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teach-es6-2(class)

    1 属性的简洁表示法

    ES6 允许直接写入变量和函数,作为对象的属性和方法。这样的书写更加简洁。

    var foo = 'bar';
    var baz = {foo};
    baz // {foo: "bar"}
    
    // 等同于
    var baz = {foo: foo};

    2 属性名表达式

    JavaScript语言定义对象的属性,有两种方法。

    // 方法一
    obj.foo = true;
    
    // 方法二
    obj['a' + 'bc'] = 123;

    3 Object.assign

    Object.assign方法用于对象的合并,将源对象(source)的所有可枚举属性,复制到目标对象(target)。
    var target = { a: 1 };
    
    var source1 = { b: 2 };
    var source2 = { c: 3 };
    
    Object.assign(target, source1, source2);
    target // {a:1, b:2, c:3}
    方法实行的是浅拷贝,而不是深拷贝。也就是说,如果源对象某个属性的值是对象,那么目标对象拷贝得到的是这个对象的引用。

    也就是说,如果源对象某个属性的值是对象,那么目标对象拷贝得到的是这个对象的引用。

    4 属性的可枚举性

    6 对象的扩展运算符

    (1)解构赋值

    对象的解构赋值用于从一个对象取值,相当于将所有可遍历的、但尚未被读取的属性,分配到指定的对象上面。所有的键和它们的值,都会拷贝到新对象上面。

    (2)扩展运算符

    扩展运算符(...)用于取出参数对象的所有可遍历属性,拷贝到当前对象之中。

    Set

    ES6 提供了新的数据结构 Set。它类似于数组,但是成员的值都是唯一的,没有重复的值。

    Set 本身是一个构造函数,用来生成 Set 数据结构。

    const s = new Set();
    
    [2, 3, 5, 4, 5, 2, 2].forEach(x => s.add(x));
    
    for (let i of s) {
      console.log(i);
    }
    // 2 3 5 4

    遍历操作

    Set 结构的实例有四个遍历方法,可以用于遍历成员。

    • keys():返回键名的遍历器
    • values():返回键值的遍历器
    • entries():返回键值对的遍历器
    • forEach():使用回调函数遍历每个成员

    Map

    含义和基本用法

    JavaScript 的对象(Object),本质上是键值对的集合(Hash 结构),但是传统上只能用字符串当作键。这给它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限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ES6 提供了 Map 数据结构。它类似于对象,也是键值对的集合,但是“键”的范围不限于字符串,各种类型的值(包括对象)都可以当作键。也就是说,Object 结构提供了“字符串—值”的对应,Map结构提供了“值—值”的对应,是一种更完善的 Hash 结构实现。

    Proxy概述

    Proxy 用于修改某些操作的默认行为,等同于在语言层面做出修改,所以属于一种“元编程”(meta programming),即对编程语言进行编程。

    Proxy 可以理解成,在目标对象之前架设一层“拦截”,外界对该对象的访问,都必须先通过这层拦截,因此提供了一种机制,可以对外界的访问进行过滤和改写。Proxy 这个词的原意是代理,用在这里表示由它来“代理”某些操作,可以译为“代理器”。

    var obj = new Proxy({}, {
      get: function (target, key, receiver) {
        console.log(`getting ${key}!`);
        return Reflect.get(target, key, receiver);
      },
      set: function (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
        console.log(`setting ${key}!`);
        return Reflect.set(target, key, value, receiver);
      }
    });
    

    上面代码对一个空对象架设了一层拦截,重定义了属性的读取(get)和设置(set)行为。这里暂时先不解释具体的语法,只看运行结果。对设置了拦截行为的对象obj,去读写它的属性,就会得到下面的结果。

    obj.count = 1
    //  setting count!
    ++obj.count
    //  getting count!
    //  setting count!
    //  2

    Promise 的含义

    Promise 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比传统的解决方案——回调函数和事件——更合理和更强大。它由社区最早提出和实现,ES6将其写进了语言标准,统一了用法,原生提供了Promise对象。

    所谓Promise,简单说就是一个容器,里面保存着某个未来才会结束的事件(通常是一个异步操作)的结果。从语法上说,Promise 是一个对象,从它可以获取异步操作的消息。Promise 提供统一的 API,各种异步操作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处理。

