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转】linux 中dd命令使用详解

    原文网址:http://xiaozhuang.blog.51cto.com/4396589/850657

    原创作品,允许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 原始出处 、作者信息和本声明。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http://xiaozhuang.blog.51cto.com/4396589/850657
    使用权限: 所有使用者dd 这个指令在 manual 里的定义是 convert and copy a file 

    使用方式: dd [option] 

    如果你想要在线看 manual, 可以试试: dd --help 或是 info dd 

    如果你想要看看这个版本如何: dd --version 

    输入或输出 dd if=[STDIN] of=[STDOUT] 

    强迫输入或输出的Size为多少Bytes bs: dd -ibs=[BYTE] -obs=[SIZE] 

    强迫一次只做多少个 Bytes cbs=BYTES 

    跳过一段以后才输出 seek=BLOCKS 

    跳过一段以后才输入 skip=BLOCKS 

    当然你可以拿这个来方便的拷贝光碟(注意,你的光碟是标准的 iso9660格式才可以这么做唷!) 

    dd if=/dev/cdrom of=cdrom.iso 
    其中 if 后面以及 of 后面的内容依你的需求调整。 

    然后给系统这个指令就可以烧了: 

    cdrecord -v cdrom.iso 
    这篇不是在讲 cdrecord 的,所以上面的指令是最为简单但是不一定能符合您的硬件环境...
    功能:把指定的输入文件拷贝到指定的输出文件中,并且在拷贝过程中可以进行格式转换。可以用该命令实现DOS下的diskcopy命令的作用。先用dd命令把软盘上的数据写成硬盘的一个寄存文件,再把这个寄存文件写入第二张软盘上,完成diskcopy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将硬盘上的寄存文件用rm命令删除掉。系统默认使用标准输入文件和标准输出文件。 

    语法:dd [选项] 

    if =输入文件(或设备名称)。 

    of =输出文件(或设备名称)。 

    ibs = bytes 一次读取bytes字节,即读入缓冲区的字节数。 

    skip = blocks 跳过读入缓冲区开头的ibs*blocks块。 

    obs = bytes 一次写入bytes字节,即写入缓冲区的字节数。 

    bs = bytes 同时设置读/写缓冲区的字节数(等于设置ibs和obs)。 

    cbs = byte 一次转换bytes字节。 

    count=blocks 只拷贝输入的blocks块。 

    conv = ASCII 把EBCDIC码转换为ASCIl码。 

    conv = ebcdic 把ASCIl码转换为EBCDIC码。 

    conv = ibm 把ASCIl码转换为alternate EBCDIC码。 

    conv = block 把变动位转换成固定字符。 

    conv = ublock 把固定位转换成变动位。 

    conv = ucase 把字母由小写转换为大写。 

    conv = lcase 把字母由大写转换为小写。 

    conv = notrunc 不截短输出文件。 

    conv = swab 交换每一对输入字节。 

    conv = noerror 出错时不停止处理。 

    conv = sync 把每个输入记录的大小都调到ibs的大小(用NUL填充)。 

     

    例1:要把一张软盘的内容拷贝到另一张软盘上,利用/tmp作为临时存储区。把源盘插入驱动器中,输入下述命令: 

    $ dd if =/dev/fd0 of = /tmp/tmpfile 

    拷贝完成后,将源盘从驱动器中取出,把目标盘插入,输入命令: 

    $ dd if = /tmp/tmpfile of =/dev/fd0 

    软盘拷贝完成后,应该将临时文件删除: 

    $ rm /tmp/tmpfile 

     

    例2:把net.i这个文件写入软盘中,并设定读/写缓冲区的数目。 

    (注意:软盘中的内容会被完全覆盖掉) 

    $ dd if = net.i of = /dev/fd0 bs = 16384 

     

