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渐进式的脚本加载

    通过之前几篇性能指标分析系列的文章可以发现,无论是对于哪个性能指标来说,脚本的影响都是最大的。实际的线上监控数据(图1)也确实能够论证这一 点,例如某个页面DOM Ready的时间在4.1s左右,而外链脚本的加载和执行则消耗了2.8s左右,比例高达68.74%。也就是说假如该页面没有脚本的话,页面的DOM Ready时间将会大大缩短。实际的页面中,脚本在加强和提高交互体验方面又是不可或缺的,因此需要从脚本的合理使用方式着手来改善脚本的使用对整体页面 性能的影响。

    image

        按照Javascript的加载方式大概可以分为即时加载和动态加载两类,即时加载指的是在页面中直接使用<script>标签引入资源,随 着页面的解析而引入的;动态加载则是指使用除即时加载之外的方式,例如创建<script> DOM结点载入脚本。此外,引入脚本的时机也是不同的,不同时机引入脚本对性能的影响也是迥异的。根据引入脚本的方式以及时机,本文将脚本的引入分为以下 几个阶段:即时加载、解析进行时动态加载、解析完成时动态加载、页面完成时动态加载、按需加载。通过调整页面中脚本在不同阶段的分布可以达到优化性能的目 的。

    即时加载(Page Parsing Load)

        即时加载指的是在页面加载解析的过程中使用<script>标签直接加载的脚本(包括document.write方式),例如在页面头部、或其他位置直接加载的脚本,而不是在DOM Ready之时或者更晚再加载。

        即时加载脚本对页面性能的影响如下:

        (1) 即时加载脚本会阻塞其他资源加载,而且在IE6下,多个脚本之间只能串行加载。即使是使用document.write方式也只是解决了脚本间的并行下载,依然会阻塞其他资源的加载;

        (2) 在加载、解析和执行的过程中,整个页面的渲染、解析和交互状态会被“冻结”,即使是使用document.write方式;

        (3) 通过《从用户体验出发的性能指标分析-DOM Ready》一文的分析可以得出,即时加载的脚本对DOM Ready指标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会显著的推迟DOM Ready,从而影响其他在DOM Ready中初始化的交互功能;

        鉴于即使加载脚本对性能影响之巨大,在使用这种方式应该牢记以下原则:

        即时加载的脚本数应该尽可能的少,需要使用这种方式加载的脚本应该是页面中的核心脚本,为其他脚本所依赖,例如核心脚本库。

    解析进行时动态加载(Page Parsing Dynamic Load)

        解析进行时动态加载指的是在解析的过程中即可触发加载,但是又不是直接使用<script>标签进行加载的方式,常用的方式有DOM Element-即动态创建<script>标签,还有iFramed JS-即在iframe中引入脚本,此外还有其他的方式,Steve在《Loading Scripts Without Blocking》一文中有很好的总结。

        与即时加载相比,该方式的优势在于:

        (1) 动态加载的方式属于无阻塞加载,脚本在加载的过程中不会阻塞其他资源的加载(包括其他脚本),可以充分的并行加载,有利于提高整体性能;

        (2) 动态加载的脚本在加载的过程中不会阻塞页面的渲染和交互;

        (3) 动态加载的脚本在加载的过程中不会阻塞浏览器的解析,因此脚本对DOM Ready指标的影响也减少了,使DOM Ready能够更早的触发;

        不过,该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脚本如果在DOM Ready前加载完成,则在执行的时候依然会“冻结”整个页面的解析、渲染和交互。

        权衡利弊,使用该方式加载的脚本应该符合以下原则:

        应该属于核心功能,而且相关的脚本需要在页面解析的过程中即开始初始化和事件注册,否则用户将无法交互。

        在实际的优化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将即时加载的脚本挪到该方式下加载,不过出于对以上提到的问题的考虑,非核心功能的脚本则建议挪到下一个阶段。

    解析完成时动态加载(DOM Ready Load)

        解析完成时加载本指的是在页面解析完成后即DOM Ready事件触发的时候加载的脚本。DOM Ready事件触发时,通常整体页面基本渲染完成了,因此在此时加载脚本有以下优势:

        (1) 由于是在页面解析渲染完成后加载的脚本,因此脚本的执行不会影响页面的渲染;

        (2) 在加载时机上,与前一阶段相比还不至于太晚而影响用户体验;与后一阶段-页面加载完成时加载相比,则又要提前一些;

        使用该方式加载的脚本应该符合以下条件:

        脚本属于非核心功能模块,而且脚本对于功能本身而言是增强型的而不是完全的依赖,即脚本的延迟加载不会导致功能完全不可用。例如对于非核心功能的用户输入模块,验证相关的脚本就符合这类条件,可以采用这种加载方式。

    页面完成时加载(Page Completed Load)

        页面完成时加载指的是在页面完全加载完成后(包括图片、iFrame等资源)加载的脚本,或者可以说是在window的onload事件触发时进行加载。在该阶段加载脚本的优势如下:

        (1) 整个页面的所有资源加载完成,因此在此阶段加载的脚本对页面没有任何性能影响;

        (2) 如《从用户体验出发的性能指标分析-Page Load》中提到的,在Page Load后加载资源,在某些浏览器中可以让资源的加载过程对用户透明,优化用户的感官体验;

        但是由于window的onload事件的触发是由最晚加载的资源的时间所决定的,因此进入该阶段的时间是不稳定和不可控的,因此在本阶段载入的脚本应该如下要求:

       (1) 与首次加载功能无关的脚本(如某些用户操作后才会使用的脚本)或者与用户交互无关的脚本(如统计脚本);

        (2) 下一个阶段-按需加载中的脚本需要进行预加载的脚本,预加载可以改善网速较慢用户的体验,不至于需要的时候却要等待过长的时间;

    按需加载(On-Demand Load)

        按需加载,顾名思义指的是当用户触发了某个功能时才加载对应的功能,使用这种方式时需要合理选择脚本加载触发点。

        按需加载的最大优势在于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请求。但是按需加载本身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影响用户体验,因为加载的时机在用户执行某个操作之后,如果用户的网速 比较慢的话,加载脚本可能需要等候较长的时间,而用户则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因此,如果要使用按需加载则需要选择正确的脚本加载时机。例如对于一些提交数 据的操作,可以在用户开始填写数据的时候即开始加载脚本,而不需要等到用户填写完成真正提交时才开始加载脚本。

        此外,解决体验问题的另一个方式是将脚本的加载挪到上一个阶段中进行。

    总结

        脚本的加载可以分为即时加载、解析进行时动态加载、解析完成时动态加载、页面完成时动态加载、按需加载几个阶段,优化的目标是让每一个脚本找到它应该属于 的加载阶段,从而达到性能和体验的平衡。优化的原则就是尽一切努力减少即时加载,将即时加载统统分散到其后的几个阶段中加载。

        与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类似,以上的几个阶段实际上也可以概括为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 - 即时加载

        第二象限 - 解析进行时动态加载

        第三象限 - 解析完成时动态加载

        第四象限 - 页面完成时加载以及按需加载

        优化的目标即时减少第一象限中的脚本数,尽可能的将脚本放在第二象限,而一些不太重要的脚本则放到第三、四象限中。

  • 相关阅读:
    我家笨笨爱上了小笨
    Outlook备份全攻略
    中国男篮有希望!评中国vs西班牙之战
    男为己悦者穷
    转:15则笑话
    看看你家乡在全国的位置2008最新各省市的GDP和人均收入排名
    锦江之星 .VS. 如家HOME INN
    学会心理养生
    另眼看北京奥运
    南方餐馆与北方餐馆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uya16/p/294761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