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庆郑之死

    庆郑是春秋时期晋国上大夫,之所以说这个人,是本人觉得这个人非常地有意思。且看《东周列国志》原文:

    秦晋大战龙门山 穆姬登台要大赦

    晋惠公怒杀庆郑 介子推割股啖君

    首先简单介绍秦晋龙门山之战的背景:晋国先发生饥荒而求助于秦国,秦穆公大义,予以救助。次年秦国也发生饥荒,求助于晋国,晋惠公不思恩图报,反而想趁秦国饥荒发兵侵略。秦穆公怒而发兵讨伐晋国,爆发了龙门山大战。兵力上晋国优于秦国,士气上秦国优于晋国,可谓实力相当。但晋惠公所乘的小驷陷入泥潭,让战局一边倒。最后晋国大败,晋惠公被俘。

    大战之前,庆郑多次硬怼晋惠公。

    第1怼:

    庆郑曰:“臣去岁奉命乞籴于秦,秦君一诺无辞,其意甚美。今乃闭籴不与,秦怨我矣!”吕饴甥曰:“秦与晋粟,非好晋也,为求地也。不与粟而秦怨,与粟而不与地,秦亦怨。均之怨也,何为与之?”庆郑曰:“幸人之灾,不仁。背人之施④,不义。不义不仁,何以守国?”

    秦国使者来晋求助,晋惠公拒绝施以援手,庆郑说:“幸人之灾,不仁。背人之施,不义。不义不仁,何以守国?”当面说晋惠公不仁不义。

     

    第2怼:

    晋之西鄙,告急于惠公。惠公问于群臣曰:“秦无故兴兵犯界,何以御之?”庆郑进曰:“秦兵为主上背德之故,是以来讨,何谓无故?依臣愚见,只宜引罪请和,割五城以全信,免动干戈。”惠公大怒曰:“以堂堂千乘之国,而割地求和,寡人何面目为君哉?”喝令:“先斩庆郑,然后发兵迎敌!”虢射曰:“未出兵,先斩将,于军不利。姑赦令从征,将功折罪。”惠公准奏。

    这里庆郑直言晋惠公不听忠谏,背德才而导致秦军压境。惠公已起杀心。庆郑的才能是值得肯定的,料知此次秦晋交火,很大可能会失败,只是在劝说时出言不逊,屡屡数落晋惠公。

     

    第3怼:

    晋侯所驾之马,名曰“小驷”,乃郑国所献。其马身材小巧,毛鬣润泽,步骤安稳,惠公平昔甚爱之。庆郑又谏曰:“古者出征大事,必乘本国出产之马。其马生在本土,解人心意,安其教训,服习道路。故遇战随人所使,无不如志。今君临大敌,而乘异产之马,恐不利也。”惠公叱曰:“此吾惯乘,汝勿多言!”

    惠公坚持乘坐小驷,庆郑这次没有抬杠,两国交兵事大,必须大局为重,既然惠公坚持要打,那就必须使用本国坐骑。但是惠公正在气头上无法听进一个字。

     

    大战之中,庆郑两误其主,一次有意一次无心。

    第1误:

    那小驷未经战阵,亦被惊吓,不繇御人做主,向前乱跑,遂陷于泥泞之中。步扬用力鞭打,奈马小力微,拔脚不起。正在危急,恰好庆郑之车,从前而过。惠公呼曰:“郑速救我!”庆郑曰:“虢射何在?乃呼郑耶?”惠公又呼曰:“郑速将车来载寡人!”郑曰:“君稳乘小驷,臣当报他人来救也!”遂催辕转左而去。

    由于君臣矛盾恶化,在晋惠公陷入泥潭求救于庆郑时,庆郑抓住机会调侃和发泄不满,“你不是只听虢射小人的话吗?叫他来救你啊。你不是喜欢坐小驷吗?那就在泥坑中稳稳坐着。”庆郑对晋惠公的不满,全部泄出,爽了一把,也是前无古人了。爽是爽了,但他忽略了惠公被抓会导致整场战争失败的严重性。

    第2误:

    梁繇靡大叫:“败将无用之物,可协力擒捉秦君!”韩简不顾西乞术,驱率晋兵,迳奔戎辂,来捉穆公。穆公叹曰:“我今日反为晋俘,天道何在?”又见一人飞车从北而至,乃庆郑也。高叫:“勿得恋战,主公已被秦兵困于龙门山泥泞之中,可速往救驾!”韩简等无心厮杀,撇了那一伙壮士,迳奔龙门山来救晋侯。谁知晋惠公已被公孙枝所获,并家仆徒、虢射、步扬等一齐就缚,已归大寨去了。韩简顿足曰:“获秦君犹可相抵,庆郑误我矣!”

