前期的问卷调研,去验证需求合理性:当前的教育存在一些痛点。”“分析后台数据发现新需求,最终提高用户活跃度”

    有些校招生,并没有项目经历,这时候怎么办呢?千万别不写,可以写你在学校策划的活动,你参与的社团活动;总之,你要站在一个产品经理的角度,去重新衡量你所参与或做过的事情,将他们有条理有逻辑的讲出来,并尽量突出你所起到的作用和带来的变化(这并不是教你在瞎写简历,而是在简历这一层面,就开始养成产品思维)。

    其他(获奖荣誉&掌握技能&作品展示)

    主要部分都讲完了,接下来,讲一些并不那么重要的吧。

    获奖荣誉:主要针对校招生。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你参加社招后,不会有公司在乎你在学校多牛逼,多辉煌,因为他们缺的是能力者,而不是潜力者。因此社招的话,就可以删掉获奖荣誉了。如果,你是程序员,你获得过含金量比较高的,你可以放在个人评价里,也没必要单独列出来。因此,整体来说,获奖荣誉对社招求职来说,意义不大。

    对于校招生呢,尽量放一些相关的奖项吧,至少可以证明你学习能力强的,或是和产品相关的奖项。比如三好学生,一等奖学金,或是创业大赛第一名之类的。切忌放什么羽毛球比赛第一名,或是舞蹈比赛第一名。请记住,你不是艺术生,你也不是求职歌舞演员岗,所以,请不要死马当作活马医,什么都往上放。放有价值的,如果没,就别写这项。

    掌握技能:切忌用图与模糊词语

    有很多人受到网上创意简历模板的影响,喜欢用能量条来形容自己的技能熟练程度,还会自以为很简洁,但事实上,除非你是UI,设计岗位,否则你的这种样式,是很难博得面试官的好感的。

    简单的讲,你所掌握的技能,用这样的能量条显示,招聘方只会是一脸懵逼,不知道你到底掌握到什么程度,并且很容易吸引聚焦点,从而在简历里喧宾夺主。

    因此,个人建议,可以讲掌握技能放在个人评价里,一句话概括。像是这样

    如果你想要另立一个板块,展示技能,请将技能和事实结合在一起叙述。比如

    • 熟悉PS工具,并进行自制Logo,去除图片水银,设计Banner图等工作;
    • 擅长Mindmanage,会利用它进行脑图梳理,构建产品信息框图;
    • CET6,业余时间,会对原版美剧进行字幕校正工作。

    这样叙说,要远远比能量条形容技能更形象的多!

    作品展示

    这一块其实还是挺重要的,但可怜我并没有比较出彩,依然存货的作品,因此,还是因人而异吧。

    如果平时你有写作的习惯,并且自认为文章可以给你加分时,你可以放上你的知乎,微博,博客,社区等主页链接。便于招聘方可以快速浏览你的文章内容;

    如果你有需要下载的App,PRD等,请放上网盘链接,并对其内容进行简要说明,别让面试官胆战心惊的猜测你网盘内容就好。

    当然,如果你舍得在惜字如金的简历上展示作品首页,也可以直接贴图,直接展示作品截图。

    排版

    单独将排版拿出来是因为:发现有很多人执着于简历的排版,但事实上却是,排版很容易就弄巧成拙。不信看上图,如果让各位选择哪个简历更好看,大家一定选择左图,因为内容充实,一页展示,而且排版简单。但不瞒各位,作图是我校招的简历,右图2页则是我社招的简历,为什么会从左图一步一步迭代为右图呢?

    信息

    左图信息繁多,但内容简单,多位实习经历,因此采用了左右式的排版,但当时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这样的排版堪称完美,但后来咨询了多个HR之后,都反应,这样展示信息,过于拥挤,而且很难有主次之分,另一方面,不符合人们的阅读顺序:一般都习惯从上往下,而不是左右切换。另外左边具有获奖荣誉,技能,作品等附加项,展示信息过多。而右图,由于是社招,因此简历内容主要展示了项目经历和工作经验,板块简单,内容数多,因此选择了2页展示,但好在结构简单,易读。并不会因为是两页纸而带给招聘方阅读压力。

    格式

    左图的简历,为了追求排版好看,是我用PS做的简历,虽然排版好看,打印出来效果更好,但实用性过低,有时候常常会遇到打开简历缓慢,无法复制粘贴文字等问题。而右图则是先用word制作,后转为PDF格式,页面留白较多,符合扁平化简洁风格。个人认为现在的排版是我最舒服的一版。

    总结

    总的来说,如果你并不是那么有明显优势,简历还是值得研究一下的,试着站在招聘方的角度去看简历,设想一下他所处的场景,你会发现,简历里的很多东西都是可以优化迭代一下的。

  • 相关阅读:
    bzoj 1176 cdq分治套树状数组
    Codeforces 669E cdq分治
    Codeforces 1101D 点分治
    Codeforces 1100E 拓扑排序
    Codeforces 1188D Make Equal DP
    Codeforces 1188A 构造
    Codeforces 1188B 式子转化
    Codeforces 1188C DP 鸽巢原理
    Codeforces 1179D 树形DP 斜率优化
    git commit -m "XX"报错 pre -commit hook failed (add --no-verify to bypass)问题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enying/p/656714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