    Promise对象有以下两个特点。

    (1)对象的状态不受外界影响。Promise对象代表一个异步操作,有三种状态:Pending(进行中)、Resolved(已完成,又称 Fulfilled)和Rejected(已失败)。只有异步操作的结果,可以决定当前是哪一种状态,任何其他操作都无法改变这个状态。这也是Promise这个名字的由来,它的英语意思就是“承诺”,表示其他手段无法改变。

    (2)一旦状态改变,就不会再变,任何时候都可以得到这个结果。Promise对象的状态改变,只有两种可能:从Pending变为Resolved和从Pending变为Rejected。只要这两种情况发生,状态就凝固了,不会再变了,会一直保持这个结果。如果改变已经发生了,你再对Promise对象添加回调函数,也会立即得到这个结果。这与事件(Event)完全不同,事件的特点是,如果你错过了它,再去监听,是得不到结果的。

    有了Promise对象,就可以将异步操作以同步操作的流程表达出来,避免了层层嵌套的回调函数。此外,Promise对象提供统一的接口,使得控制异步操作更加容易。

    Promise也有一些缺点。首先,无法取消Promise,一旦新建它就会立即执行,无法中途取消。其次,如果不设置回调函数,Promise内部抛出的错误,不会反应到外部。第三,当处于Pending状态时,无法得知目前进展到哪一个阶段(刚刚开始还是即将完成)。

    如果某些事件不断地反复发生,一般来说,使用 stream 模式是比部署Promise更好的选择。

    Iterator(遍历器)的概念

    JavaScript原有的表示“集合”的数据结构,主要是数组(Array)和对象(Object),ES6又添加了Map和Set。这样就有了四种数据集合,用户还可以组合使用它们,定义自己的数据结构,比如数组的成员是Map,Map的成员是对象。这样就需要一种统一的接口机制,来处理所有不同的数据结构。

    遍历器(Iterator)就是这样一种机制。它是一种接口,为各种不同的数据结构提供统一的访问机制。任何数据结构只要部署Iterator接口,就可以完成遍历操作(即依次处理该数据结构的所有成员)。

    Iterator的作用有三个:一是为各种数据结构,提供一个统一的、简便的访问接口;二是使得数据结构的成员能够按某种次序排列;三是ES6创造了一种新的遍历命令for...of循环,Iterator接口主要供for...of消费。

    Iterator的遍历过程是这样的。

    (1)创建一个指针对象,指向当前数据结构的起始位置。也就是说,遍历器对象本质上,就是一个指针对象。

    (2)第一次调用指针对象的next方法,可以将指针指向数据结构的第一个成员。

    (3)第二次调用指针对象的next方法,指针就指向数据结构的第二个成员。

    (4)不断调用指针对象的next方法,直到它指向数据结构的结束位置。

    每一次调用next方法,都会返回数据结构的当前成员的信息。具体来说,就是返回一个包含valuedone两个属性的对象。其中,value属性是当前成员的值,done属性是一个布尔值,表示遍历是否结束。

    下面是一个模拟next方法返回值的例子。

    var it = makeIterator(['a', 'b']);
    
    it.next() // { value: "a", done: false }
    it.next() // { value: "b", done: false }
    it.next() //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
    
    function makeIterator(array) {
      var nextIndex = 0;
      return {
        next: function() {
          return nextIndex < array.length ?
            {value: array[nextIndex++], done: false}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
      };
    }

    基本概念

    Generator 函数是 ES6 提供的一种异步编程解决方案,语法行为与传统函数完全不同。本章详细介绍 Generator 函数的语法和 API,它的异步编程应用请看《Generator 函数的异步应用》一章。

    Generator 函数有多种理解角度。从语法上,首先可以把它理解成,Generator 函数是一个状态机,封装了多个内部状态。

    执行 Generator 函数会返回一个遍历器对象,也就是说,Generator 函数除了状态机,还是一个遍历器对象生成函数。返回的遍历器对象,可以依次遍历 Generator 函数内部的每一个状态。

    形式上,Generator 函数是一个普通函数,但是有两个特征。一是,function关键字与函数名之间有一个星号;二是,函数体内部使用yield表达式,定义不同的内部状态(yield在英语里的意思就是“产出”)。

    function* helloWorldGenerator() {
      yield 'hello';
      yield 'world';
      return 'ending';
    }
    
    var hw = helloWorldGenerator();
    上面代码定义了一个 Generator 函数helloWorldGenerator,它内部有两个yield表达式(helloworld),即该函数有三个状态:hello,world 和 return 语句(结束执行)。

