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Ajax

    开发网站时经常会用到跨域资源共享(简称cors,后面使用简称)来解决跨域问题,但是在使用cors的时候,http请求会被划分为两类,简单请求和复杂请求,而这两种请求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会触发cors预检请求。

    首先我们要明白cors的原理(引自MDN):

    跨域资源共享标准新增了一组 HTTP 首部字段,允许服务器声明哪些源站通过浏览器有权限访问哪些资源。另外,规范要求,对那些可能对服务器数据产生副作用的 HTTP 请求方法(特别是 GET 以外的 HTTP 请求,或者搭配某些 MIME 类型的 POST 请求),浏览器必须首先使用 OPTIONS 方法发起一个预检请求(preflight request),从而获知服务端是否允许该跨域请求。服务器确认允许之后,才发起实际的 HTTP 请求。在预检请求的返回中,服务器端也可以通知客户端,是否需要携带身份凭证(包括 Cookies 和 HTTP 认证相关数据)

    从上面的文字中我们得到如下信息:

    1、跨域资源共享标准新增了一组 HTTP 首部字段,服务器通过这些字段来控制浏览器有权访问哪些资源。

    2、为了安全起见请求方式分为两类,一类不会预先发送options请求,一些会预先发送options请求。

    3、 GET 以外的 HTTP 请求,或者搭配某些 MIME 类型的 POST 请求会触发options请求。

    4、服务器验证OPTIONS完成后才会允许发送世界的http请求。

    不会触发http预检请求的便是简单请求,想法能够触发http预检请求的便是复杂请求。

    那么有哪些简单请求呢?以下是来自MDN官方引用:

    1、使用下列方法之一:

    GET、

    POST、

    HEAD。

    2、不得人为设置该集合之外的其他首部字段。该集合为:

    Accept

    Accept-Language

    Content-Language

    Content-Type

    3、Content-Type 的值仅限于下列三者之一:

    text/plain

    multipart/form-data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4、请求中的任意XMLHttpRequestUpload 对象均没有注册任何事件监听器;XMLHttpRequestUpload 对象可以使用 XMLHttpRequest.upload 属性访问

    5、请求中没有使用 ReadableStream 对象

    那什么是复杂请求呢,除了简单请求都是复杂请求。

    简单请求的发送从代码上来看和普通的XHR没太大区别,但是HTTP头当中要求总是包含一个域(Origin)的信息。该域包含协议名、地址以及一个可选的端口。不过这一项实际上由浏览器代为发送,并不是开发者代码可以触及到的。

    简单请求的部分响应头及解释如下: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必含)- 不可省略,否则请求按失败处理。该项控制数据的可见范围,如果希望数据对任何人都可见,可以填写"*"。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可选) – 该项标志着请求当中是否包含cookies信息,只有一个可选值:true(必为小写)。如果不包含cookies,请略去该项,而不是填写false。这一项与XmlHttpRequest2对象当中的withCredentials属性应保持一致,即withCredentials为true时该项也为true;withCredentials为false时,省略该项不写。反之则导致请求失败。 Access-Control-Expose-Headers(可选) – 该项确定XmlHttpRequest2对象当中getResponseHeader()方法所能获得的额外信息。通常情况下,getResponseHeader()方法只能获得如下的信息: Cache-Control Content-Language Content-Type Expires Last-Modified Pragma 当你需要访问额外的信息时,就需要在这一项当中填写并以逗号进行分隔

    如果仅仅是简单请求,那么即便不用CORS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但CORS的复杂请求就令CORS显得更加有用了。简单来说,任何不满足上述简单请求要求的请求,都属于复杂请求。比如说你需要发送PUT、DELETE等HTTP动作,或者发送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的内容。

    复杂请求表面上看起来和简单请求使用上差不多,但实际上浏览器发送了不止一个请求。其中最先发送的是一种"预请求",此时作为服务端,也需要返回"预回应"作为响应。预请求实际上是对服务端的一种权限请求,只有当预请求成功返回,实际请求才开始执行。

    预请求以OPTIONS形式发送,当中同样包含域,并且还包含了两项CORS特有的内容

    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 – 该项内容是实际请求的种类,可以是GET、POST之类的简单请求,也可以是PUT、DELETE等等。 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 – 该项是一个以逗号分隔的列表,当中是复杂请求所使用的头部。