    例3:将文件sfile拷贝到文件 dfile中。 

    $ dd if=sfile of=dfil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d 是 Linux/UNIX 下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命令,作用是用指定大小的块拷贝一个文件,并在拷贝的同时进行指定的转换。

    dd 的主要选项:
    指定数字的地方若以下列字符结尾乘以相应的数字:
    b=512, c=1, k=1024, w=2, xm=number m

    if=file
    输入文件名,缺省为标准输入。

    of=file
    输出文件名,缺省为标准输出。

    ibs=bytes
    一次读入 bytes 个字节(即一个块大小为 bytes 个字节)。

    obs=bytes
    一次写 bytes 个字节(即一个块大小为 bytes 个字节)。

    bs=bytes
    同时设置读写块的大小为 bytes ,可代替 ibs 和 obs 。

    cbs=bytes
    一次转换 bytes 个字节,即转换缓冲区大小。

    skip=blocks
    从输入文件开头跳过 blocks 个块后再开始复制。

    seek=blocks
    从输出文件开头跳过 blocks 个块后再开始复制。(通常只有当输出文件是磁盘或磁带时才有效)

    count=blocks
    仅拷贝 blocks 个块,块大小等于 ibs 指定的字节数。

    conv=conversion[,conversion...]
    用指定的参数转换文件。

    转换参数:

    ascii 转换 EBCDIC 为 ASCII。

    ebcdic 转换 ASCII 为 EBCDIC。

    ibm 转换 ASCII 为 alternate EBCDIC.

    block 把每一行转换为长度为 cbs 的记录,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

    unblock
    使每一行的长度都为 cbs ,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

    lcase 把大写字符转换为小写字符。

    ucase 把小写字符转换为大写字符。

    swab 交换输入的每对字节。 Unlike the
    Unix dd, this works when an odd number of
    bytes are read. If the input file contains
    an odd number of bytes, the last byte is
    simply copied (since there is nothing to
    swap it with).

    noerror
    出错时不停止。

    notrunc
    不截短输出文件。

    sync 把每个输入块填充到ibs个字节,不足部分用空(NUL)字符补齐。

    由于 dd 命令允许二进制方式读写,所以特别适合在原始物理设备上进行输入/输出。例如可以用下面的命令为软盘建立镜像文件:
    dd if=/dev/fd0 of=disk.img bs=1440k
    有趣的是,这个镜像文件能被 HD-Copy ,Winimage 等工具软件读出。再如把第一个硬盘的前 512 个字节存为一个文件:
    dd if=/dev/hda of=disk.mbr bs=512 count=1 
     
     

    linux/unix  dd命令是一个非常好的管理磁盘命令

    dd命令作用:指定大小的块拷贝一个文件,并在拷贝的同时进行指定的转换,起到一个初始化磁盘的作用

    1. 命令简介

    dd 的主要选项:

    指定数字的地方若以下列字符结尾乘以相应的数字


    b=512, c=1, k=1024, w=2, xm=number m 

    if=file 

    输入文件名,缺省为标准输入。


    of=file 

    输出文件名,缺省为标准输出。

    ibs=bytes 

    一次读入 bytes 个字节(即一个块大小为 bytes 个字节)。

    obs=bytes 

    一次写出 bytes 个字节(即一个块大小为 bytes 个字节)。

    bs=bytes 

    同时设置读写块的大小为 bytes ,可代替 ibs 和 obs 。

    cbs=bytes 

    一次转换 bytes 个字节,即转换缓冲区大小。

    skip=blocks 

    从输入文件开头跳过 blocks 个块后再开始复制。

    seek=blocks 

    从输出文件开头跳过 blocks 个块后再开始复制。(通常只有当输出文件是磁盘或磁带时才有效)。

    count=blocks 

    仅拷贝 blocks 个块,块大小等于 ibs 指定的字节数。

    conv=conversion[,conversion...] 

    用指定的参数转换文件。

    转换参数


    ascii 转换 EBCDIC 为 ASCII。


    ebcdic 转换 ASCII 为 EBCDIC。

    ibm 转换 ASCII 为
     alternate EBCDIC. 