    然后,Generator 函数的调用方法与普通函数一样,也是在函数名后面加上一对圆括号。不同的是,调用 Generator 函数后,该函数并不执行,返回的也不是函数运行结果,而是一个指向内部状态的指针对象,也就是上一章介绍的遍历器对象(Iterator Object)。

    下一步,必须调用遍历器对象的next方法,使得指针移向下一个状态。也就是说,每次调用next方法,内部指针就从函数头部或上一次停下来的地方开始执行,直到遇到下一个yield表达式(或return语句)为止。换言之,Generator 函数是分段执行的,yield表达式是暂停执行的标记,而next方法可以恢复执行。

    hw.next()
    // { value: 'hello', done: false }
    
    hw.next()
    // { value: 'world', done: false }
    
    hw.next()
    // { value: 'ending', done: true }
    
    hw.next()
    //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
    

    上面代码一共调用了四次next方法。

    第一次调用,Generator 函数开始执行,直到遇到第一个yield表达式为止。next方法返回一个对象,它的value属性就是当前yield表达式的值hellodone属性的值false,表示遍历还没有结束。

    第二次调用,Generator 函数从上次yield表达式停下的地方,一直执行到下一个yield表达式。next方法返回的对象的value属性就是当前yield表达式的值worlddone属性的值false,表示遍历还没有结束。

    第三次调用,Generator 函数从上次yield表达式停下的地方,一直执行到return语句(如果没有return语句,就执行到函数结束)。next方法返回的对象的value属性,就是紧跟在return语句后面的表达式的值(如果没有return语句,则value属性的值为undefined),done属性的值true,表示遍历已经结束。

    第四次调用,此时 Generator 函数已经运行完毕,next方法返回对象的value属性为undefineddone属性为true。以后再调用next方法,返回的都是这个值。

    总结一下,调用 Generator 函数,返回一个遍历器对象,代表 Generator 函数的内部指针。以后,每次调用遍历器对象的next方法,就会返回一个有着valuedone两个属性的对象。value属性表示当前的内部状态的值,是yield表达式后面那个表达式的值;done属性是一个布尔值,表示是否遍历结束。

    yield 表达式

    由于 Generator 函数返回的遍历器对象,只有调用next方法才会遍历下一个内部状态,所以其实提供了一种可以暂停执行的函数。yield表达式就是暂停标志。

    遍历器对象的next方法的运行逻辑如下。

    (1)遇到yield表达式,就暂停执行后面的操作,并将紧跟在yield后面的那个表达式的值,作为返回的对象的value属性值。

    (2)下一次调用next方法时,再继续往下执行,直到遇到下一个yield表达式。

    (3)如果没有再遇到新的yield表达式,就一直运行到函数结束,直到return语句为止,并将return语句后面的表达式的值,作为返回的对象的value属性值。

    (4)如果该函数没有return语句,则返回的对象的value属性值为undefined

    需要注意的是,yield表达式后面的表达式,只有当调用next方法、内部指针指向该语句时才会执行,因此等于为 JavaScript 提供了手动的“惰性求值”(Lazy Evaluation)的语法功能。

    Generator 函数的异步应用

    传统方法

    ES6 诞生以前,异步编程的方法,大概有下面四种。

    • 回调函数
    • 事件监听
    • 发布/订阅
    • Promise 对象
    • 异步

      所谓"异步",简单说就是一个任务不是连续完成的,可以理解成该任务被人为分成两段,先执行第一段,然后转而执行其他任务,等做好了准备,再回过头执行第二段。

    Generator 函数将 JavaScript 异步编程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Generator 函数

    协程

    传统的编程语言,早有异步编程的解决方案(其实是多任务的解决方案)。其中有一种叫做"协程"(coroutine),意思是多个线程互相协作,完成异步任务。

    协程有点像函数,又有点像线程。它的运行流程大致如下。

    • 第一步,协程A开始执行。
    • 第二步,协程A执行到一半,进入暂停,执行权转移到协程B
    •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协程B交还执行权。
    • 第四步,协程A恢复执行。

     

  • 相关阅读:
    子类构造函数中调用虚函数问题验证
    socks5代理浅识
    关于C++标准库(第2版)std::remove_if的"特性"概述
    动态获取结构体中指定的属性值
    构造和析构函数定义为私有场景
    remove_pointer使用测验
    广播自定义消息实现进程间的通信问题
    遍历窗口权限问题
    嵌入窗口到桌面的问题
    实验一 熟悉实验环境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linglinux/p/6863844.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