    显而易见,这个预请求实际上就是在为之后的实际请求发送一个权限请求,在预回应返回的内容当中,服务端应当对这两项进行回复,以让浏览器确定请求是否能够成功完成。

    复杂请求的部分响应头及解释如下: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必含) – 和简单请求一样的,必须包含一个域。 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必含) – 这是对预请求当中Access-Control-Request-Method的回复,这一回复将是一个以逗号分隔的列表。尽管客户端或许只请求某一方法,但服务端仍然可以返回所有允许的方法,以便客户端将其缓存。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当预请求中包含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时必须包含) – 这是对预请求当中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的回复,和上面一样是以逗号分隔的列表,可以返回所有支持的头部。这里在实际使用中有遇到,所有支持的头部一时可能不能完全写出来,而又不想在这一层做过多的判断,没关系,事实上通过request的header可以直接取到Access-Control-Request-Headers,直接把对应的value设置到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即可。 Access-Control-Allow-Credentials(可选) – 和简单请求当中作用相同 Access-Control-Max-Age(可选) – 以秒为单位的缓存时间。预请求的的发送并非免费午餐,允许时应当尽可能缓存。

    理论聊完之后,咱们来看一下实践,首先启动两个服务,一个端口为3000,的静态资源服务器,用于请求接口,另一台端口为5000的接口服务器,如图所示:

     

    后端接口服务器代码如下:

    const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const app = express();

    const bodyParser = require('body-parser');

    app.use(bodyParser.urlencoded({extended:false}));

    app.use(bodyParser.json());

    // 实现CORS

    app.use(function(req, res, next) {

        res.header("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res.header('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OPTIONS,GET,POST,PUT,DELETE');

        res.header("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Origin,X-Requested-With,Content-Type,Accept,Authorization");

        res.header("cache-control", "no-cache");

        res.header("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charset=utf-8");

        res.header("ETag", '');

        next();

    });

    app.post("/p",(req,res)=>{

        res.send(req.body)

    })

    app.listen(5000,()=>{

        console.log("5000")

    })

    前端请求资源脚本代码如下:

    axios.post("http://localhost:5000/p",{name:"zs",age:"18"}).then((data)=>{

        console.log(data.data);

    })

    我们用axios这个http请求库发送了一个post请求,axios发送post请求默认会把数据转化为json格式,并且会默认设置请求头:Content-Type:application/json,很显然这是一个复杂请求,这样的话,会触发options请求。

    我们分别启动两个服务,并打开浏览器,访问页面,加载请求接口脚本,观察network如图:

     

    我们看到,代码中命名只发送了一次异步请求为什么显示两次呢?详细截图如下:

     

    我们看到确实发送了两次请求一次为OPTIONS一次为POST,而我们代码中并没有处理对OPTIONS请求的响应处理,所以上面服务端代码是不合理的,综合考虑,OPTIONS请求并会对实际http请求差生影响,所以我们统一的对OPTIONS请求返回204,服务端负责支持CORS的中间件修正代码如下:

    app.use(function(req, res, next) {

        res.header("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res.header('Access-Control-Allow-Methods', 'OPTIONS,GET,POST,PUT,DELETE');

        res.header("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Origin,X-Requested-With,Content-Type,Accept,Authorization");

        res.header("cache-control", "no-cache");

        res.header("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charset=utf-8");

        res.header("ETag", '');

        //header头信息设置结束后,结束程序往下执行,返回

        if(req.method.toLocaleLowerCase() === 'options'){

            res.status(204);

            return res.json({});   //直接返回空数据,结束此次请求

        }else{

            next();

        }

    });

    总结一下:

    1. 简单请求:

    满足一下两个条件的请求。

    (1) 请求方法是以下三种方法之一:

    • HEAD
    • GET
    • POST

    (2)HTTP的头信息不超出以下几种字段:

    • Accept
    • Accept-Language
    • Content-Language
    • Last-Event-ID
    • Content-Type:只限于三个值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multipart/form-data、text/plain

    2. 复杂请求:

    非简单请求就是复杂请求。

    非简单请求是那种对服务器有特殊要求的请求,比如请求方法是PUT或DELETE,或者Content-Type字段的类型是application/json。

    非简单请求的CORS请求,会在正式通信之前,增加一次HTTP查询请求,称为"预检"请求(preflight)。

    预检请求为OPTIONS请求,用于向服务器请求权限信息的。

    预检请求被成功响应后,才会发出真实请求,携带真实数据。

    axios默认请求就是application/json,所以不需要自己加上头部(不需要在config中加headers),所以总是会发出options请求的,看看是不是配置的时候加了不必要的headers配置项。
    另外,如果真的需要预检,后台也需要进行设置,允许options请求。

  • 相关阅读:
    Thymeleaf模板引擎语法
    kali更新软件源
    解决kali安装成功后没有声音的问题
    SSO的误区及建议
    关于 target="_blank"漏洞的分析
    好久没来了,平时一些笔记都记在印象笔记,长传一波
    BIOS基础
    CSRF的本质及防御
    linux下stricky
    CSRF与xss的区别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jlbk/p/1263343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