    block 把每一行转换为长度为 cbs 的记录,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


    unblock 使每一行的长度都为 cbs ,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

    lcase 把大写字符转换为小写字符。

    ucase 把小写字符转换为大写字符。

    swab 交换输入的每对字节。
      

    noerror 出错时不停止。


    notrunc 不截短输出文件。 不取整指令

    sync 把每个输入块填充到ibs个字节,不足部分用空(NUL)字符补齐。

    dd应用实例

    1.将本地的/dev/hdb整盘备份到/dev/hdd

       dd if=/dev/hdb f=/dev/hdd              hdb –> 内存 -> hdd

    2.将/dev/hdb全盘数据备份到指定路径的image文件

       dd if=/dev/hdb f=/root/image            hdb –> 内存 -> image文件

    3.将备份文件恢复到指定盘

       dd if=/root/image f=/dev/hdb             image文件 –> 内存 -> hdb

    4.备份/dev/hdb全盘数据,并利用gzip工具进行压缩,保存到指定路径

        dd if=/dev/hdb | gzip> /root/image.gz

    5.将压缩的备份文件恢复到指定盘

       gzip -dc /root/image.gz | dd f=/dev/hdb

    6.备份磁盘开始的512个字节大小的MBR 主引导记录信息到指定文件

       dd if=/dev/hda f=/root/image count=1 bs=512   默认从硬盘0柱面0磁道1扇区读取512个字节

       count=1指仅拷贝一个块;bs=512指块大小为512个字节。

       恢复:dd if=/root/image f=/dev/hda

    7.备份软盘

       dd if=/dev/fd0 f=disk.img count=1  bs=1440k (即块大小为1.44M)

    8.拷贝内存内容到硬盘

       dd if=/dev/mem f=/root/mem.bin  bs=1024 (指定块大小为1k)  

    9.拷贝光盘内容到指定文件夹,并保存为cd.iso镜像文件

       dd if=/dev/cdrom(hdc)   of=/root/cd.iso

    10.增加swap交换分区文件大小

    第一步:创建一个大小为256M的文件:

    dd if=/dev/zero  of=/swapfile  bs=1024 count=262144

    第二步:把这个文件变成swap交换分区文件:

    mkswap /swapfile

    第三步:启用这个swap交换分区文件:

    swapon /swapfile

    第四步:编辑/etc/fstab文件,使在每次开机时自动加载swap交换分区文件:

    /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   0 0

    11.销毁磁盘数据

         dd if=/dev/urandom f=/dev/hda1

    注意:利用随机的数据填充硬盘,在某些必要的场合可以用来销毁数据。

    12.测试硬盘的读写速度

         dd if=/dev/zero bs=1024 count=1000000 f=/root/1Gb.file    写速度

          dd if=/root/1Gb.file bs=64k | dd f=/dev/null      读速度

    通过以上两个命令输出的命令执行时间,可以计算出硬盘的读、写速度。

    13.确定硬盘的最佳块blocks大小:初始化硬盘

         dd if=/dev/zero bs=1024 count=1000000 f=/root/1Gb.file    初始化硬盘

         dd if=/dev/zero bs=2048 count=500000 f=/root/1Gb.file     初始化硬盘

         dd if=/dev/zero bs=4096 count=250000 f=/root/1Gb.file     初始化硬盘

         dd if=/dev/zero bs=8192 count=125000 f=/root/1Gb.file     初始化硬盘

    通过比较以上命令输出中所显示的命令执行时间,即可确定系统最佳的块大小。

    14.修复硬盘:                 自初始化硬盘

         dd if=/dev/sda f=/dev/sda  SCSI硬盘 或dd if=/dev/hda f=/dev/hda   IDE

    当硬盘较长时间(一年以上)放置不使用后,磁盘上会产生magnetic flux point 电磁点现象,当磁头读到这些区域时会遇到困难,并可能导致I/O错误。当这种情况影响到硬盘的第一个扇区即MBR(主引导程序446、硬盘分区表64、硬盘有效标识2字节)时,可能导致硬盘报废。上边的命令有可能使这些数据起死回生。并且这个过程是安全、高效的。

  • 相关阅读:
    实习第2天
    转:JavaScript事件冒泡简介及应用
    icon font字体图标字库汇总
    Express4--说明
    图标字体的使用
    SELECT INTO 和 INSERT INTO SELECT 两种表复制语句
    【转】 Mybatis/Ibatis,数据库操作的返回值
    spring+quartz报错:Table 'BANKSTEELERP_OLD.QRTZ_TRIGGERS' doesn't exist
    【转】mysql 触发器实现两个表的数据同步
    【转】Linux中如何安装.rpm、.tar、.tar.gz和tar.bz2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i100sh/p/434020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