    这一次应该是庆郑的无心之失,错失了晋军活捉秦穆公的大好机会。

     

    大战之后,庆郑凛然赴死。

    秦穆公还是以霸业为重,释放了晋惠公。惠公回国,第一件事就是要杀庆郑以泄恨。关于是否要杀庆郑,晋国君臣在朝堂上做了一场非常激烈和精彩的辩论和审判。

    蛾晰闻惠公将入,谓庆郑曰:“子以救君误韩简,君是以被获。今君归,子必不免,盍奔他国以避之?”庆郑曰:“军法:‘兵败当死,将为虏当死。’况误君而贻以大辱,又罪之甚者?君若不还,吾亦将率其家属以死于秦。况君归矣,乃令失刑乎?吾之留此,将使君行法于我,以快君之心;使人臣知有罪之无所逃也。又何避焉?”

    审判之前,有人劝说庆郑逃走,庆郑拒绝了,体现了春秋贵族士大夫的正统价值观。

    然而,庆郑不甘于乖顺伏法,不屈不挠,誓要争个不休。

    惠公在车中望见庆郑,怒从心起,使家仆徒召之来前,问曰:“郑何敢来见寡人?”庆郑对曰:“君始从臣言,报秦之施,必不伐。继从臣言,与秦讲和,必不成。三从臣言,不乘‘小驷’,必不败。臣之忠于君也至矣!何为不见?”惠公曰:“汝今尚有何言?”庆郑对曰:“臣有死罪三:有忠言而不能使君必听,罪之一也。卜车右吉,而不能使君必用,罪之二也,以救君召二三子,而不能使君必不为人擒,罪之三也。臣请受刑,以明臣罪。”惠公不能答,使梁繇靡代数其罪。梁繇靡曰:“郑所言,皆非死法①也。郑有死罪三,汝不自知乎?君在泥泞之中,急而呼汝,汝不顾,一宜死。我几获秦君,汝以救君误之,二宜死。二三子俱受执缚,汝不力战,不面伤②,全身逃归,三宜死。”庆郑曰:“三军之士皆在此,听郑一言:有人能坐以待刑,而不能力战面伤者乎?”蛾晰谏曰:“郑死不避刑,可谓勇矣!君可赦之,使报韩原之仇。”梁繇靡曰:“战已败矣,又用罪人以报其仇,天下不笑晋为无人乎?”家仆徒亦谏曰:“郑有忠言三,可以赎死。与其杀之以行君之法,不若赦之以成君之仁。”梁繇靡又曰:“国所以强,惟法行也。失刑乱法,谁复知惧!不诛郑,今后再不能用兵矣!”惠公顾③司马说,使速行刑,庆郑引颈受戮。

    庆郑请罪:“臣有死罪三:有忠言而不能使君必听,罪之一也。卜车右吉,而不能使君必用,罪之二也,以救君召二三子,而不能使君必不为人擒,罪之三也。臣请受刑,以明臣罪。”听起来是请罪,实则还是侧面在数落晋惠公,杠得晋惠公哑口。

    梁繇靡数落庆郑在战斗中,没有出力,畏罪而全身而退。庆郑说,自古还有人敢于坐以待刑,却在战斗中畏罪潜逃的吗? 梁繇靡几乎词穷,倚仗着国法,强行加罪施刑。

    这场审判结果,庆郑受死,但其实已经赢了。东周列国志作者对庆郑给予"忠谋"高度评价。

    有诗叹惠公器量之浅,不能容一庆郑也。诗曰:
    闭籴谁教负泛舟?反容奸佞杀忠谋。惠公褊急无君德,只合灵台永作囚!

    太史公说春秋:"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以下叛上,以臣弑君,屡见不鲜。但像庆郑这种类型的,比较复杂,他诠释了什么是辩证与矛盾,对立与共存。他忠于晋国,却不尽忠于国君;他基本上还是忠于国君,却经常讽刺国君;他是一个忠臣良将,能谋善断,又是一个爱恨分明的硬汉;他明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又在关键时刻感情用事。

    在晋惠公失德背信于秦国的那一刻起,他已料到晋国必败的结果,也许已下定了身赴国难的决心,既然决心一死,不如死得轰轰烈烈。是否功过,留与后人,难以评说。

  • 相关阅读:
    周末之个人杂想(十三)
    PowerTip of the DaySorting Multiple Properties
    PowerTip of the DayCreate Remoting Solutions
    PowerTip of the DayAdd Help to Your Functions
    PowerTip of the DayAcessing Function Parameters by Type
    PowerTip of the DayReplace Text in Files
    PowerTip of the DayAdding Extra Information
    PowerTip of the DayPrinting Results
    Win7下IIS 7.5配置SSAS(2008)远程访问
    PowerTip of the DayOpening Current Folder in Explorer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ikiz/p/14986954.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