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Markdown基础教程

    基础语法

    标题

    Markdown支持6种级别的标题,对应html标签 h1 ~ h6

    # h1
    ## h2
    ### h3
    #### h4
    ##### h5
    ###### h6
    

    以上标记效果如下:

    h1

    h2

    h3

    h4

    h5
    h6

    除此之外,Markdown还支持另外一种形式的标题展示形式,其类似于 Setext 标记语言的表现形式,使用下划线进行文本大小的控制

    这是一级标题
    ===
    这是二级标题
    ---
    

    使用这种方式处理标题仅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遗憾的是,简书并不支持这种语法。因此,我们用一张图来展示效果:


     
     

    这种处理方式在Github的一些开源工程上面比较常见,显而易见的缺点是:文字大小控制级别有限。

    段落及区块引用

    需要记住的是,Markdown其实就是一种易于编写的普通文本,只不过加入了部分渲染文本的标签而已。其最终依然会转换为html标签,因此使用Markdown分段非常简单,前后至少保留一个空行即可。

    而另外一个比较常见的需求就是,我们可能希望对某段文字进行强调处理。Markdown提供了一个特殊符号>用于段首进行强调,被强调的文字部分将会高亮显示

    > 这段文字将被高亮显示...
    

    以上标记显示效果如下:

    这段文字将被高亮显示...

    插入链接或图片

    Markdown针对链接和图片的处理也比较简单,可以使用下面的语法进行标记

    [点击跳转至百度](http://www.baidu.com)
    ![图片](https://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703764-605e3cc2ecb664f6.jp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
    

    以上标记显示效果如下:

    点击跳转至百度

     
    图片

    注: 引用图片和链接的唯一区别就是在最前方添加一个感叹号。

    列表

    Markdown支持有序列表和无序列表两种形式:

    • 无序列表使用*或+或-标识
    • 有序列表使用数字加.标识,例如:1.
    * 黄瓜
    * 玉米
    * 茄子
    
    + 黄瓜
    + 玉米
    + 茄子
    
    - 黄瓜
    - 玉米
    - 茄子
    
    1. 黄瓜
    2. 玉米
    3. 茄子
    

    以上标记显示效果如下:

    • 黄瓜
    • 玉米
    • 茄子
    • 黄瓜
    • 玉米
    • 茄子
    • 黄瓜
    • 玉米
    • 茄子
    1. 黄瓜
    2. 玉米
    3. 茄子

    注:这里比较有趣的地方是,对于有序列表,Markdown将只关注你的第一个项目的数字编号。例如:如果第一个项目编号是3,以此类推,第二个项目应该是4,最终将显示为3、4、5。而如果你指定了第一个编号,后面的编号指定错误也没有关系,Markdown将只在乎你的第一个项目编号。

    使用列表的一些注意事项

    如果在单一列表项中包含了多个段落,为了保证渲染正常,*与段落首字母之间必须保留四个空格

    *    段落一
    
         小段一
    *    段落二
    
         小段二
    

    以上标记显示效果如下:

    • 段落一

      小段一

    • 段落二

      小段二

    另外,如果在列表中加入了区块引用,区域引用标记符也需要缩进4个空格

    * 段落一
        > 区块标记一
    * 段落二
        > 区块标记二
    
    • 段落一

      区块标记一

    • 段落二

      区块标记二

    注:记住一个原则,如果在和列表配合使用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就缩进一次,四个空格或者一个制表符代表一次缩进。如果一次缩进没有解决问题,那就两次。

    分隔线

    有时候,为了排版漂亮,可能会加入分隔线。Markdown加入分隔线非常简单,使用下面任意一种形式都可以

    ***
    ---
    


    产生分隔线的语法要求比较松,符号之间添加空格也可以。

    强调

    有时候,我们希望对某一部分文字进行强调,使用*或_包裹即可。使用单一符号标记的效果是斜体,使用两个符号标记的效果是加粗

    *这里是斜体*
    _这里是斜体_
    
    **这里是加粗**
    __这里是加粗__
    

    这里是斜体
    这里是斜体

    这里是加粗
    这里是加粗

    高级用法

    插入代码块

    Markdown在IT圈子里面比较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能够轻松漂亮地插入代码。

    方法是,使用反引号`进行包裹即可。如果是行内代码引用,使用单个反引号进行包裹

    这是一段var x = 3行内代码

    如果插入一整段代码,需要至少使用两个以上反引号进行包裹, 看效果:

    fun (x: Int, y: Int): Int {
      return x + y
    }
    

    注:很多人不知道怎么输入反引号。在英文模式下,找到键盘最左侧esc键下面的第一个键点击即可。

    插入表格

    表格是Markdown语法中比较复杂的一个,其语法如下:

    表头|条目一|条目二
    :---:|:---:|:---:
    项目|项目一|项目二
    

    以上标记显示效果如下:

    表头条目一条目二
    项目 项目一 项目二

    注:三个短斜杠左右的冒号用于控制对齐方式,只放置左边冒号表示文字居左,只放置右边冒号表示文字居右,如果两边都放置冒号表示文字居中。

    其它

    特殊符号处理

    Markdown使用反斜杠插入语法中用到的特殊符号。在Markdown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特殊符号需要处理:

       反斜线
    `   反引号
    *   星号
    _   底线
    {}  花括号
    []  方括号
    ()  括弧
    #   井字号
    +   加号
    -   减号
    .   英文句点
    !   惊叹号
    

    例如,如果你需要插入反斜杠,就连续输入两个反斜杠即可:\ => 。

    注:在内容中输入以上特殊符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转义,否则将导致内容显示不全,甚至排版混乱。

    如何给文字上色

    使用Markdown的同学最郁闷的地方恐怕就是不能给文字添加颜色了。事实上,Markdown的最初目标就是为纯写作而生的。因此,它并没有考虑文字颜色这一点。所以,单纯使用Markdown设置文字颜色已经做不到了。但你可以这样做:

    1. 先用Markdown编辑完成
    2. 导出为html,在需要上色的部分手动添加标签<font color='#ff0000'></font>保存即可。

    Markdown软件推荐

    如果你是一个Mac用户,我推荐你使用开源的 MacDown

     
    Macdown

    如果你愿意花钱的话,一些收费产品其实更好。例如:Byword,Ulysses,Typora等等都很不错。

    日常使用,我就用Macdown。写书,我就用Ulysses。

    简单总结

    Markdown是一门比html更简单的标记语言,其主要用于日常写作。最终通过相应的编辑器或者脚本转换成html用于页面渲染。如果你是一个作家,或者是一个程序员,Markdown对你来说是一门必备的技能。掌握Markdown真的很简单,如你所见,这篇文章使用了这么短的篇幅就已经将Markdown的语法全部介绍完了。

    不过,由于Markdown基础语法的限制,出现了一些针对Markdown语法的加强版本。它支持的语法特性更多,但这不是我们这篇文章的讨论范围。如果你希望快速掌握Markdown,很简单,动起来吧!



    作者:欧阳锋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335db5716248
    來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 相关阅读:
    xcode修改默认头部注释(__MyCompanyName__) (转)
    ios7注意事项随笔
    二分查找(BinarySearch)
    选择排序(SelectionSort)
    插入排序(InsertionSort)
    堆排序(HeapSort)
    归并排序(MergeSort)
    快速排序(QuickSort)
    基本-正则表达式
    2.5亿个整数中找出不重复的整数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hxutao/p/1014428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