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Assign源码分析
欢迎访问源文章地址:
一. 简介
关于动机和发展流程,原作者已经在知乎说的非常清楚,主要解决的问题总结如下:
- 联合各个loss(cls、reg、obj),这里前人已经做过很多
- 去除了centerness,这个东西非常难训练
- 去除了预定义的anchor匹配策略
- 去除FCOS类的不同FPN层解决不同尺度目标
二. 论文理论
2.1 联合表示
为何进行联合表示?由于论文核心就是使用权重一词,而权重关系到 (cls、reg、obj) 等值大小,最后始终加权到一起。
论文引入 (obj) 参数(和YOLO的前背景类似,区别于centerness),未进行实际的监督,但效果在此处出奇的好,效果如下图所示。类似于一个 (FCOS Scale) 和一些不确定度论文的操作,直接获取一个可学习的 (Weight) 和目标进行相关操作。具体为何好,作者未给出实际的理论依据:
首先将 (cls) 和 (obj) 相乘进行融合,如下公式所示。注意:此处的 (obj) 是一个数,比如 (batch=2,num_{cls}=80,anchor=100) ,那么分类的结果为 (2 imes100 imes 80) ,但是 (obj=2 imes100 imes1) 。因为其表示的意思是:此 (anchor) 是前景还是背景。而具体的类别和置信度,全靠 (cls) 进行判断。
然后将 (reg、cls) 进一步联合表示,其中 (L^{loc}) 是计算的 (IOU、GIOU、DIOU) 结果,(L^{cls}) 是正样本的交叉熵 (loss) 。这也就和上面公式(1)对应起来,这里计算的都是正样本(此处表示GT内的anchor) (loss).
2.2 正样本权重
这里需要额外补充一点:GT内部的anchor包括正负样本,而GT外部肯定是负样本,这相当于人的先验。
2.1节中 (L_i( heta)) 表示 (Loss) ,而内部的值 (P_i( heta)) 就表示某个anchor为正样本的概率值,这个参考交叉熵正样本分类loss公式即可。所以 (P_i( heta)=P_i^{+}) 也就是正样本的概率值(正样本的权重),下式(2)直接进行一个指数变换,相当于放大了正样本的置信度(概率=置信度),同时使用一个超参数进行调节放大倍数,这里其实没有太多其它意义。
(G(d_i)) 表示高斯权重,包括四组可学习参数: (mu->(x,y) 、 sigma->(x,y)) ,每个种类四个参数,COCO数据集共 (sigma=80 imes2,mu=80 imes2). 那么公式(3)就很容易理解了,乘以权重以后取平均。 其中可学习参数最重要的作用是防止初始化过拟合(参考了李翔知乎),如果没有高斯可学习参数,那么和正常anchor回归区别不大,假设A,B,C三个anchor,其中初始权重A>B>C,那么在下一轮的训练中依然是A>B>C,N轮之后A>>B>>C。这是一种强者越强的学习方式,完全陷入了和初始化息息相关的问题上了。而可学习的gaussian参数使得中心权重偏大,即使中心anchor初始化较差,后面也能慢慢学习加强,而偏远anchor会越来越差。
正样本的Loss组成包括:(cls、reg、obj) ,发现上面的公式全部都已包含,直观上上理解是正确的。
2.3 负样本权重
负样本 (loss) 仅包含 (cls、obj) ,但是会参考 (reg) 的结果。前者不用多说,后者为什么会参考 (reg) 的值?因为回归的越好,是负样本的概率越低,正样本的loss会把正样本的 (reg) 学习的很好,而负样本的 (reg) 一直不学习就渐渐没落了。
负样本包含两个部分,在GT框之外的点全部都是负样本,在GT框之内的点IOU匹配度较差的点。GT框内点匹配度越差,那么负样本的权重越高,如上式(5)(6)所示。权重再乘以 (mathcal{P}_{i}(operatorname{cls} mid heta)) 就得到负样本的loss。
2.4 总的loss
按照2.3和2.4节的推导,很容易得出下式(6)的公式。但是正样本loss中的 (sum) 有点不对称,按公式log完全可以拿到公式里面乘。按照李翔知乎里面说的,防止log的值太大无法收敛,这个地方笔者也没完全理解。
2.5 补充loss
看代码还有一个要点,每个GT框内anchor正样本权重gaussian-map得进行normlize,目的是让gaussian分布在anchor内部。
gaussian_norm_losses.append(
len(gt_instances_per_image) / normal_probs[foreground_idxs].sum().clamp_(1e-12)) # gt数量/全部gaussian权重
'''
......
'''
loss_norm = torch.stack(gaussian_norm_losses).mean() * (1 - self.focal_loss_alpha) # 期望让每个gt内的权重之和等于1(归一化过后容易学习)
三. 论文代码
注释代码地址:https://github.com/www516717402/AutoAssign
论文说的云里雾里,其实代码很简单,论文idea很好。
四. 总结
- 此论文肯定下了一番大功夫,细节地方挺多,比如公式(2),再比如加上 (obj) 参数。这些东西正常处理都不会加上,因为这篇论文核心就是去掉繁琐的操作,为什么还加上这个操作?那么答案肯定对此论文结果影响很大,论文图表已经证明这个猜想。
- 实际应用有点难推广
- 首先精度没有提升一个档次
- 论文中还是有很多提升细节不明朗
- 前向计算直接使用 (obj) 感觉有点不妥,没有直接进行监督有点后怕。。。
- 仅仅有一套gaussian参数(很多人质疑这一点,甜甜圈那种类型的结果如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