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学习别人的经验和体会》总结

    学习别人的经验和体会

    • 2018年9月10日更新:再次打开这篇文章,已经工作两年了。现在决定将别人的学习和工作经验中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都总结在本文,而不局限于原链接提供的文章。
    • 2017年8月25日初稿:本文是关于邹欣老师微博里分享的网页链接的总结。正值自己工作一年,也该反省一下了。

    TombKeeper

    TombKeeper谈如何学习Windows

    详见TombKeeper关于“如何让黑哥将多年的功力传授于我?”的知乎回答。先摘录其中几段令我比较震撼的文字:

    我很天真地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他们:
    一、先把Windows的帮助文件从头到尾看一遍。
    二、在Windows目录下搜索*.txt、*.htm?、*.log、*.ini,把每一个文件内容都看一遍。
    三、把注册表浏览一遍。

    我很奇怪,我看Windows的帮助文件就像看金庸小说一样愉快,怎么会有人觉得辛苦?

    这两天在家,在笔记本上折腾Linux,遇到了很多问题,我就把内核每一个编译选项的说明都细细看了一遍,反复编译上二十多遍——然后,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找到了。显然,学Linux和学Windows的方法并没有什么不同。

    我从中看到了Tombkeeper的几个特点:强烈的兴趣(看帮助文件如同看金庸小说)、无比的踏实(从头到尾仔细阅读帮助文件和编译选项等)、坚韧(为解决问题反复编译二十多次)。

    scz:你尽力了吗?

    TombKeeper在上述的知乎回答中提到网络安全技术大牛小四写的一篇文章《你尽力了吗?》,里面谈到学习技术的方法和态度,令人深思。先摘录其中几段文字:

    W.Richard.Stevens的UNP(注:《Unix网络编程》)我算是认真看过加了不少旁注,APUE(注:《Unix环境高级编程》)就没有那么认真了,而卷II的一半认真看过,写过读书笔记,卷III就没有看一页。道格拉斯的卷I、卷III(注:Douglas E.Comer,《用TCPIP进行网际互联》)是认真看过几遍,卷II就只断续看过。而很多技术文章,如果搞到手了就懒得再看,却不知道这浪费了多少资源,忽略了多少资源。

    如果你连《Windows NT设备驱动程序编写》、《 win9x系统编程》都没有看过,却要写个什么隐藏自己的木马,搞笑。如果你看都不看汇编语言,偏要问exploit code的原理,那我无法回答也不想回答你。

    Unix的man手册你要都看完了,想不会Unix都不行了。微软的MSDN、Platform SDK DOC你要看完了,你想把Win编程想象得稍微困难点都找不到理由。

    还是那句话,一个程序员做到W.Richard.Stevens那个份上,做到逝世后还能叫全世界的顶级hacker们专门著文怀念,但生前却不曾著文攻击,想想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那是一份什么样的淡然。

    读后感:脚踏实地、认真读书、厚积薄发。

    图灵访谈:专访TK教主于旸

    详见《专访TK教主于旸:原来那些搞安全的说的都是真的(图灵访谈)》。摘录其中几段文字如下:

    王尔德说:“教育是令人羡慕的东西,但要记住:凡是值得知道的,没有一个是能够教会的。”我见过很多出色的研究者,发现大家有一些共有的特征,包括想象力、观察力、好奇心、联想能力,等等。同时,我也见过一些技术底子好又努力的人,但没有做出比较好的成就,而他们的共性就是缺乏前面说的那些特征。所以这算是我的一点个人主观经验。

    另外,我也不属于有很强的开疆扩土、建功立业欲望的人,很多热衷于技术研究的人都不是。我这么多年来一直每天工作 12 个小时,不是为任何人拼命,只是我自己想去做那些事而已。

    我以前自学的时候,不知该看什么,就把书店里相关的书都买了。但现在安全类书太多了,有钱全买也没时间全看。但我仍然建议,如果你不确定一本书是不是该买,那就宁可错买,不可错过。如果买回来,翻了几页发现不好,只能拿来垫显示器,也不过损失几十元。但如果买对了,一本好书带来的益处将是无比巨大的。

    读计算机技术类的书,最重要的是不能光抱着书读,得动手跟着做。

    《时刻调整方向 找到人生的蓝海》总结

    本文谈的是北大计算机系的一名学生的编程之路,里面不少地方值得学习。

    如何缩小与高手的差距

    作者谈到自己追赶大牛的方法:

    1. 买编程类书籍,“几乎每本书我都是从头到尾抱着仔细读完的”。确实,编程类经典书籍很多,而这些书籍对扎实基础、增加对编程的认识而大有裨益的,因此值得仔细阅读。
    2. 坚持在读书的时候把代码一行行亲手敲出来并编译通过。
    3. 提前做知识储备,积累编译器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等知识。
    4. 从CSDN、Joel On Software等博客获得经验和知识。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

    作者的求职之路很值得我学习和反省。作者的求职思路很清晰:结合兴趣、目标明确、准备充分、一举中的。而他确实也按照这个思路有条不紊地做好充分准备。反观自己,大三下学期还在考研和就业中徘徊不定,考研不确定选哪个方向、就业不确定选什么岗位,因为自己什么都有点兴趣,但什么也不精通。准备上也完全不充分,华为的实习面试有惊无险地通过,本来签了三个月的实习期,后来被主管说服后延长到半年。前三个月主要是用C# 开发一个文本处理工具,后三个月除了学习一些EPON/GPON协议外记不起其他东西了。总之这半年过得很颓废。实习期间还临时抱佛脚,复习编程知识以应对秋招。结果CVEC和中兴的在线笔试过了,由于兴趣不大没去面试。当然也会随波逐流去参加BAT的秋招,最终以阿里笔试挂、腾讯一面挂、百度三面挂的结果惨淡收场。回顾我的求职之路,真可谓技术不过关、兴趣不清楚、目标不明确、准备不充分。
    这些问题并没有因为工作后就自动消失。入职华为后我被分到产品线部门做嵌入式开发的工作,加班很严重,朝九晚十,还常常单休。每当十一二点下班回宿舍的路上,总会情不自禁地自问:究竟我的兴趣是什么?究竟我想要做什么样的工作?我发现我很难想清楚这些问题。我确实对计算机领域的许多东西感兴趣,比如LISP这门函数式语言与人工智能的联系、比如Linux内核的工作机制、比如那些好玩而我尚未掌握的算法与数据结构等等,但这些兴趣显然不够强烈,起码没能让我在晚上十点下班后还能津津有味地探索这些问题(不过最近正在尝试这样做),也没能让我明确自己想做什么样的工作。我性格偏内向,表达能力一般,不适合做管理,做技术还凑合。但是做技术时选择哪个方向,还需要不断摸索。
    扯远了,继续看作者求职中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1. 作者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做得很好。作者较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兴趣点、成就感来源以及自己的优势,最终选择产品经理这个职位。而且作者的自我定位并非仅限于理论分析,还有自己同时做过工程师和PM岗位的实践印证。可见,还是要多实践、多尝试,才能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和适合什么。
    2. 作者在选择offer时的分析很理性。其实就是列举自己考虑的因素并按照重要性排序。原理很简单,但很有效。我细想后发现自己考虑的因素也大抵如此,不过顺序不太一样:个人兴趣 > 影响力 > 学习发展机会 > 生活方式和待遇。其中影响力主要指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事实上,最近我为自己确定了一个简单的人生观:做有趣的、能够提升自己或帮助别人的事情。(然后我发现在华为工作只能勉强满足后两点,其中帮助别人是指帮助我的家庭,因为我最近每个月的工资大部分是寄回家装修房子)
    3. 作者认真踏实的态度和严格的自律让人佩服。作者根据不同的职位做好不同的准备,在学习基本理论时不忘关心实际系统,为申请PM职位而广泛了解最新的产品与服务,自己给自己一次次出题模拟面试等等,无不体现出作者的认真、努力和自律,很值得自己学习。
  • 相关阅读:
    周赛D. Digging for Gold(扫描线)
    CF1209F Koala and Notebook(最短路+拆点)
    P6793 [SNOI2020]字符串(后缀树上DP)
    [HEOI2016/TJOI2016]字符串(后缀自动机,可持久化线段树,线段树合并,二分答案)
    CF1166F Vicky's Delivery Service(并查集,启发式合并)
    P4248 [AHOI2013]差异(后缀树)
    CF1175F The Number of Subpermutations(单调栈,ST表)
    CF666E Forensic Examination(后缀自动机,可持久化线段树合并)
    GYM103069G. Prof. Pang's sequence
    [转]C#、VB.NET使用HttpWebRequest访问https地址(SSL)的实现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uhualong/p/learn_others_practices.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